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柑橘十二五生产现状和十三五生产发展趋势及对策

2017-01-10沈兆敏

科学种养 2016年12期
关键词:晚熟柑橘栽培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2016-2020年)计划的开局之年。我国柑橘产业如何发展,应采取哪些对策?为果农和业内人士所关注。现根据十二五(2011-2015年)我国柑橘现状及农业部提出的《农业发展报告(2016-2025年)》中对水果发展所作的预测,谈谈十三五我国柑橘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一、十二五柑橘生产现状

(一)面积、产量增加

十二五我国柑橘栽培面积、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10年和十二五(2011-2015年)柑橘栽培面积、产量、平均亩产详见下表。

柑橘栽培面积,5年增加38.90万公顷,年均增加7.78万公顷,年均增长率为3.52%;产量增加954.40万吨,年均增加190.88万吨,年均增长率7.21%;平均亩产增加125.37千克,年均增加25.07千克,年均增长率3.14%。

(二)成绩较为显著

主要反映在以下8个方面:

1. 柑橘种植区域进一步优化

我国柑橘产区进一步向全国柑橘优势带、基地以及柑橘的最适宜生态区、适宜生态区集中,柑橘的生态优势明显。全国生产柑橘的19个(台湾地区未计入)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北、福建、浙江和重庆9个主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柑橘栽培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柑橘栽培面积、产量的95%和93%以上。

2. 品种熟期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调整优化了柑橘品种的熟期结构。通过努力,减少了年内11 ~ 12月集中成熟、应市,比例过大、市场滞销的中熟品种,增加了10月前及10月成熟的特早熟、早熟品种,尤其是增加了翌年成熟的晚熟品种。晚熟品种比例从3%增加到5%,使柑橘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得到进一步优化。重庆等柑橘产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建立晚熟柑橘基地,为我国柑橘生产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 精准栽培技术得以推行

柑橘产业的成功与否,品种是根本,栽培技术是关键。在十二五后期,我国提出了对柑橘采取“精准栽培”的意见。品种的选择,苗木的采用、培育和种植,栽培措施土、肥、水的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尽力做到精准化,促进了栽培水平的提高。

4. 柑橘质量进一步提高

由于品种的优化、栽培技术的改进和产后处理的加强,我国柑橘质量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柑橘的商品合格率达到80%以上,优质率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的一致性与以往相比提高明显,消费的回头客增加。

5. 产后处理进一步加强

国内普遍加强了柑橘果品产后的洗涤、分级和包装处理,不仅按果实的大小分级,还开始按果实的色泽、内质分级,有力提高了柑橘果品的质量。主产区柑橘果品的产后处理达到60%~70%。

6. 经营模式进一步优化

我国的柑橘经营历来是以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为主。在大生产、大市场、大竞争的浪潮中,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柑橘的大户经营、农场主经营和专业合作社经营得以推广,柑橘相对集中的规模经营,不仅减少了产销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让种植柑橘的农民得到了实惠。

7. 加工业向深度发展

我国的柑橘加工业,除了独占世界鰲头的糖水橘瓣罐头以外,橙汁加工起步较晚,虽几经努力,但因加工原料和价格等原因,至今发展仍较缓慢,年产量不足万吨。不过近几年来,随着柑橘产量的增加,柑橘加工向深加工上发展,加工产品达上百个,这为当今柑橘销路和今后柑橘业及加工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 电商销售开始发展

由于柑橘产大于销及品种的熟期不合理,卖难现象年年出现。柑橘促销成了产区果农和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近几年来,网上销售兴起,可在产区直接建立网络销售平台,使柑橘果品从产区销往城市、工业品从城市销往农村更加便捷。

(三)问题依然不少

1. 柑橘果品供过于求

我国柑橘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已多年位居全球各柑橘生产国之首。国内多年出现的滞销价跌、柑橘果品供大于求的问题虽一直着力解决,但至今依然突出。

