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杀”与“抵制”背后的逻辑

2017-01-10理钊

杂文月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配额无人主人

理钊

“封杀”是指在我的地盘里不得出现、不得活动。得到了“封杀”待遇的,商品要下架,书籍要下柜,作品要封存,歌曲要停唱;如果“封杀”的是人,那么,是演员的,要停止出镜、上台,是学者的则不得讲课、出书等——当然,这些人曾经的作品,自然是一并封存入库,不得出现。

所谓“抵制”,从追求的结果上看,与“封杀”相差无几,只是方式与方法的不同。“封杀”是不得再有,而“抵制”则是从有到无,是在我的地盘里,被“抵制”者不能再待下去,你待在这里,我则拒绝你,比如拒买、拒用、拒看,使你即便待在这里,是产品或商品的,则无人来买,属于人,则是无人再欣赏你,即使你曾有难以计数的粉丝,也会一夜之间成为无人问津的孤魂野客。

从“封杀”与“抵制”的心理因素看,背后都是由一种“地盘意识”为支撑的。曾经有一句广告语,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即是这种“地盘意识”的最好注脚。而从运作方式看,“封杀”是一种命令行为,不论你同意与否,从此你就得在“我的地盘上”不得再有,一种大权在握、生死由我,完全的“地盘主人”的作派。相比之下,“抵制”则多带有民间色彩——背后是否有“地盘主人”的纵容或支持,不得而知,但出面呐喊或行动的,则完全是街上的游民,昨天还是普普通通、不知“地盘”在哪里的人,第二天就成了“地盘”的捍卫者,而且一旦“抵制”起来,往往义愤填膺,由文明的拒买、拒用、拒看而演化为打砸抢烧之类。

这两种方式,看上去有所同、有所不同,但其内在逻辑却是出奇的一致,完全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这个逻辑就是:让“被封杀者”和“被抵制者”在我的地盘上挣不到钱、活不下去。这逻辑的内里是,我这地盘里满地是黄金,遍地是肥肉,但就是让你淘不着、吃不到。顺着这个逻辑再向上推,就是:你离了我这地盘便活不了,或活不好。

“封杀”和“抵制”是一种十分厉害的制裁技术,既有精神上的刺激,也有物质上的剥夺。过去对付所谓的“地、富、反、坏、右”等反动分子,除了律法上的处置,另一个裁制就是“封杀”与“抵制”。“封杀”时,在精神的一面是“只准老老实实接受改造,不准乱说乱动”,物质的一面则是属城市居民的,减少配额或取消配额,属于农村公社的,则是做最重的活而分得最少的粮食。一个人,一旦被贴上了“黑五类”的标签,则是一夜之间便成了孤家寡人,成为“被抵制”者,亲戚从此断交、朋友由此无影、人生向上的通道更是从此关闭,男子娶,无人敢嫁,女子嫁,只嫁同类,这算得上一种彻底的“抵制”。

这种裁制的逻辑,大异于法律对于人的违法行为的惩罚,用到极处,则是直指人性的深处和内部。在一个完全封闭的范围内,一切生存资源都掌握在“地盘的主人”手中时,这种“封杀”与“抵制”,触及的是人生存的最低最低的底线,当一种裁制触及到这里时,人要生存下来,引发的必然是人性的扭曲与变形,因为只有扭曲或变形之后,才能从“封杀”与“抵制”中脱身,获得“次封杀”和“次抵制”的地位,以维持活下来的最低要求。所以,在那个时代,良善变异、节操不再、自求为奴等等由此而生,父子相仇、夫妻反目、卖友求生、告密求存等自然也就会通行社会。这样一种生活,只要翻一翻《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一书,便会有极深刻的印象。

行文至此,就会发现,“封杀”与“抵制”的真正把手,则是垄断。只有垄断之后,“封杀”与“抵制”才会有效。能对社会资源垄断多少,便能对人和物“封杀”与“抵制”多少,垄断到哪里,自然也就能“封杀”与“抵制”到哪里。

而为何会有“被封杀者”,或者会有“封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被封杀者”要突破垄断,所以才招致垄断者的“封杀”。“抵制”的原因则相对复杂一些,表面的原因是被美化的“封杀”在社会上的投影,是一种“地球离了我们便会停转”的狂妄自大的外露,还是一种“只许我抵制他人,不许他抵制我们”的狂乱臆想,而真正的底子,则是高喊“抵制”的人们,心底与大力“封杀”的人,拥有同一种文化基因,所不同,只是一个已经为官,一个尚在为民罢了。

猜你喜欢

配额无人主人
碳减排量及碳配额的区别
鱼粉:秘鲁A季配额低于预期,内外盘短期大幅上涨
鱼粉:秘鲁A季配额公布,国内外鱼粉价格反弹
无人战士无人车
诗到无人爱处工
无人超市会流行起来吗?
主人
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拍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