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CT动态增强的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2017-01-11王天宝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乳头状腺瘤胆管

王天宝

河南通许县人民医院 通许 475400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CT动态增强的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王天宝

河南通许县人民医院 通许 475400

目的 探讨胆管内乳头状肿瘤CT动态增强的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对8例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CT动态增强的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4例胆管内乳头状腺瘤,3例胆管内乳头状腺瘤伴癌变,1例胆管内乳头状腺癌。CT动态增强扫描后病肝动脉期呈中度强化,CT值高于正常肝组织平均值,呈现相对高密度。门脉期病灶呈中度强化,肝动脉期与门静脉期病灶CT值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癌变组织平扫和动脉期CT值均高于非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胆管内乳头状肿瘤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有效提高检出率,对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CT动态增强;病理基础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多发于肝内胆管,临床比较少见,容易误诊,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1-2]。现选取2014-04—2015-06间我院收治的8例IPN-B患者,对其CT增强扫描及其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患者均经手术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0~85岁,平均63.35岁。2例患者因黄疸就诊,3例患者因腹痛、腹胀就诊,1例患者因顽固性腹泻就诊,2例患者无明显症状,经体检时发现。

1.2 方法

1.2.1 CT增强扫描 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仪。电压:120kV,电流:240~360 mA,距:0.5,层厚:5 mm。采用高压注射器将100 mL非离子对比剂经肘静脉注入,注射速度为3.0 mL/s。首先对患者实施腹部平扫,然后实施门静脉期、肝动脉期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到双肾下极水平。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延迟扫描时间分别为25~28 s、65~68 s。

1.2.2 图像分析 必须由2名或2名以上影像诊断医师共同参与影像学分析。注意观察病灶位置、大小、数目。观察胆汁密度变化、继发征象、临近组织变化、脏器侵犯范围、淋巴转移情况、病灶强化方式及肿瘤边界等。

1.2.3 病理分析 分别于手术切除标本内肿瘤边缘部位和中心部位取材。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连续切片,行常规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软件SPSS.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分析 病理结果:4例胆管内乳头状腺瘤,3例胆管内乳头状腺瘤伴癌变,1例胆管内乳头状腺癌。

2.2 CT表现 CT平扫结果为病灶密度低于肝组织,但是比胆汁密度高,如图1A、2A图像所示。主要CT表现为病灶处出现结节状、丘样软组织密度范围,而且病灶部位比较难以区分。CT动态增强扫描后病肝动脉期呈中度强化,CT值高于肝组织平均值,呈现相对高密度(见图1B、2B)。门脉期病灶呈现中度强化,肝组织门静脉期有明显的变化,病灶呈相对低密度(见图1 C、D)。门静脉期病灶CT值和肝动脉期病灶CT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病灶并无延迟强化。肝静脉期病灶与肝实质CT值差异比较大,在临近胆管壁增厚不明显(见图1、图2),多平面重组可见肿瘤附近胆管壁四周(图1D),提示胆管腔内胆管扩张并不明显。癌变组织平扫和动脉期CT值均高于非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扫描各期CT值变化

图1(A-D):CT 表现影像

图2(A-D):CT 表现影像图

3 讨论

IPN-B包含乳头状腺癌和胆管乳头状腺瘤,临床诊断困难大,但是治疗效果比较好。此病可能与炎症反应、胆管结石等有关。IPN-B进程缓慢,但是晚期对胆管壁深层有较大的损害,而且会出现淋巴结转移,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3-4]。本组4例胆管内乳头状腺瘤,3例胆管内乳头状腺瘤伴癌变,1例胆管内乳头状腺癌。CT发现患者胆管内软组织肿块,所以术前比较容易误诊、漏诊。

IPN-B形态多样,其影像学一般呈现扩张胆管内形态多变的类圆形低密度结节。有时由于肿瘤体积比较小,仅仅表现为肝内胆管弥漫扩张。大多数IPN-B瘤体CT动态增强扫描可提示呈轻、中度进行性强化,少数能够明显强化,但是强化程度明显不及侵入型胆管癌,这可能与大部分肿瘤呈乳头状生长,乳头附着于纤维间质,间质内滋养血管纤细有关[5]。本组CT动态增强扫描后病肝动脉期呈中度强化,CT值高于肝组织平均值,呈现相对高密度。门脉期病灶呈中度强化,肝动脉期与门静脉其病灶CT值之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癌变组织平扫和动脉期CT值均高于非癌组织。提示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有比较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而对患者实施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提高疾病的诊断率。胆管内“漂浮症”为此病的典型特征,可利用CT增强扫描能够比较清晰的发现,且对用于鉴别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价值[6-7],可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陈建波,周建军,马周鹏,等.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动态增强CT、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6):392-395,400.

[2] 毛志群,刘建滨,郭一清,等.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的多层螺旋CT及MRI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32(2):153-157.

[3] 朱娟,李葆青,张宁.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腮腺肿瘤的影像病理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2,42(10):1 073-1 078.

[4] 毛志群,刘建滨,郭一清,等.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的影像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4:6.

[5] 李斌,袁仪浪,石双任.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的CT及MRI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16(4):508-513.

[6] 范飞,胡先贵,张怡杰,等.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及影像特征[J].第二军医大学报,2008,29(2):193-196.

[7] 王冬青,纪元,曾蒙苏,等.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CT诊断[J].中华肿瘤杂志,2006,28(8):606-608.

(收稿 2016-05-09)

R814.43

B

1077-8991(2017)01-0043-03

猜你喜欢

乳头状腺瘤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