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尾松造林栽培技术及推广

2017-01-11叶建森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7年1期
关键词:木荷主根马尾松

叶建森

(浙江省龙泉市林业局木检总站,浙江龙泉 323700)

1 基本情况

马尾松学名pinus massoniana lamb,松科(pinscese)。马尾松是我国松树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主要树种。在南方各省森林蓄积量中,马尾松占半数以上。木材经防腐处理,可作矿柱、枕木、电杆;木材纤维长,是造纸和人造板纤维的主要原材料,马尾松也是我国产脂树种,松枝富含松脂,发火力强,是群众喜爱的薪柴。马尾松生长快,造林更新容易,成本低,能适应干燥瘠薄土壤,是荒山造林的重要先锋树种。它寿命长,树势挺拔,苍劲雄伟,也是营造风景林、疗养林的好树种。但是松毛虫为害普遍而严重。应积极营造混交林,因地制宜加强防治。

2 马尾松主要生物学特性

马尾松是一个亚热带的造林树种。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年平均温度13~22℃,年降雨量800mm以上的地区才能生长良好,不耐过低温度,在冬季温度-13~-15℃以下,常使幼林的针叶梢端枯萎,枯萎长度有时可达针叶全长的二分之一以上,生长在迎风面北坡,这种现象尤为明显。马尾松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它在粘土、沙土、石砾土、山瘠和阳坡薄土上及岩石裸露的石缝里都能生长。怕水涝,更不耐盐碱,在沿海盐渍土地区没有马尾松生长。喜酸性土壤,pH值4.5~6.5的山地生长最好。在钙质土和石灰岩风化的土壤上往往生长不良,针叶呈淡黄色,干形弯曲而不能成材。马尾松根系深,主根明显,侧根发达,并有菌根共生。1年生苗木的主根一般长达25cm以上,在轻壤土上可达60cm以上,侧根和须根较少,成年主根生长旺盛,可深及5m以下,随后主根逐渐衰退,侧根发达并在土壤表层四散分布。因此,在土壤深厚肥沃之地造林,可以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培育成大径级用材。在土壤过于浅薄主根无发伸展之处,地上部分的生长受到限制,干形扭曲,生长缓慢,侧枝平展如伞,但可作为薪炭材。

3 马尾松造林技术

3.1 造林地的选择

3.1.1 培养大径材 可选择土层厚度50cm以上,腐植质层厚度5~10cm,土体坚硬,质地轻粘,旱季缺乏水分,通常称为糯黄土或红粘土,主要分布在山的上坡,也有在山脊或下坡。

3.1.2 培养中小径材 规划在土层厚度不到50cm,腐植质厚度不到5cm,有的土层虽厚,但表层被冲刷,没有腐植质层,土壤干燥,养分缺乏,通常称为死黄土或石砾土,多分布在山瘠、山顶及上坡。

3.1.3 培养小径材或薪炭材 规划在土层厚度不到50cm,土壤干燥贫瘠,石砾含量较多,主要分布在山瘠和水土流失严重冲刷地区。

3.2 整地方式

(1)全垦整地适用于坡度20°以下的低山、丘陵或波状起伏的荒山、荒地。

(2)带状整地适用于坡度20°~30°坡地,或劳力缺乏而又无动力机械的低山、平缓丘地。带宽与带间距离依土壤条件、地形条件和造林密度而定。

(3)块状整地适用于坡度30°以上,水土流失严重或石砾多土层薄的山地。垦块之间的中心距离与造林的株行距相一致。

在杂草、灌木茂密的地区,整地要按劈山、炼山、挖山的工序进行。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冬季把地整好。整地深度20cm以上。

3.3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应根据培育目的、土壤条件、地形条件、交通情况及经营集约度等方面确定适宜的密度。中等肥厚湿润的杂草地、荒山和稀疏而低矮的灌丛地,目的是生产工业用材,交通方便,可选用1.7m×1.7m~1m×1.7m,240~400株/667m2。在干燥瘠薄的杂草地,石砾含量较多的荒山和废耕地上造林,目的是生产小径材、薪炭材,可以采用1m×1.3m~1m×1.1m。500~600株/667m2。

