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1 298例住院患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2017-01-12马冲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感染性乙型肝炎

马冲

(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河南 新郑 451100)

·经验交流·

41 298例住院患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马冲

(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河南 新郑 451100)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抗-TP)血液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为预防和避免医院交叉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41 298例住院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以了解患者的感染状况。结果在41 298例患者中ELISA法检出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样本3 862例(9.35%),各年度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高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男性HBsAg、抗-HCV、抗-TP、抗-HIV各单项指标阳性率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3组年龄段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呈增加趋势,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合并多项感染患者中,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最多。结论住院患者治疗前感染性指标存在一定比例的阳性率,HBsAg阳性率最高,抗-HCV、抗-HIV及抗-TP较低,男性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高于女性,年龄≥60岁患者感染指标阳性率较高。

住院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苍白密螺旋体抗体

侵入性检查、手术、输血及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诊断、抢救和治疗患者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这些诊断、治疗措施的实施往往因实验室检测方法局限性、消毒不规范以及病原微生物基因变异等,导致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通过医源性传播,并由此导致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而这些患者在感染后治疗非常困难,往往预后较差[1],严重威胁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安全。因此,及时、准确了解患者治疗前机体感染性疾病的感染状况,对避免和减少医源性交叉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尤为必要。本文对本院41 298例住院患者临床治疗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丙型肝炎抗体(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anti-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body,anti-HIV)及苍白密螺旋体抗体(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anti-TP)的筛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新郑市人民医院治疗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查的41 298例住院患者为本文研究材料,其中男21 445例,女19 853例;年龄5~78岁,中位年龄40岁;年龄 ≤18岁患者3 070例,年龄19~59岁患者28 006例,年龄≥60岁患者10 222例。

1.2 检测方法、试剂和设备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肘静脉血4 ml于促凝管中,分离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测。检测试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试剂盒(上海科华生物有限责任公司),质控试剂由北京康彻斯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HBsAg血清标准物质浓度为0.5 IU/ml,抗-HCV为2 NCU/ml,抗-HIV为2 NCU/ml,抗-TP为12 mIU/ml,上述质控血清样本检测值/临界值(sample/cut off,S/CO)均≥1.0,所有检测试剂、质控物均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检测设备:iWO-960洗板机,安图phomo全自动酶标仪。

1.3 实验结果判定规则

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 ELISA检测S/CO≥1.0判为有反应性(阳性),抗-HIV有反应性样本送本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认。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来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

在41 298例患者中ELISA法检出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样本3 862例,阳性率为9.35%,其中HBsAg阳性3 281例(7.94%),抗-HCV阳 性305例(0.74%)、 抗-TP阳 性255 例(0.62%)、抗-HIV阳性21例(0.05%);2014‐2015年各年度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1,P =0.737)。见表1。

2.2 不同性别患者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

男、女患者年龄、体质量及病区分布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以进行比较,男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高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55,P =0.000),且男性患者HBsAg、抗-HCV、抗-TP、抗-HIV单项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女性患者;≤20岁、21~59岁及≥60岁3组年龄段患者感染性指标总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70,P =0.000)。见表2、3。

2.3 住院患者合并感染情况

在本院3 862例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患者中,有88例合并有多个检测项目感染(2.28%),其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合并感染最高(1.29%)。表4。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苍白密螺旋体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感染性病原微生物,可通过血液制品、创伤、手术及侵入性检查等途径传播[2]。近年来,因输血、透析、手术器械等途径引起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和由此导致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并屡见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3-5],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因此,对临床拟行诊断和治疗的住院患者进行感染性指标筛查并了解其感染状况,对确保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安全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尤为重要。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国家,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约占自然人群的10%,HCV感染者约3 800万人[6],HBV和HCV可通过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是引起患者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重要病因,且患者常呈现隐匿感染,多数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本文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者HBsAg检出率为7.94%,这可能与我国90年代初将新生儿乙肝纳入计划免疫及无偿献血制度等综合措施的推广,使HBsAg的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在本次调查的4项感染性指标中,HBsAg阳性率仍是最高,表明HBV是本地区主要的感染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外交流以及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梅毒在我国再度流行,造成严重危害[7]。本研究采用ELISA法对患者进行TP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阳性率为0.62%,低于李洪兵等[8]报道的0.87%的研究结果。在本文41 298例住院患者中经ELISA法初筛,检出抗-HIV阳性21例,阳性率为0.05%,21例阳性样本均送本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认实验,确认结果显示有19例HIV阳性,2例可疑,与曹燕飞等[9]报道的0.051%结果相接近。

此外,不同性别患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男性患者HBsAg、抗-HCV、抗-TP、抗-HIV单项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女性患者,这可能与男性与危险因子接触机会较多及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活动程度较高等因素相关[10],并且患者随年龄增长其HBsAg 、抗-HCV、抗-TP、抗-HIV阳性率呈现增高趋势,与杨庆峰等[1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与患者随年龄增长其感染的机会不断增加相关。在本院3862例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患者中,有88例合并有多个检测项目感染(2.28%),其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合并感染最高(1.29%)。结果表明,这部分患者在侵入性检查及治疗前已经感染了HBV、HCV、HIV或TP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此类患者如未进行感染性疾病的检查,则很难判别是侵入性检查或手术治疗前固有的感染或是因治疗过程引起的感染,尤其在目前医患间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治疗前感染性疾病的检查对明确责任、预防和控制医院交叉感染及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 义。

近年来,本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进一步预防和避免经手术、输血等途径传播感染性疾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加强自身防护、注意规范操作等,以预防和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此外,对治疗过程中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患者的血液、分泌物、体液、污物等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进行规范消毒、灭菌处理,可有效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发生[8];另外,对患者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等感染性指标筛查的原始病历资料和记录做好归档保存,可避免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处于被动,以有效维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利益。

综上所述,对住院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TP、抗-HIV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查,不仅可了解其治疗前感染状况,且利于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保护措施,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1]王林.手术、分娩及输血前患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5,28(4):317-319.

[2]曾志.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验的临床价值[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11):81-82.

[3]邹静波,刘彩洪,胡冬梅,等.1例输血感染HIV病例的实验室报道[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1):62-63.

[4]郭明卫,陈丽敏.1例妊娠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医患沟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4):572-573.

[5]邢跃明.输血感染丙型肝炎医疗侵权案件法律事实分析[J].中国卫生法治,2016,24(3):68-70.

[6]黄海樱,陈波,周强,等.广州地区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0):2260-2263.

[7]张志常,刘雁,娄岩.我国大陆地区各省艾滋病与淋病、梅毒报告发病率的系统聚类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32(7):670-672.

[8]李洪兵,冉柏林,陈周,等.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临床检测价值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6):3777- 3779.

[9]曹燕飞,高晓蓉.11 742例感染4项传染性指标结果分析及检测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1):1582-1583.

[10]郁玲,俞北伟,刘秋菊,等.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患者输血感染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3):3036-3065.

[11]杨庆峰,鲍瑞玲,芦漾.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6):3720-3722.

R446.6 文献标识码:B

10.19338/j.issn.1672-2019.2017.11.031

2017-04-16

(胥洪娟 编辑)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感染性乙型肝炎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基于全科医生丙肝认知现状探索基层丙肝消除策略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思考心电图之177》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丙型肝炎的最新传播途径与预防研究进展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