2. 柑橘品种熟期失衡

柑橘品种熟期因中熟品种产能过大而失衡,由于年内11 ~ 12月成熟的中熟品种过多,加剧了应市矛盾,造成滞销跌价,使柑橘的生产效益下滑。

3. 平均单产仍然较低

我国柑橘的平均单产低于世界平均亩产1000千克的水平,更低于美国、以色列、韩国亩产2000千克以上的水平。我国个别地区不乏柑橘小面积3000~4000千克的水平,但全国柑橘的平均亩产仍然较低,有待提高。只要认真采取措施,增产的潜力很大。

4. 品质需进一步优化

近几年来,柑橘的品质随品种优化、栽培技术改进和产后处理技术的实施,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品质的一致性提高更明显。但与其他生产柑橘的国家特别是以出口柑橘鲜果为主的南非、西班牙等国相比差距还很大。同一品种不同年份、不同批次品质的优劣差异,导致进口柑橘国家进口我国柑橘的数量减少甚至停止和国内已有消费者的失去。

5. 品牌急需做大做强

我国柑橘产地广大,柑橘生产经营多而分散;柑橘的品牌小而弱,其数量成千上万,缺乏整合、做大,更缺乏保护和做强,国内著名品牌很少,更无全球知名如美国“新奇士”那样的品牌。

6. 橙汁加工落后

我国的橙汁加工,虽有浓缩橙汁、NFC等产能和产品,但因多种原因,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国内仍需大量进口。2015年就进口柑橘汁6万多吨,居各种果汁进口数量之首。柑橘加工业的发展会促进柑橘生产的发展,中国与世界柑橘生产国无一例外。

7. 控制病虫害力度不够

随着柑橘种植地域扩大、气候变化,柑橘的病虫害尤其是检疫性病虫害的柑橘黄龙病、柑橘溃疡病和大实蝇的危害给柑橘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近年来,柑橘黄龙病的危害呈蔓延趋势,特别是江西赣南的脐橙、广东的沙糖橘,造成挖树毁园,产量减少,损失较大。

8. 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尤以适种柑橘的南方发生多。我国柑橘主要自然灾害有:冻害、热害、旱害、涝害、风害(台风害和热风害等)和冰雹害等。近年来,随着柑橘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人们对柑橘防寒的放松,北亚热带柑橘产区和北缘柑橘产区,柑橘冻害常有发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留树越冬的中、晚熟品种受损更大。旱害是仅次于冻害的柑橘第二大灾害,不仅有春旱,更有伏旱和秋旱发生。春旱影响抽春梢(结果枝),减少花量;伏、秋旱时间长,常造成柑橘果实停止生长、落果,使产量下降和品质下滑,也应引起重视。

9. 园地基础设施跟不上

我国柑橘园地的基础设施落后,不仅影响抗灾防灾,而且也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不少柑橘园地土壤改良不到位;水利设施差,需水时不能灌,受涝害时不能排;果园道路缺乏规划、建设,运输农业生产资料和采下的柑橘果实主要靠人工背、挑。不少果园还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时有产量,灾害之年歉收,甚至绝收。

10. 劳力不足管理不到位

近十多年来,由于农村轻壮年的大量进城打工,农村出现了劳力奇缺,工价上涨,使原本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柑橘产业,因缺乏劳力而失管。同时,留在农村的多数是老人,不仅体弱,而且管理柑橘的技术也差,导致柑橘管理缺失。

11. 果园机械化程度低

柑橘果园普遍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国外特别是美国、意大利、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柑橘生产国,除柑橘育苗的嫁接和用于鲜销柑橘果实的采收仍是人工作业外,其余的柑橘管理工作都实现了机械化。我国分散的柑橘园管理几乎全是人工,即使较有规模的柑橘基地也只有打药、喷除草剂等才用机械,需要大量人力的柑橘整形修剪、柑橘施肥等繁重体力劳动仍靠人工。

12. 经营方式亟待转变

经过多方努力,柑橘的经营方式有了变化,大户、农场种植等有所发展,但我国柑橘60%以上仍处于小农分散经营阶段,与大生产、大市场、大竞争的形势不相容,应加快转型。

二、十三五我国柑橘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一)发展趋势

总趋势:优质、丰产、高效,产销基本平衡。

具体表现在:

