APP下载

“准战争”思想给新的历史起点上军事斗争的深刻启示

2017-01-12胡文龙

铁军 2016年12期
关键词:岛屿斗争军事

胡文龙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反复告诫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准备进行许多具有新特点的伟大斗争。朱文泉上将在《岛屿战争论》中提出的“准战争”方式,就是充分反映并适应“新特点伟大斗争”的重要军事思想。这一军事思想,对指导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军事斗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当代十分难得、值得深入探讨和拓展的军事大智慧。

“准战争”是贯穿《岛屿战争论》的重要军事思想

在《岛屿战争论》“瞻论”中,作者对“准战争”方式作了重点深入论述。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克氏之论”已经时过境迁,暴露出很大的历史局限性。认为,尽管当代战争仍然是政治的继续,引起战争的原因更加复杂多样,已经突破了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对战争演变过程所作的著名认知和定义。

作者指出,战争作为政治的继续,未必只表现为“流血的政治”一种情形、一个阶段、一个过程,而是出现了“非武力斗争”这一新的情形、新的过程和新的阶段。换句话说,战争作为流血的政治,在其爆发前会出现一个“少流血甚至不流血”的斗争情形、过程和阶段。因此,虽然克劳塞维茨所说的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直接演进为战争,通常表现为“政治一战争”两个阶段的情形仍然存在,但是,由政治矛盾引发的“政治一非武力斗争一战争”三个阶段的情形已经频繁出现,“非武力斗争”作为战争的新情形、新过程、新阶段,已经日益成为世界关注并且非常注重运用的政治斗争的新方式和新手段。对这种情形、过程和阶段,并不能简单看成“非战争军事行动”,在本质上仍然属于战争,具有极其强烈的人为的对抗性、威慑性、征服性,只是没有达到战争那样最激烈、最残酷的程度,对此可以简称之为“准战争”。

出现“准战争”方式,是当代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和各国国家利益既相互冲突而又相互依存的必然结果。因此,“准战争”这个政治阶段和过程不仅独立存在,而且成为一种常用的政治斗争以至军事斗争方式、手段;其作为政治和战争的一种独特表现,不仅与政治紧密关联,而且与“战争”紧密关联,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治的前景和战争的得失。因此,“准战争”必将对国际政治、军事斗争特别是战争指导带来新的巨大变化和影响。

“准战争”思想是全书主要创新亮点之一。作者除了在“瞻论”中明确提出并对“准战争”方式作出专门论述外,还在各个相关重要章节对这一军事思想作了必要的陈述和铺垫。例如,在第一章“势论”中,就明确指出:“研究岛屿战争,必须关注世界总体军事大势。”既要“全力维护和平,时刻警惕战争”,又要“以充分的战争准备制止战争,以磨砺甲兵拥抱和平”。又如,在第二章“因论”中,作者对岛屿战争产生原因的分析,在指出其源于资源争夺的同时,更深人分析了其所产生的复杂的政治、经济、安全、宗教等各种主要社会原因,实际上是在强调岛屿战争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对岛屿战争方式方法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深刻影响和规定性,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岛屿战争,就其激烈、毁伤程度看,必然地会以更多的斗争方式出现,其中“准战争”现象的出现和增多是一种必然的现象。正是在这样的理论逻辑作用下,所以作者在第三章论述岛屿战争战略指导的“略论”中,全面充分考虑到了应对现代岛屿战争的“准战争”与“战争”所具有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特别强调了战略指导尤其要把握的要领要则,告诫人们“莫拿国运赌战争”,要“反复权衡战争该不该打、能不能打、怎么打和战后怎么办等重大战略问题”,同时要善于“对战争进行精心设计”“拓展和创新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做足‘借天下的文章”,特别是要加强“以‘间为核心的情报、离间、策反等手段的运用”,同时还要重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达成“文治与武治”的结合。类似的有关论述在第六章“戟论”、第九章“心论”、第十章“法论”、第十一章“备论”中也有体现,特别是在“备论”中作者明确指出:“军队要打赢两种战争:准备的战争和真实的战争”,且特别强调“准备就是战争”,在这里“准战争”的概念已经昭然若揭。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作者不仅对现代岛屿战争新内涵有着十分清晰的界定和把握,而且已经站在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新的时代高度来认识现代岛屿战争,进而使其无论是对“准战争”还是“战争”的认识和把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军事思想境界。

