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临床分析

2017-01-12孙秀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体温

孙秀娟,苏 丽

(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高邮 225600)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临床分析

孙秀娟,苏 丽

(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高邮 225600)

目的 分析小儿川崎病运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所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组31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而治疗组31例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川崎病运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和运用。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临床分析

川崎病属于全身血管炎症疾病,这种疾病在婴幼儿中具有高发性,主要的特征就是患儿全身血管炎[1],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5天以上(且抗生素治疗无效)、眼球充血、颈淋巴结肿大、杨莓舌,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皮疹和口唇破裂[2],除此之外,患儿还会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情况。目前此疾病的发病机制未明确。在本文中分析患儿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所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诊断标准:发热5 d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并伴有下列五项中的四项:(1)双侧结膜充血;(2)唇、口腔皲裂、弥散性充血,杨莓舌;(3)颈部淋巴结肿大;(4)皮肤出现红斑、皮疹;(5)手掌、足底出现潮红、硬肿及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患儿经过心电图、生化、血常规以及彩超检查后确诊。常规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5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3.6±1.5)岁;治疗组男13例,女18例,年龄6个月至8岁,平均年龄(3.9±1.6)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口服,30~50 mg/Kg.d,分3~4次/d,体温正常3天后改为5 mg/K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丙种球蛋白治疗,丙种球蛋白(国药准字号:S20113011,生产厂家: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的用法用量:根据患儿体重实施静脉注射,2 g/Kg,并分成两天静滴。

1.3 疗效评价

观察患儿运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情况,此外观察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分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统计患儿的治疗效果

患儿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之后,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是(0.8±0.7)天,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患儿淋巴结肿大缓解时间为(1.8±0.6)天,皮疹缓解时间为(1.1±0.5)天,眼球充血缓解时间为(1.8±0.8)天。常规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是(0.9±0.8)天,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患儿淋巴结肿大缓解时间为(1.9±0.8)天,皮疹缓解时间为(1.6±0.3)天,眼球充血缓解时间为(1.9±0.7)天,治疗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内径3至4 mm,冠状动脉损害率是38.71%(12/31),治疗组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内径3至4 mm,冠状动脉损害率是19.35%(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根据当前研究者对此疾病的研究进展可知,病因仍然未明确,结合以往的疾病统计自制,在婴幼儿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是此疾病和病原体以及感染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3]。对于患儿而言,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患儿发生血管病变等疾病。除此之外,根据医学上的研究可知,如果川崎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极容易造成患儿出现其他的合并症,在急性期还极有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心肌炎以及心包膜炎的疾病等[4],其发病的时间大约是1至3周,而15%至20%患儿患川崎病之后,会出现冠状动脉瘤的情况,中小型的脉瘤直径大约是8 mm,而在过8 mm以上则视为巨大的冠状动脉瘤,及时接受治疗则会完全消失。在本研究中,采用丙种球蛋白的药物进行治疗,这种药物从人血浆中提取具有免疫作用的球蛋白溶液,其机制是能够有效发挥其抑制疾病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较好地减少患儿内皮细胞抗体[5],而且患儿的体温也逐渐恢复正常。除此之外,丙种球蛋白还可以有效封闭血液单核细胞,进而更好地阻断各个不同受体间的免疫,同时也可以较好地激活受体的途径。

综上,小儿川崎病运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1] 凌 楠,安新江,牛 玲,等.普罗帕酮治疗小儿川崎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05):611-613.

[2] 李志祥.小儿川崎病合并心律失常患儿临床治疗期间给予普罗帕酮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4):107-109.

[3] 陈 芳.小儿川崎病16例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6-8.

R725.4

B

ISSN.2095-6681.2017.28.64.01

吴宏艳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