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睢县农业供给侧改革情况调查

2017-01-12张永强

种业导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睢县优质农业

张永强

(睢县农业局,河南 睢县 476900)

睢县农业供给侧改革情况调查

张永强

(睢县农业局,河南 睢县 476900)

介绍了睢县农业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分析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推进“四优四化”发展、精心组织实施“三大工程”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农业发展建议。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睢县

近几年来,睢县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立足“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持续深化改革”这一重心,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农业“稳定器”、“压舱石”的基础作用。

1 睢县农业发展现状

1.1 优质农作物种植基本情况

睢县辖8镇12乡,总面积926km2,人口91万,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15.33万hm2以上,复种指数2.47。

1.1.1 优质粮食作物生产情况 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41万hm2,优质粮食作物面积0.74万hm2,占总粮食面积的7.1%。粮食作物中小麦5.95万hm2(其中优质小麦3333hm2);玉米4万hm2(其中优质玉米 1 333 hm2)。

1.1.2 优质花生生产情况 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2010年的1.33万hm2左右增加到了2017年的近2万hm2,高产优质品种如豫花15、豫花22、豫花9326等豫花系列,花育16、花育25、花育36,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如开农176、开农61、豫花37等得到广泛种植。

1.1.3 优质果蔬生产情况 全县共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标准化生产基地9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农业标准化种植总面积1 433.67 hm2。

2 主要做法

2.1 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

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成立优质小麦专家指导组,实行定单生产,九兴面业与农户签订种植“新麦26”666.67hm2,九隆面业与农户签订种植“郑麦7698”666.67 hm2。积极推进与豫粮集团合作,规划发展强筋、弱筋优质小麦4 000 hm2。推广优质花生,围绕小麦-花生两熟种植模式,建设1.33万hm2的优质高效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发展优质果蔬,建设早春和晚秋以及越冬蔬菜生产基地3 333hm2,优质林果基地1333 hm2。

2.2 调整农业产业化布局

围绕“擦亮点、连成线、扩成带、全覆盖”的思路,形成了八大基地群:以蓼堤、西陵寺、尚屯、后台等乡镇为主的4 333 hm2大蒜产业基地群;以涧岗、匡城、尚屯、董店、河集等乡镇为主的3 333hm2西甜瓜产业基地群;以城郊、蓼堤、河集、涧岗等乡镇为主的辣椒产业基地群;以董店、尤吉屯、尚屯、西陵寺、蓼堤、涧岗、匡城等乡镇为主的优质花生产业基地群;以城关、城郊、白楼等乡镇为主的2000hm2温棚蔬菜产业基地群;以胡堂、河堤、白庙、蓼堤、西陵寺等乡镇为主的1333hm2杂果产业基地群;以河集、孙寨、平岗等乡镇为主的333hm2烟叶产业基地群;以城郊、尚屯生态休闲、观光采摘为主体的40多家农庄式产业基地群。

2.3 放大特色产业优势

依托久芳、御禾、帝丘农业等主营蔬菜脱水企业,发展大蒜、割葱、香菜和辣椒种植,面积达6666.7hm2。

2.4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全县已建成规模种植区域25个,投资规模1.95亿元,占地面积1万hm2,经营品种有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烟叶等,年产值达13.7亿元。肉品、面品、饮品和果蔬等4类农业产业化集群得到发展壮大,其中肉品集群年经营额达20亿元以上。

2.5 加速推进特色产业融合

围绕“优一产、强二产、活三产”的总体思路,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通过“昂龙头、强龙身、壮龙骨、注龙魂”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完善原料基地、冷链物流、质量安全、品牌创建等关键环节,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供销加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目前,全县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20个,省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0家(省级4家、市级16家),累计带动农户10余万户次,发展基地6666.7公顷次。

2.6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旅游县这个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乡村休闲旅游业,建成了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依托的集采摘、农作、餐饮、休闲、观赏、购销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园区40多家。

2.7 深化改革,做好“三权分置”工作

开展了土地确权工作,成立了1个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20个乡镇土地服务站和100多个乡村服务点。全县6.87万hm2土地中已流转1万hm2。

2.8 打造平台,“互联网+”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依托“商丘物联网应用云平台”,建成了一个县级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入驻平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家,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446个。