1. 栽培面积

2020年预测为250万公顷,较十二五末减少10万公顷,年均减少2万公顷,年均减少率0.8%。

2. 产量

2020年预测3750万吨,较十二五末增加175万吨,年平增加35万吨,年均增长率0.93%。

3. 平均亩产

2020年预测1000千克,较十二五末增加76.92千克,年均增加15.38千克,年均增长率1.67%。

4. 早中晚熟品种比例

2020年预测达到20∶65∶15。

十三五,柑橘发展趋势预计会出现:实施计划的头两年,柑橘栽培面积会略有增加或稳定;总产量,因低温袭击,使一些柑橘产区柑橘受冻可能出现产量与上年持平或略有减少;平均亩产保持稳定或稍增。计划的后3年,柑橘栽培面积下降,最终实现250万公顷;总产量会增加,最终实现3750万吨;平均亩产会因柑橘栽培面积压缩,总产量增加而较快上升,最终达到目前世界柑橘平均亩产1000千克的目标。

(二)趋势依据

1. 十二五柑橘产业现状

详见前文“一、十二五柑橘生产现状”。

2.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16-2025年)》水果的发展速度、消费和贸易情况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预计,2016年我国的水果种植面积1547万公顷,产量2.75亿吨;2020年达到1600万公顷,产量2.92亿吨;2025年面积1639万公顷,产量达3.07亿吨。十三五期间产量年均增速1.37%,低于“十二五”5.37%的年均增速,展望后期年均增速0.94%。未来10年,水果相对生产效益仍较高,推动面积小幅增长;科技水平、管理水平提高和规模经营推动单产持续提高。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消费需求的拉动下,水果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得到提高,质量更有保证,品质进一步改善,水果供给结构调整优化。

2016年我国的水果直接消费和加工消费达到1.28亿吨和2810万吨;2020年分别达到1.37亿吨和3278万吨;2025年分别达到1.43亿吨和3815万吨。未来10年水果直接消费和加工消费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40%和4.18%。与上年预测相比,加工消费增速调高。

水果及其制品贸易总量会持续扩大:2016年900万吨,2020年1140万吨,2025年达到1350万吨,进出口量基本均衡。

(三)对策建议

十三五我国柑橘生产应坚持“一控、二调、三高、四促、 五加强”的发展方针:“一控”即控制柑橘发展面积;“二调”即调整柑橘的种植区域布局和不同熟期品种的比例,调优柑橘的经营模式;“三高”即提高柑橘的平均单产、提高柑橘的品质和提高柑橘的效益;“四促进”即促进柑橘精准栽培、促进柑橘病害和灾害的防治(止)、促进柑橘加工业发展和促进柑橘销售;“五加强”即加强柑橘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柑橘果园的机械化、加强管理确需的青壮劳力、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以及加强对经营模式转变的推进。

1. 积极稳妥控制柑橘栽培面积

种植者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压缩柑橘生产非生态适宜区,同时对虽种植在柑橘的生态适宜区,但种植分散、单产低、品质和效益低下、短期内又不能改变的柑橘面积也应自觉淘汰。

2. 调优柑橘的区域、品种和熟期

毫不动摇地继续调优我国柑橘生产区域;继续减少年内11月、12月成熟的中熟柑橘品种,增加早(含特早)晚熟品种,尤其是翌年3月底前后成熟的晚熟品种:如晚棱脐橙(又叫棱晚脐橙)、鲍威尔脐橙、奉晚脐橙(重庆奉节晚熟脐橙),塔罗科血橙、塔罗科血橙新系,晚熟的杂柑:如不知火、清见、少核黙科特等,晚熟柚:如晚白柚、矮晚柚和晚熟沙田柚等晚熟柑橘品种。到十三五末,使晚熟品种的比例增加到15%。

从我国柑橘大国向世界柑橘强国转变和果农致富考虑,应加速柑橘相对集中的规模种植,以提高种植的规模效应。

3. 提高柑橘的单产、品质和效益

我国柑橘栽培面积、总产量,久居全球生产柑橘国家之首,柑橘小面积高产典型也不少,但全国柑橘平均亩产低于世界柑橘平均亩产,更低于柑橘生产先进国平均亩产2000千克及其以上的水平。平均单产低,影响柑橘效益,也放慢了柑橘大国转向世界柑橘强国的步伐。

