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舶遇险报警通信设备使用策略

2017-01-10张胜罗传旭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通信设备海区

张胜 罗传旭

摘 要 本文简述了各种船载通信设备的配备和功能。针对船载通信设备的特点,具体阐述了船载遇险报警通信设备的作用。特别是总结了在船舶遇险时,根据通信设备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和船舶所在的海区,对遇险报警设备进行正确使用的策略,以保障遇险报警及时、有效。最后举例说明了船舶在三大洋航行时,某点位发生遇险时,船舶如何求救的措施。

关键词 通信设备 遇险报警 海区 GMDSS系统

中图分类号:U665.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远洋船舶航行的海域可能涉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航行过程中将面临各种不同的海况,面对不同的海况和海域就要求我们有不同的应对办法。船舶遇险时能最快给予遇险船帮助的就是临近的船舶或岸台,因此在遇险的第一时间就需要利用有关的通信设备发送出遇险信息,使附近的船舶或岸台及时、有效的接收,尽可能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因此必须根据船舶所处的海域和设备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遇险报警通信设备进行使用。

1船舶通信设备

远洋船舶的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B站、SSAS船舶安全报警系统以及GMDSS通信系统等。从遇险与安全通信的角度,可分为通信保障系统和遇险通信系统。通信保障系统主要包括卫星通信系统、短波通信系统、INMARSAT-B站等;遇险通信系统包括有SSAS船舶安全报警系统以及GMDSS系统。

1.1通信保障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用于工作和生活中的电话通信和数据传输;INMARSAT-B站作为卫星通信系统的备份,这2种通信系统一般只用于船与岸间通信。

在船舶遇险时,若船舶供电系统工作不正常,则会导致通信保障系统无法工作,因此通信保障系统不具有遇险通信的特点,且不能迅速与船航行区最近的海岸电台取得联系,在遇险通信中作用只能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作为遇险报警后续通信手段,不适于用于第一时间遇险报警。

1.2遇险通信系统

SSAS船舶安全报警系统主要用于“海盗”情况下的遇险报警,在船舶遭遇海盗袭击时,全球范围内均可利用SSAS系统进行报警,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

船舶配备的GMDSS系统设备主要有VHF(甚高频)电台、EPIRB紧急无线电示位标;MF/HF(中频/高频)电台和INMARSAT-C站。它们具有的报警方式有:VHF DSC报警、EPIRB报警、MF DSC报警、HF DSC报警和INMARSAT-C站报警。

不同报警设备工作频率的不同导致通信距离不同,要使遇险报警迅速、可靠、有效的被岸台或遇险船附近船舶接收,必须正确选择报警设备。下面主要针对所配的GMDSS设备,对报警通信设备的使用进行分析。

2遇险报警通信设备使用策略

船舶遇险时,报警设备的使用需综合考虑船舶所在海区岸台的覆盖情况和无线电波传播情况这二个因素。除此以外,还要做到向最近的RCC(救助协调中心)报警,以利于RCC对遇险船舶的搜救协调工作。

2.1国际海区的划分

全球海洋可划分为A1、A2、A3、A4这四个海区。

Al海区:至少有一个VHF岸台的无线电话覆盖的区域,在该区内能提供连续有效的DSC报警。A1海区的范围为以该VHF岸台为中心,半径约为20~30n mile的海域范围。

A2海区:至少有一个MF岸台的无线电话覆盖的区域,在该区内能提供连续有效的DSC报警,但不包括A1海区。A2海区的范围为距该MF岸台白天约为100~150n mile、晚上约为200~250n mile的海域范围。

A3海区:在INMARSAT静止卫星的覆盖范围之内,能提供连续有效的DSC报警的区域,但不包括Al海区和A2海区。A3海区的范围为南北纬70o内除A1、A2海区以外的海区。

A4海区:Al、A2和A3海区以外的区域。其所处范围是南北纬70o以外除A1、A2海区以外的海区。

远洋船舶航行的海域均在南北纬40度以内,因此不用考虑A4海区。

2.2船舶报警通信设备使用方法

船舶遇险报警的方向有两种,即船对船报警和船对岸报警。

船对船报警是指遇险船对其临近船报警,希望得到临近船的救助。这种报警的范围不管在那个海区都是以遇险船为中心,半径为几十海里到几百海里的区域。

船对岸报警是遇险船舶通过岸台向岸上RCC报警,希望得到岸上救助机构的帮助,船对岸报警是遇险报警中重要报警手段。在不同海区的遇险船距岸台距离是不同的,此时,就要根据海区选择恰当的报警设备。

下面根据各报警手段的不同特性制定设备使用策略。

2.2.1 VHF DSC报警

VHF DSC工作于VHF超短波波段,超短波以空间波形式传播,即超短波在空间以直线方式传播。空间波由于受到视距的影响,传播距离不会很远,在天线的绝对高度(距海平面高度)为几十米时,一般仅有几十海里。