“准战争”军事思想的时代价值极其重大

历史上大凡重大军事思想的出现,必定都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是时代的产物。《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时期,是两大社会形态转换的产物。《战争论》则是在总结以往战争经验特别是拿破仑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是19世纪西欧资产阶段革命时期的产物。毛泽东军事思想,则是中国人民近现代反抗封建统治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的产物。可以说,是时代的需求呼唤了这些军事思想的问世,同时这些军事思想的问世又推动了时代的进步。

“准战争”军事思想的提出,何尝不是如此。总体来看,“准战争”军事思想的提出,是当今和平发展时代的产物,对于实现人类的和平发展以至最终消灭战争,具有极其重大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其实,“准战争”行为,在战争产生后就已经出现,如《孙子兵法》中的“间战”和历代战争中经常出现的“先礼后兵”“围而不打”现象等。但是由于当时人类文明进步还没有达到今天的水平,因而这一战争方式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应用。即使是在冷战时期和冷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也曾经采用“准战争”行动方式,但是在总体上仍然没有将其提高到应有的政治斗争重要地位。

然而,在《岛屿战争论》作者看来,“今天的时代,虽然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但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世界各国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既不希望自己卷入战争,也不希望周边地区乃至国际社会出现大的动荡。与这种需求同时出现的,是爱好和平力量的壮大、国际法规范的日渐普及、价值观念的逐渐调整等,它们共同强化了和平与发展的正能量,而战争的破坏性巨大、耗资剧增的现实,则从反面抑制了走向战争的野心与欲望,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国家在处理矛盾与争端陷入僵局之后,都较为自觉地选择非武力斗争的方式,而不是直接走向战争,即使是非武力斗争可能耗时较长、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仍然不会轻易选择战争,除非出现了战争疯子!”正是作者洞悉了当下时代的特征,把握了时代的脉搏,看清了时代的前进方向,所以才能得以高屋建瓴,破天荒地将“准战争”提高到极其重要的政治斗争地位并予以深入研究。

当代宏观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一系列情况在继续有力地印证作者这一军事思想的正确性并更加彰显其巨大的时代价值。目前,虽然美国仍然不愿放弃全球霸权主义,并积极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但是鉴于中国实力的壮大和美自身与中国的各种切身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深度依赖,其既不敢发动对中国大规模的军事打击,又不愿轻易放弃对中国的遏阻和颠覆,在许多领域以至军事领域还不得不继续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因此,尽管其在南海、东海、台湾等问题上拿“航行自由”等问题大做文章,在“网络安全”“太空安全”“军备透明度”等问题上对中国借口说事并做动作,然而其所采取的行动却不是“武力战争”,而是非武力斗争的“准战争”。