柑橘品质是生产的生命线,品质优、一致性强,销售的前景才好。我国柑橘的品质已有较大提高,今后应继续优化品种、精准栽培和加强柑橘产后的商品化处理,从整体上提高柑橘果品的品质和质量。

柑橘的种植效益与单产、品种和产销平衡关系极大。单产低效益低,品质不佳无人问津,产销不平衡,供过于求,滞销跌价,效益也差。

对在我国出现的柑橘产量过大,多年滞销跌价、效益下滑等现象要提高认识:生产柑橘的目的是为了销,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让种植者获得好的经济效益。果农应有“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特”的思想,淘汰相形见绌的品种,种植适合的好品种、树种,以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国《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改善生态环境是重要的内容,柑橘生产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好;即使在柑橘生态的最适宜区,也不能毁林(草)而建柑橘园。

4. 努力做好柑橘的“四促进”

一要努力抓好柑橘的精准栽培,从苗木的选种到栽培后的管理,土、肥、水、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都要精准化。二要防治柑橘的病虫害,尤其是柑橘的检疫性病害黄龙病、溃疡病和大实蝇,以及柑橘冻害的防止。三要大力发展柑橘加工业,特别是需求看好的橙汁加工业的发展。四要促进销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水果等的种类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性更大。确保供销平衡,仍需大力促进柑橘产销两旺。以柑橘的优势区、基地为主产区,生产优质、消费者喜爱的果品,采取网上网下大力促进产销两旺。要创新品牌、整合品牌、做大品牌、保护品牌。互联网进村,柑橘果品进城、出国。只有继续加大促销,我国柑橘生产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种植者的利益才有保障。

5. 认真做好柑橘产业的“五加强”

针对我国柑橘产业十二五存在的不足和十三五的新任务,积极做好“五加强”:一要加强柑橘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将柑橘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国家农田基本建设的范畴,给予必要的支持,使之增强柑橘抗灾和优质丰产能力。二要加强柑橘园地管理的机械化。加速研制和推广柑橘园地可用的机械,包括机械耕作、除草、开沟、施肥、病虫防治和修剪等主要农事的机械,机械化也是柑橘产业解决劳力不足的根本出路。三要改变柑橘产业劳力严重不足的弊端,引导进城青壮年返乡,并加强对返乡轻壮年特别是有管理能力和技术的轻壮年的支持,鼓励其返乡从事柑橘产业管理、发展,使之后继有人。四要加强对柑橘种植和种后管理(尤其是柑橘种后未结果的前三年)的技术指导,积极开展柑橘实用技术的培训。农业技术推广站要加强且切实负起技术培训的责任;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要与产业结合,到生产中去解决柑橘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种植者会种柑橘是柑橘生产成功的重要保证。五要加强柑橘经营模式转型的推进。我国柑橘生产的经营模式(方式)以传统、分散的小农经营为主,多者种植几亩地,少者几分地,在家庭收入中无足轻重,种植者思想不重视、管理不到位、技术不掌握、信息不灵通,收入并不高。遇到产品难销之年收入更少,甚至亏本。近几年来,为适应大生产柑橘的经营模式,从规模、管理、信息到经营者和果农的收益,都有了变化,尤其是柑橘大户、家庭农场等的涌现,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发展较快。应继续积极引导柑橘产业发展向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经营等模式转型,以适应大产业、大流通、大市场和大竞争的需要。

作者简介:沈兆敏,研究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长期从事柑橘品种、柑橘生态区划、柑橘规划、柑橘栽培和储藏等研究以及业务领导工作。获得国家及部、省级成果多项,发表论文和重要文章百余篇,著作五十多部(册)。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农业部柑橘及苗木质检中心主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中国柑橘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柑橘学会执行委员等职。联系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 邮编:400712。

猜你喜欢

晚熟柑橘栽培
晚熟的记忆
油麦菜栽培要点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自然栽培的味道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
晚熟宽柄芥(酸菜)新品种渝芥1号的选育
夏季苦瓜栽培
柑橘实蝇防治一法
晚熟胡萝卜新品种助农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