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坛乱象三题

2017-01-10范一直

杂文月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书法史书体书坛

范一直

自创书体

当今书坛时不时传出某人自创某某书体的新闻,且书体命名多冠以“发明者”姓氏,有的还向国家版权局申请该字体的著作权益,且不乏得到正式授权批复者。如某“燕书体”自称是篆、隶、行、草、楷五体之外的中国书法第六体。呵呵,且不说书法史上“欧体”“颜体”“柳体”“赵体”等主流书体,就是小众的赵佶“瘦金体”、郑板桥“六分半书”等,面对所谓的“第六体”,情何以堪?如仅从书写工艺或新型实用外观设计的层面看,自创书体或许体现了某种创新,但从几千年书法传统看,自创书体在书坛时有所闻,真不知是书法界的幸还是不幸。

台湾的唐诺有一篇《书家》,讲到擅书法的张大春被人问及“张大春体”:“张大春的回应意外地沉静,仿佛不知语从何起。他边说边想,像进入自省的零落回答大意是——好的字那么多,你看、你学、你跟着哪个字这样写那样写都来不及了,哪还有什么自己的体不自己的体的问题……”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说:“古代,群山重重,你怎么超越得过。有人对我说,洞庭湖出一书法家,超过王羲之。我说:操他妈。”这是木心书面文字中唯一的粗话。而那些传统功夫不过关且奢谈创新的书法勇士,且听一句歇后语:“光着屁股进当铺——拿什么当钱?”

“不过尔尔”

钱锺书的恩师吴宓曾感慨:“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年轻一辈人中要推钱锺书。他们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陈丹青将木心著作借给上海某女作家看,她看后打来电话:“陈老师,我原先以为你写得好,现在读了木心先生的书,你在他面前变成了一只小瘪三!”而陈丹青自述:“我听她这样说,当下大喜。”

有自知之明者仰视一流大家,看到“人中之龙”所达到的高度,明晓自己“不过尔尔”,甚至乐于自认“小瘪三”。木心说:“谈贝多芬,谈肖邦,最大的难事是要年轻人承认浅薄。”同理,仰望中国书法史上的璀灿群星、叠嶂峰峦,要知道自己不过尔尔。

然在自我炒作之风甚嚣尘上的书坛艺苑,有些人严重自我膨胀,高调张扬,几乎忘了自己姓甚名谁,动辄以超级“名家”“大师”自诩。书法界盛行排座次之风,屡见“天下第一某某”之说。有人做梦都想坐圈内“头把交椅”,或为争座次拉下脸,闹得不可开交。更有甚者,厚着脸皮暴炒自己,冒出如“天下第一笔”“天下第一大字”“天下第一榜书”“天下第一长卷”“中华一绝一笔书”“中华书法奇人”等形形色色的“封号”。民谚说得好:“自称好,烂稻草。”有感于书法界的鱼龙混杂,启功曾郑重其言:“请不要叫我书法家!”

明人姜南在《风月堂杂识》中说,“夫文人夸诞,高自称许,以惊世骇俗,自古通病。”其实,“用王朔式的语言说,就是谁也别装丫挺的,大家不过彼此彼此”(李书磊语)。书画家自晓“你我不过尔尔”,少一点狂妄自大,去一点焦躁之气,多一点清醒沉潜,或可让自己避免“不过尔尔”。

集字署名

传统诗词中有集句,截取前人诗句,拼集成一诗(联)。书法中则有集字,搜罗某一书家的字迹并集成书法作品。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米芾、吴昌硕等大师,后人都编有其书法字典,网上甚至有相关的集字软件。书法史上大名鼎鼎的《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乃弘福寺沙门怀仁历25年而成。如今借助电脑或工具书,集字已非难事。

集字于书法研习自有必要,且在特定场合亦具正能量。有的报刊集名人字迹作刊头,如《书法报》集书圣王羲之,顺理成章。以书法史上的名人字迹作招徕,虽体现了对经典书法的尊重,但加上落款,就欺世盗名了。如是集在世之书家的字迹,则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吴昌硕家乡浙北安吉的党校,在校园内一块硕大的景观石上集缶翁书法,镌“红色学府”四字,固然体现了对乡贤的尊崇,如加署名则成何体统。景点、商场或楼盘之名,集古代名人之字迹并附署名,貌似文化,实为胡闹,至少是存心误导视听。

某娱乐场所招牌,集颜体字并署“颜真卿”题。谥号“文忠”的颜鲁公之灵,情何以堪?

【小黑孩/图】

猜你喜欢

书法史书体书坛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清代碑学的最高成就:两个人,四种书体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论情性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
当代书坛二十家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