3 存在问题

睢县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四高、四不高”,即粗放低端的种植业供给比重偏高,造成农业土地利用率不够高;传统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比重偏高,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不够高;附加值较少的初级加工比重偏高,导致农业资源转化率不够高;农业生产成本偏高,导致农业综合效益不够高。如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对发展“四优四化”(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水果、优质蔬菜,和区域化、规范化、产业化、标准化)重视不够,没有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尤其发展面积不足30%,没有完成目标任务。在农业品牌建设方面,“有口碑无品牌、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产业链短”一直是睢县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更缺少在全国闻名的知名品牌,农业品牌建设意识还不够强。在产业化项目建设方面,开工率低于商丘市平均水平。同时,还存在着新型经营主体增长快但适应市场能力偏低,产业聚集发展快但自主创新能力偏低,物流体系发展迅速但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等问题。

3.1 农业生产和产品结构不够合理

从睢县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总量和质量上的结构性失衡。在种植业结构上,虽然不断调整优化,但仍然不够合理,小麦、玉米等粮食种植面积仍偏大。在供求结构上,有效供给不足和结构性过剩并存,主要是初级产品、低端产品多,加工品、精品名牌少,物流体系和保险机制不健全;部分农产品有效供给无法适应当前市场需求变化,造成大量产品和资源浪费,个别农产品价格甚至遭遇“断崖式”下跌,出现“谷贱伤农”现象。

3.2 农业基础设施整体还很薄弱

睢县对“三农”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农业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还远远不够,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耗资巨大,农民自身又无力承担,导致一些基础设施维护不力、功能下降。

3.3 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

相对于传统农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经营规模较大,加上技术改进、厂房、设备、劳动力等成本增加,其面临的资金缺口也较大。当前,由于农村有效抵押担保物较少、农村征信体系不健全以及农村担保机构匮乏等多种因素,导致融资担保不畅,部分银行存在惜贷、假贷和抽贷问题,大部分农业经营主体只能在银行之外寻求民间融资,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4 建议

4.1 推进“四优四化”发展

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突出抓好“四优四化”,发展符合企业加工标准的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油用食用花生、优质水果、优质瓜菜。重点抓好小麦品种调整,围绕“专种、专管、专收、专储、专销、专加工”,大力推动优质专用小麦发展。“专种”落实区域化布局,“专管”落实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专收专储”落实单打收获、单独储存、避免混杂。“专销专加工”落实引导面粉和食品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专销专加工通道,推进优质优价机制。

4.2 精心组织实施“三大工程”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二是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三是持续推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

4.3 激活活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大力推动落实“三权分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解决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通过错季销售,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企业和农民增收,从而解决个别农产品价格遭遇“断崖式”下跌和“谷贱伤农”现象。在推动农产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方面,要采取“龙头企业+保险公司+政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设立农产品市场经济保险补偿基金,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分散的经营农户与保险公司结合,创新农业保险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市场经营性风险,为指导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有效支撑。

4.4 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整合现有资源禀赋,加大创意创新力度,着力发展农业观光、农趣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乡村手工艺等新产业新业态。紧紧围绕“农旅结合、以旅兴农、以农带旅”,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推动都市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等农业园区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以农业旅游景区为骨干,以特色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支撑,以农家乐为载体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努力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实现产业与县域经济、村镇协调发展。

4.5 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一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把品牌建设作为壮大生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提升竞争能力的基础。二是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布局,科学制定农产品品牌建设规划,加快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水果、优质瓜菜,做大特色产业,做优特色产品。

4.6 启动农业信息化入户工程建设

积极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探索“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完善商业化的可持续运营机制,紧扣信息资源开展经营服务,有效防控技术风险、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将“益农信息社”打造成为农服务的一站式窗口,确保整县推进示范各项重点任务取得实效。

F323

B

1003-4749(2017)12-0028-03

2017-10-30

张永强(1974-),男,河南睢县人,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政策研究工作。

[1] 魏国强.关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种业导刊,2016(4):5-7.

[2] 刘增学, 朱叶红.科技创新助推与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河南农业,2017(5):11-12.

[3] 江维国.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4):15-19.

[4] 姜长云,杜志雄. 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10.

[5] 和龙,葛新权,刘延平.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挑战及对策[J].农村经济,2016(7):9-33.

猜你喜欢

睢县优质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商丘市关工委到睢县 慰问基层“五老”代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河南通许凸起东部(睢县—商丘段)地热田热储特征及资源评价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