就亚太主要国家关系以至国际关系看,尽管相关国家矛盾尖锐,但却存在许多可以交换、牵制、共同的利益空间,这些也必然为运用“准战争”方式提供广阔的政治舞台。例如,美国既加强与日本、澳大利亚和一些东盟国家的军事同盟,唆使、纵容这些国家对我国找事、搅事,但又不愿这些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将其拖入与我国的大规模战争。美国虽然对日本军国主义采取“绥清”政策,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给予日本更大范围的军事行动权,然而其对日本的控制基本没有改变,既没有赋予日本自己立宪的权力,更没有撤走驻日美军基地且未支持日本联合国入常,其与日本的关系还远远没有摆脱“占领与被占领”关系的范畴。特别是在冲绳地位问题上,美国还有许多在中日之间可打的王牌,且变数很大。在台湾和南海问题上,中美之间在台海“和平统一”问题上,“原则”上也并没有什么明显不同,因此还存在着很大的合作余地和利益空间。就中日关系看,主要障碍是日本政府对侵略战争的认识和钓鱼岛问题。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主要关系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但从美国对日控制和日本内部诸多情况看,虽然军国主义复活程度不断增强,但还远远没有达到让日本轻易开战的程度;至于钓鱼岛问题,虽然日本有“购岛”举动并不断加强防卫演习,不承认与我存在领土争议,但钓鱼岛毗邻冲绳,而冲绳只是由美国交给日本临时管理,并不是国际法认定的日本领土,且目前冲绳独立运动开始兴起,我在保卫钓鱼岛领土主权的方式方法上还有着很大的政治空间。总之,一系列的情况表明,当今世界,即使是世界关注的中美、中日之间,虽然大规模战争的威胁仍然存在,但是威胁更加现实的将是非武力斗争的“准战争”。积极准备与实施“准战争”,已经成为时代政治斗争方式方法的迫切需要,对此我们应有客观清醒的认识。

任何战争方式,都必须具有对政治的独特功效,否则,也就失去意义,失去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因此,“准战争”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政治作用,是《岛屿战争论》作者特别关注和深入研究解答的核心问题。为此,作者用了大量篇幅作了十分精辟深入的分析和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烈宣示政治利益的作用。相对于一般的外交抗议、声明等行动,“准战争”是政治宣示主张的又一种新的手段。其既可使政治主张的宣示超出常态,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威慑性、坚决性,展示坚定的政治决心和明确的利益底线,又可不使政治立即表现为“流血”的激烈对抗冲突和大规模毁伤。二是迫使政治思维调整的作用。政治思维的核心是明确利益、谋取利益、获得利益。但是任何利益的谋取和获得都必须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如果各种条件不允许谋取和获得,或者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得不偿失,那就会失去政治斗争的价值和意义。“准战争”作为走向战争的前奏,正是为政治思维提供了一个可思考、可选择、可改变的过程和空间,通过这个过程和空间,可以使政治思维作出更加明智的、可行的、正确的选择。三是解决问题和战则必胜的作用。“准战争”具有解决问题和战则必胜的双重功能。首先,“准战争”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如果不能解决政治利益冲突问题,那么它就不可能存在并被人们广泛运用。大量事实表明,正是通过经济制裁、海空封锁、军事演习、网络攻击、侦察与反侦察、策反和反策反、和平军事占领,甚至所谓的“颜色革命”,使得许多的国际政治斗争收到了兵不血刃、不战而胜的效果,达成了重大政治矛盾问题的有效解决。另一方面,“准战争”又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唯一手段,战争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最终手段。所以,任何“准战争”手段的运用必有战争手段支撑。“准战争”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得其既是当今时代的产物和新的政治斗争方式,又是对战争手段运用的积极前伸和必要前提。

因此,《岛屿战争论》作者所提出的“准战争”方式,不仅深刻揭示了当代岛屿战争以至整个战争演变发展的新的特点规律,而且更加适应了以国家总体安全观为指导确保中国崛起过程中我国总体安全的新的政治需要。从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安全形势特别是军事安全形势看,虽然敌对势力对我实施大规模军事介入与打击的战争引而不发,但是“准战争”特别是由国家海洋权益和岛屿主权争议引发的“准战争”早已实际展开。所以,要实现中国梦,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善于认识、掌握、运用“准战争”手段。

“准战争”运用应把握的要旨和要领

既然“准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斗争的方式手段必须予以掌握运用,那么在组织实施“准战争”时应当特别关注和解决好哪些问题呢?对此,《岛屿战争论》作者不仅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而且为我们拓展军事思维、创新军事斗争方式方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概括其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深思和把握。

