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

2017-01-11孙红艳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7年1期
关键词:彰武县基肥蚜虫

孙红艳

(辽宁彰武县苇子沟镇农科农机站,辽宁彰武 123212)

1 前言

今年彰武县共种植玉米9.73万hm2,机收率超过54%,预计玉米产量将突破100万t,实现连续10年玉米丰收。玉米作为彰武县的主要作物,根据彰武县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彰武县的实际情况,制定高产栽培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玉米的栽培

2.1 准备种子

栽种用种子,务必因地制宜,选用抗病性强、株型紧凑、耐密性好、增产潜力大、穗粒多而饱满,蛋白含量高的大穗型品种。市场有售的东单60、东单6531、登海11、先玉335、良玉99号等等,均为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的良种标准为种子纯度96%以上,净度98%以上,发芽率92%以上,务必用优质良种。

播种前应浸种处理,能促使提前出苗。冷水浸泡6~8h,温水浸泡4~5h。之后,用包衣剂包衣种子,达到抗病、抗虫,促进生根发芽。包衣剂与种子比例搭配,控制在1:50。

2.2 整地施肥

通常情况,播种前处理前茬作物留茬。结合深耕,有效整地。耕地深度20 cm,增施有机肥。秋耕来不及可考虑来年春耕,配施基肥,确保栽种地无杂物,上虚下实,耙地精细。深耕对产量的影响体现在,早秋耕产量高于晚秋耕,秋耕产量高于春耕。

2.3 科学播种

播种技术对提升产量效果显著,由此,务必在播种时间、方法、量和深度上准确把握。

播种最佳时间在4月下旬~5月上旬,春播玉米地温应在10~12℃,田间持水量60%以上,耕层深度5~10cm。

播种方法上常用条播和点播。其中,条播适合大面积播种,点播适合套种玉米。播种原则力求在深浅、覆土、镇压、行距等一致。机械化播种,作业速度在4km/h,避免漏播。

2.4 用肥原则及方法

2.4.1 原则

整体用肥原则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确保施肥的平衡。

2.4.2 方法

春耕时,用基肥-有机肥,每次3 000~4 000kg/667m2,辅施用氮磷钾肥。苗期可施种肥,有壮苗功效;土壤肥力低或基肥施用量少时,施用种肥增产效果明显;种肥应采取条施或穴施,使其与种子隔离,以防烧苗。在大喇叭口期适量追施穗肥,施用尿素20kg/667m2,能显著增产。在抽雄至开花期追施粒肥,施用量为用10kg/667m2,有促使籽粒灌浆、提早成熟和增产的作用。追肥量少时可施得浅些,量大时应施得深些,以扩大吸收营养的面积,提高根系活力,增长肥效;深施用工多,但增产效果好,深度通常在12~16cm。

2.5 科学灌溉

玉米整个生长期,应充分利用浆水。针对不同发育阶段,灵活把握用水灌溉量,确保每关键期有充分水源补给。玉米播种前,应灌好底墒水,便于后期出苗;玉米大喇叭口期,配合施肥灌溉;抽雄开花期间,灌水1次,提升结实率,增强光合作用;玉米粒期灌水1次,避免叶片早衰,提升叶片光合作用。实践证实,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及时灌溉能提升玉米产量,对增产效果更好。

3 病虫害防治

3.1 铲除病株,清理田间

发现病株,及时清理。玉米收获后,田间残留残枝、落叶、败果等,集中收集销毁,捣毁虫害宿主。田间清理干净,结合深翻整地,减少越冬菌源。

3.2 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抗病能力

玉米生长中后期,为能量积累的关键期。此期应加强田间管理,结合浇水、追肥、中耕、培土等管理措施,大大提升玉米抗病虫害能力。

在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中,注意开好“三沟”、合理密植、加强中耕、培土。事先开好田间“三沟”,以利玉米各生育期排灌;合理密植,改善玉米生长环境;加强中耕,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肥水供应状况,促进根系发育;清除杂草培土,利于气生根发育,可有效地防止倒伏。

3.3 药剂防治

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大小叶斑病、玉米螟、蚜虫等,应作为重点防病对象。

大小叶斑病,病害侵害叶片为主,危及叶鞘和苞叶。除此之外,小斑病还影响果穗生长。不少地区统称此病为“玉米斑病”。防治用50%多菌灵或50%退菌特或70%托布津500倍液,经喷施防治,间隔1周用1次,连续用2~3次,防治效果要好很多。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寄主植物达200余种。侵害作物以玉米、高粱等为主,幼虫侵入主茎,将折断主茎,影响玉米长势,导致后期产量降低。药剂防治:心叶期防治,采用5%的克百威颗粒剂或者5%辛硫磷颗粒剂,用量80~100g/667m2,搅拌均匀,不宜过干或过湿,播撒叶心内。或用3%甲基异柳磷微粒剂,用量在1kg/667m2。建议光照充足的午后,露天干后播施。穗期防治,用杀螟单可湿性粉剂,每次100g兑水灌心叶。或5.7%百树菊酯乳油,4 000倍液。或40%增效速灭杀丁,2 000倍液,均匀喷施,防治效果不错。

玉米蚜虫,在玉米孕穗期,蚜虫聚集剑叶内和叶鞘上危害。虫害蚜虫经吸食玉米汁液,边排泄大量密露,覆盖叶面上的密露影响光合作用,易引起霉菌寄生,被害植株长势衰弱、发育不良、产量下降。玉米蚜虫为害高峰期是在玉米孕穗期,喷药防治比较困难。当每10株玉米平均蚜量500头以上时,应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10%毗虫琳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0%康福多浓可溶剂8 000倍液。

[1]刘玉凤.浅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科技致富向导,2015(9):19.

[2]王玉苹.浅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284.

[3]徐凤华,李玉平.试论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4(6):105.

[4]王文华.浅析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5(2):150.

[5]曲淑梅.浅谈玉米栽培与病害的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237.

猜你喜欢

彰武县基肥蚜虫
蚜虫婆婆
连续4年基肥减量对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不同基肥对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
基肥减施对不同棉花品种养分吸收差异及产量的影响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杨树的育苗技术
浅析杨树的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