3.4 造林方法

3.4.1 植苗造林 马尾松适宜早栽,有早发根、易成活、早生长、能抗旱等优点。适宜的栽植时期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供造林的苗木要妥为保护,要做到随起苗随栽植,严防苗木失水,临时假植根部要沾泥浆。造林可采用一锄法。即先挖松定植穴土壤,然后用一锄法植苗,该方法较省工,成活率较高。栽植马尾松要注意天气变化。阴天、毛毛细雨、雨后天晴栽松最适宜。栽苗时注意的要点是:分级栽植,黄毛入土,不能窝根,根系舒展,踩实锤紧。

3.4.2 播种造林 马尾松播种造林成本低,费工少。如造林地杂草少,土壤比较湿润以及鸟害轻微的地方,播种造林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对于宜林荒山面积大,劳力缺乏,交通不便,又天然下种母树的深山区是有实际意义的。马尾松播种造林有人工点播、人工撒播和飞机播种三种方式。龙泉目前马尾松造林主要采用植苗造林,对播种造林一般不提倡。

4 马尾松造林推广

推广马尾松造林主要区域分:

(1)采伐迹地、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造成的荒山。

(2)公路沿线、河流两旁及其他已规划为生态公益林的山林经审批采伐后形成的采伐迹地。

(3)马尾松应推广混交造林。

马尾松混交造林可有效的防治森林病虫危害,提高森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提高林分质量,并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马尾松混交造林可推广以下几种类型。

①松、栎(麻栎、栓皮栎、大叶栎)混交 麻栎或栓皮栎耐火力很强,具有萌蘖性,相当耐旱。麻栎或栓皮栎是落叶乔木,每年落叶量较多,富含灰分元素,与马尾松混交,可以改良土壤。也可减轻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可抑制森林火灾的蔓延。

②松杂混交 龙泉天然次生林面积较大,树种较多,可以结合次生林改造,实行松、杂混交。这种类型可以培养多材种的混交造林,既可降低造林成本,又可改良土壤,抑制火灾蔓延,减轻松毛虫的危害。

③马尾松、木荷(香樟、台湾相思、常绿槠栲类)混交 马尾松和木荷等阔叶树混交造林,均能形成稳产高产的复层针阔叶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环境条件。木荷有大量枯枝落叶,易于分解,可以增加土壤腐植质,改良土壤肥力。木荷水平根系发达粗壮,能耐干旱,天然更新良好。在阳坡、半阴坡,中、厚层的薄腐植质土壤,以及林地条件较差的林地都适宜生长。马尾松、木荷混交,可以调整干形,增高主干,在混交林内,木荷的主干比较通直高大,用材部分长,可以达到用材林的经营目的。

④松、杉混交 在丘陵地区可推广此种混交方式。马尾松是深根性树种,杉木是浅根性树种,根系各自分布在不同的土壤层次内,同时马尾松主根穿插土壤的能力很强,可为杉木根系的伸展创造条件。再则马尾松是最喜光树种,杉木幼龄稍耐庇荫,在幼林阶段可以得到松树的庇荫,有利于杉木的生长,在缺材、缺薪材地区,当林分郁闭后,可对马尾松进行修枝和疏伐,这样可以解决部分小径材和薪材的需求。

[1]余勇军,粟翠平.马尾松的栽培管理[J].中国林业,2007(11):60.

[2]谢义福.马尾松栽培技术与应用[J].广东科技,2010,19(18):35-37.

[3]卢凤菊.马尾松栽培技术探究[J].绿色科技,2010(6):79-81.

猜你喜欢

木荷主根马尾松
马尾松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三七主根皂苷组分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栽植模式对木荷幼林生长和形质性状家系变异影响*
檫木与木荷混交造林效果比较分析
黄芪幼苗根系生长发育与GR24和IAA的关系
基于机器视觉的三七主根形状分类方法研究
已经谁备好了
植物的“嘴巴”
森防工作中的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探究
木荷低产林施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