一是要转变战争运用观念,不要排斥“准战争”。一方面要看到“准战争”的客观存在,不能一说战争就只是对抗性、毁伤性程度最高的“武力战争”;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准战争”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和战争军事行动的区别和联系,“准战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但又与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紧密联系。如果我们不转变战争观念,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战争运用观念上,就可能导致用战争和非战争的一套行动原则和方式方法去简单地代替“准战争”的行动原则和方式方法,就不可能更好地运用并组织实施好“准战争”并达成特殊的政治目的。特别是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大向强,有着许多的国家领土主权安全的问题需要通过“准战争”手段来解决,这更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准战争”观念,并深入探讨研究解决其运用及组织实施的一系列问题。

二是着眼“准战争”的政治要求,明确目标和原则。为什么要采用“准战争”的方式手段?说到底是寻求一种新的解决政治矛盾冲突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说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战争所造成的损失、灾难,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再实施战争。这就决定了“准战争”的战略目标和指导原则不是“战胜”“打赢”,而是“促进合作”“谋求共赢”,避免走向战争,主要是通过“准战争”行动,使对方进一步看到进行战争的风险和代价,看到自己的实力差距和达成预定战略企图的难度,看到不可改变的事实,看到可以得到的合理合法的利益,进而不得不调整战略思维和战略目标,作出必要的收敛、妥协、让步,为通过政治谈判谋求合作共赢创造条件。可以说,这是运用和组织实施“准战争”的基本要旨和要领,离开了这一点,也就失去了运用和组织实施“准战争”的政治价值和意义。在这个问题上,盲目地以“战胜”“打赢”为目标和原则,或者忽略发挥其在确保“战胜”和“打赢”中的重要作用,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三是注重“准战争”效果,创新行动方式和指挥艺术。能否达成“准战争”最佳效果,直接关系政治运用得失。因此,必须十分关注对政治矛盾焦点的掌握,聚焦“准战争”的具体“热点”,出其不意地采用最利于实现政治目的的行动方式方法,科学合理地运用军事和非军事力量,善于捕捉并充分利用实施行动的最佳时机,严格遵守并灵活运用国际法,确保行动有理有利有节,紧密配合军事行动,及时有效地展开舆论、心理和法律攻势等等。此外,为了提高“准战争”能力,还应根据新形势下军事斗争的需要,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领导和管理机制,建立便于采取“准战争”行动的特种力量并形成合理的结构,建立并完善军民融合的联合行动组织指挥体制机制,开发研制配备必要的军事装备和特种器材,进行必要的行动能力训练,特别是要通过演习切实提高有关力量遂行任务的能力和指挥水平,尤其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将官队伍。这方面,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有着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和具体做法,我国近些年来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必须深入地加以研究总结,借鉴和运用。

四是认清“准战争”的局限性,坚持以打赢为支撑。我们重视并强调充分发挥“准战争”的作用,但绝对不能把“准战争”看得无所不能。事实表明,“准战争”作用的发挥是与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实战能力成正比的,打赢能力越强,“准战争”的行动效果越好。否则,则相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军队实战能力越是不断增强,就越是要高度重视“准战争”的运用,尤其是在其作用效果不能立即显现的情况下,更要有必要的战略耐心;另一方面,要始终把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放在国家发展的“两个基石”的重要位置,着眼当代战争变革所出现的网络化、无人化、空天一体化、高超音速全球瞬时打击的发展新特点新趋势,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快速缩小我军与强国军队的差距,为更有效地运用“准战争”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最后,衷心希望《岛屿战争论》的创新的军事思想,能够得到更多的人们的领会、认同和运用,在实现中国梦中发挥其应有的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效益和价值。

(责任编辑 王浩钟)

猜你喜欢

岛屿斗争军事
海水里浮现的岛屿
在斗争中走向胜利
领导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艾滋病之役
初到盗国
小小消防员 第八集
父亲跟疾病作斗争
世界十大神秘岛屿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