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个庙石窟佛教艺术

2017-01-12张小刚郭俊叶

读者欣赏 2017年1期
关键词:洞窟石窟壁画

张小刚+郭俊叶

五个庙石窟是敦煌石窟群之一,位于今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北20公里处。发源于党河南山(祁连山支脉)的党河,经肃北县向北流去,其下游灌溉着敦煌绿洲。党河上游的肃北县及其周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敦煌的南大门,唐宋时期在今党城湾附近设有紫亭镇或紫亭县,由敦煌(沙州)管辖,控制着通向南山吐谷浑、吐蕃的交通要道,而且这里水草丰美,易于放牧,所以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对敦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个庙石窟坐落之处,河湾曲折,峡谷宽阔,党河的一段在这里折向东流,洞窟群就开凿在河北岸的崖壁上。五个庙石窟原来至少有10余个洞窟,但大部分洞窟已经塌毁或被积沙掩埋,现存有壁画的洞窟总共编为6个号,分成两个区,西区主要有4个相邻的洞窟,由西向东依次编为第1至4窟,东区有多个相邻的残窟,其中的两个残窟由西向东编为第5至6窟。第1至5窟残存有较多壁画。今天的肃北县是蒙古族人民聚居的地区,当地百姓将石窟称为“庙”,这处石窟群大约有5个主要洞窟,故俗称“五个庙”。

五个庙与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东千佛洞等其他敦煌石窟群一样,洞窟均开凿在由积沙与卵石沉淀黏结而成的酒泉系砾石岩崖体上。与莫高窟、西千佛洞等石窟群一样,五个庙的始创年代最迟也不会晚于北朝时期,现存有编号的6个洞窟均开凿于北朝时期,原来均为前后室结构,但现在前室大部分已经塌毁,仅第1至4窟的前室后部残存部分壁面,且暴露于外。从主室形制来看,第1、5、6窟为中心方柱平顶窟,第2、3、4窟为纵向人字披顶方形窟,第2、4窟在正壁中央开凿有一个圆券形大龛,龛外浮塑尖楣、龛梁与束帛形龛柱。五个庙石窟中的塑像现基本已经损毁,壁画则经过多次重修,有些洞窟中可以看到二层或三层的重层壁画,较早的壁画有北朝时期的佛像、菩萨像、飞天像、椽间化生及忍冬、莲花、火焰纹等图案,现存的表层壁画大部分属于西夏至元时期,其题材显密杂陈,主要有八塔变相、五方佛、执扇弥勒菩萨图、弥勒经变、涅槃经变、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像、坛城图、炽盛光佛图、水月观音图、文殊菩萨赴会图、普贤菩萨赴会图、药师经变、劳度叉斗圣变、维摩诘经变、净土变、佛说法图、明王像、天龙八部像、供养菩萨像、供养人像、藤枝卷草纹、牡丹及其他花卉等图案,画面精美细致,清新隽永。在第4窟前室后壁门东侧的破洞边缘处,可以明显看出有三层的重层壁画,表层为西夏至元时期,中间一层壁画在甬道两壁分别剥出了等身大小的男供养人像与比丘像,当为五代前后的作品。另外在第3窟主室前壁门上还有清代光绪年间重绘的供养人像、花瓶、二龙戏珠等图像以及重修题记。由此可见五个庙石窟从北朝时期创建后,在敦煌归义军时期、西夏至元时期、清代均进行过重修。现编号的6个洞窟中,第1窟保存相对较好,第2窟整窟与第3、4窟的上半部分被熏黑和刻划的程度比较严重,第5、6窟主室前部基本塌毁,而且下半部分被堆积掩埋,再加上五个庙石窟崖面上到处是冲沟与裂隙,不时有岩体垮塌,虽然由于五个庙石窟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已经在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目前其保护状况仍然十分堪忧,抢救性加固工程亟待进行。

猜你喜欢

洞窟石窟壁画
三观壁画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反美”壁画
敦煌莫高窟洞窟“巡诊医生”2小时走70个洞窟
洞窟惊魂
夜宿石窟
敦煌西千佛洞未编号洞窟清理简报
夜宿石窟
“飞蛾”修复壁画忙
天涯海角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