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操作,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7-01-12王艳荣

未来英才 2016年14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王艳荣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初级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在学习抽象性较强的数学学科时往往会遇到一些思维上的阻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符合学生的天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激活学生的思维,享受操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高效课堂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这决定了数学学科的学习特征要以操作为主,这正是对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的全面变革。在做中学正是小学数学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理念。创造更多的操作机会,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动手操作,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达到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本质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这正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操作的机会,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具体运用展开论述。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激起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愿意从心里接受,这样才能产生参与的主体与思考的主动性,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采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观意愿。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无视学生的心理与情感,只是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展开,只是教师一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将学生完全排除在教学之外,学生处于次要地位,只是机械地接受信息,这样的学习是枯燥而繁重的。而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正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开始,自然可以引发小学生的强烈关注,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更多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操作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展开快乐学习。如在学习“圆”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实物以及圆形,在学生对圆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来画一个圆,这样更能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探究活动。

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的镜子。”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积极动手,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数学学科特色,给予学生更多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中活化思维,展现个性,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们就可以事先为学生准备一些图案、图片等,如所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建筑、风景等图片,在课上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折一折,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发现有些折叠后两部分重合,有些不重合,进而引出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从而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中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设计利用所学知识点来展开创意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的这一重要知识点来精心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的教学活动更加富有知识性、娱乐性与创造性,集知识的运用与个体的展现于一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还能展现学生的个性,释放学生的潜能,从而更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展开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与运用。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三、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尤其是低段小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来自于生活经验与直观活动,是从形象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而数学学科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系统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枯燥无味、抽象深奥,再加上以往教学中教师大多照本定科、机械讲解,学生更是觉得数学抽象深奥,难以理解。而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将抽象的知识点寓于直观的操作情境之中,这样就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操作情境中获取直接而直观的信息,再经过教师的点拨与启发,进而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与思维上升为对抽象知识本质属性的理解与认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如果只是机械讲解,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而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并不能灵活地运用这一定理。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进而实现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刻理解。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任意三角形,然后再将这些三角剪下来,在前后桌间探究三角形内角和。通过学生的积极动手操作后,大多数小组都可以通过测量法、拼接法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但这只是肤浅层次的,此时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前面所得结论是偶然还是必然。因此,我再次让学生思考:将一个三角形剪切成两个小三角形,或是将两个小三角形拼接成一个大三角形,剪切前后与拼接前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此时学生意见出现分歧,一部分学生认为剪切前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剪切后的小三角形内角和是90度,拼接前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拼接后的大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部分学生认为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各有各的意见与道理。此时陷入僵局,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亲自操作,来剪切与拼接,再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这样的教学将操作与思考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在亲身操作中来直观而深刻地理解抽象而深奥的数学知识点,进而实现对这一定理本质属性的理解与认知。

总之,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这正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与手段,符合学生的天性与数学的特征,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展开主动探究,使整个教学更加生动,活跃而有效。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