由此可知VHF DSC报警可被数十海里内具有VHF电台的船舶和VHF岸台接收,它适用于任意海区的船对船报警和A1海区的船对岸报警。由于通信距离不足,不适于其它海区的船对岸报警。

2.2.2 MF DSC报警

MF DSC工作于MF中波波段,MF波段无线电波以地波传播为主。船舶电台MF设备发出的MF波段无线电波传播距离一般可达一、二百海里。

MF DSC报警可被一、二百海里内具有MF电台的船舶和MF岸台接收,因此它适用于任意海区的船对船报警和A2海区的船对岸报警。若船舶处于A1海区时,也在某MF岸台的覆盖范围内,也可使用MF DSC报警,但此时VHF岸台更近,应优先考虑VHF DSC报警。

2.2.3 HF DSC报警

HF DSC工作于HF短波波段,HF波段无线电波可采取地波和天波两种方式传播。

地波传播距离很近,而天波传播距离远,可实现跨大洋的通信。因此短波传播中存在静区,静区即HF地波传播所能到达的最远处到天波传播所能到达的最近点的区域。如果通信时接收台在静区中,接收台将收不到无线电波而无法建立通信,这与通信距离过远而无线电波传不到不同,在静区中接收台恰恰与发射台距离较近。而且短波传播有衰弱现象,传播稳定性、可靠性比VHF和MF差,近距离报警可靠性反而比MF DSC,VHF DSC差,甚至临近船舶收不到报警,因此不适用于船对船报警。

HF DSC报警适用于A3海区船对岸报警,HF无线电波的传播距离可达数千海里,完全可满足A3海区船对岸的远距离报警的要求。同时为适应HF波段无线电波频率高低不同传播距离不同的特点,HF DSC的报警有五个频率可供选择,这五个频率是:4207.5KHz、6312KHz、8414.5KHz、12577KHz及16804.5KHz,具体选择哪一个频率报要应根据船到HF岸台的距离来决定。一般可按距离越近频率越低、距离越远频率越高的方法选择,这样,可防止出现接收报警的岸台在静区里或距离远而无法收到报警信号的情况。

2.2.4 INMARSAT-C站报警

C站属于INMARSAT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船站工作于1.5GHz/1.6GHz微波波段。

INMARSAT卫星通信系统用了四个同步轨道卫星,覆盖了南北纬70度以内的区域, INMARSAT卫星通信在南北纬70度以内均能正常进行。由此可知C站报警适用于A3海区船对岸报警;若船舶处于A1、A2海区时,同时也位于在南北纬70度范围内的,也可使用INMARSAT-C站进行报警。

但由于附近船舶的C站识别码不可能被知道,因此,C站报警不能进行船对船报警。

2.2.5 EPIRB报警

EPIRB属于COSPAS-SARSAT系统,COSPAS-SARSAT系统使用五个极轨卫星,做到了全球覆盖,因此可全球报警。

尽管EPIRB报警具有迅速、准确、可靠的特性,但它产生的报警信息不够详细,因此EPIRB报警是遇险报警的最终手段也是最低限度,应首先考虑其它报警手段,在无其它报警手段或其它报警手段失效后,再使用EPIRB进行报警。

2.3 某海域遇险报警设备使用策略分析

船舶航行于三大洋时,假设船位位于(140,30)位置,此时距离船舶最近的MF岸台是kagoshima岸台,但船舶不在其MF信号的覆盖范围内。船舶与最近的VHF岸台的距离更是大于与kagoshima岸台之间的距离,因此由船舶发出的VHF信号和MF信号根本无法到达相应的岸台。又船舶位于南北纬70度以内,可知此时船舶位于A3海区。

因此在此位置若船舶遇险,设备使用策略如下:

(1)可以利用VHF DSC或MF DSC向A点周围区域船发送船对船的报警,用合适HF频段的HF DSC向最近的HF岸台发送船对岸的报警,用INMARSAT-C发送船对岸的报警,但MF DSC和HF DSC处于同一电台上,不能同时使用;

(2)在以上三种方式均无效情况下,可以发送EPIRB报警;

(3)在“海盗”情况下,可以采用SSAS船舶安全报警系统进行报警;

(4)若船舶供电系统仍能正常工作,可以使用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B站等进行遇险后续通信。

3结语

对于远洋船舶,在船舶遇险时,如何正确使用遇险报警通信设备,应根据遇险现场的情况正确应对;同时应根据所在海区和设备的通信距离对遇险报警设备进行选择。遇险报警通信设备使用策略的制定有利于船舶遇险时减少船舶、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上海海运学院组织编写.海上无线电通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3-13.

[2] 唐信源.海上无线电通信[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1-10.

猜你喜欢

通信设备海区
不正规半日潮海区高(低)潮选取的探讨
地铁长大过海区间隧道人员疏散模拟分析
3个不同海区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的初步比较
静海区林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效益研究
关于中兴公司通信设备环回方面的讨论
热带海域不同海区环境因素差异及腐蚀性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