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博弈分析与政策建议

2017-01-10杨晗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乡村旅游环境

杨晗

内容摘要:乡村旅游发展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本文在界定乡村旅游经济中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将乡村旅游经济作为统一整体,把生态环境看作“虚拟的利益相关者”,并利用合作博弈论Shapley值法探讨乡村旅游利益分配和生态环境等问题。研究发现:当地居民、旅游企业以及环境所获得利润分配与其在乡村旅游经济中的边际贡献相关。为此,政府应树立乡村旅游利益相关的环保意识并监督各利益相关者合理分配利润所得,当地村民应作为统一整体参与乡村旅游产业链建设,旅游企业应结合自身资源整合旅游产业链,共同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 利益相关者 环境 Shapley值

引言

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的延伸,通过旅游业推动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有机融合(郭焕成,2010)。我国乡村旅游在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乡村旅游发展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不同利益相关者从乡村旅游发展获得的收益也不相同(卢小丽等,2014)。为此,如何合理分配乡村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润成为本文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乡村旅游兼具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概念,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环境问题成为乡村旅游发展必须重视的又一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界定农村旅游经济中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并将乡村旅游经济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把生态环境看作“虚拟的利益相关者”,利用合作博弈论Shapley值法探讨农村旅游利益分配和生态环境等问题。

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旅游经济领域。Burns et al.(2003)、Sheehan(2005)等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均作出了突出贡献。Williams(1998)研究了多个利益相关者协作制定政策的有效性评估框架。Sautter(1999)提出了增强利益相关者取向一致性的对策和措施。利益相关者在对待成本和收益上有着不同的利益主张(Markwick,2000),Burns(2004)明确了非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及时发现管理措施存在的问题。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旅游经济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多借鉴国外研究成果,但涉及面更加广泛,研究成果颇丰。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关系、利益分配、利益保障机制等方面。张渭等(2011)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问题,同时乡村旅游中的“三农”利益问题也受到关注,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户利益也受到经济学家的重视。周绍健(2009)、何小怡(2010)等对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博弈理论、共生理论等方法得到普遍应用。王维艳等(2007)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概念模型,分析其共生整合驱动机制;张安民等(2007)从博弈论视角探讨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均衡;薄茜(2012)运用非合作博弈方法分析相关利益者在乡村旅游经济中的作用,并给出有利于农民和地方社区的政策建议。

(三)简要评述

相比较而言,乡村旅游经济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其研究内容还有待扩展和深入。同时,博弈论的发展和应用为经济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但在乡村旅游经济领域的研究中,多数研究只用到非合作博弈论的基本理论。本文将合作博弈理论首先应用到乡村旅游经济中,分析合作博弈框架下相关利益者利益分配问题,为保障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乡村旅游经济中利益相关者界定

自20世纪80年代起,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渐被引入旅游研究领域。所谓利益相关者,是指受一件事的原因或者结果影响的任何人、集团或者组织(Bryson and Crosby,1992)。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是指与影响乡村旅游发展或受乡村旅游发展影响的个人、组织和集团(李正欢等,2006)。为此,本文将乡村旅游经济中利益相关者分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直接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及其集体组织)、乡村旅游者等,间接利益相关者有非政府组织如行业协会,相关服务行业如交通业、酒店服务业以及银行业,当地小吃传承者,新闻媒体行业等。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调配者,是乡村旅游行业的规则制定者和监督者,同时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受益者之一。政府的目标是乡村旅游迅速健康发展,同时造福当地居民和企业,即政府的目标是保证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保障当地居民、旅游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当地居民(或农户,下同)。当地居民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部分,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受益者。当地居民作为乡村旅游的直接参与或间接参与者,其生活、文化、饮食等构成的人文景观,与当地自然景观形成互补,共同构成乡村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当地居民作为乡村旅游的基层经营者,其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乡村旅游者对当地的感觉和印象。因此处理好当地居民利益和其服务成本成为乡村旅游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旅游企业。乡村旅游企业是指与乡村旅游相关的企业,其组织形式可分为业主制旅游企业、合伙旅游企业、公司制旅游企业、旅游企业集团。乡村旅游企业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利用者,是乡村旅游推广的主要力量之一,同时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获益群体。如何处理好乡村旅游企业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关系到乡村旅游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从而关系到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者。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方,乡村旅游者是乡村旅游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乡村旅游者追求的是乡村旅游体验,包括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合理价格和优质服务等。乡村旅游者作为乡村旅游的需求方,从长期来看,其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服务质量,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者的利益与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呈现一致性。在考察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只要能确保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确保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服务质量,乡村旅游者利益即可得到保障。为此,在考察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中当地政府、当地居民(及其集体组织)直接利益相关者和旅游企业三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时,乡村旅游者利益可暂不考虑。

合作博弈理论

合作博弈概念最早由Von Neumann与Morgenstem(1944)明确提出。John Nash(1950)认为,可以利用纳什均衡研究合作问题,并认为合作是局中人讨价还价的结果,这也是纳什谈判博弈(Bargaring Game)的基本思想。L·Shapley(1953)提出夏普利值计算方法后,将合作博弈解数理化,并对合作博弈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合作博弈解很难像非合作博弈那样找到纳什均衡解。作为Von Neumann与Morgenstem研究稳定合作集的工具,“核”的概念由Gilles于1953年提出,此后由Slapley和Shubik发展成为合作博弈解的概念。但“核”作为合作博弈联盟的解,在有些时候会是一个空集,进而造成合作博弈无解的现象。在众多合作博弈解的研究方法中,Shapley值法(Shapley,1953)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Shapley值法是用于解决多人合作联盟中利益分配问题的合作博弈方法,本文将利用Shapley值法探讨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

合作博弈框架下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模型构建

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最容易被破坏的因素。为此,本文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单独作为一个“虚拟相关利益者”,把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作为生态环境的代理变量,并同时假设生态环境投入来源于乡村旅游发展利润所得,即乡村旅游利润在当地居民、旅游企业、环境投入等方面进行分配。

假设在一个乡村经济中,G代表政府,P代表当地居民,F代表旅游企业,E代表生态环境“虚拟相关利益者”。

在乡村旅游经济中,当地居民、旅游企业、生态环境“虚拟相关利益者”可以看作是政府制定规则下的密切合作者,也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利益的分享者。假设乡村经济旅游市场规模为π,用p、f、e分别表示P、F、E分配的实际利润,则p、f、e之和将不超过π;同时,每个利益相关者参与合作的基本条件是参与合作的收益大于不参与合作的收益。假设当地居民P不参与乡村旅游的最大收入为p0,旅游企业F不参与乡村旅游的最大收入为f0,生态环境“虚拟相关利益者”E不参与乡村旅游的最大收入(即生态保护投入)为e0。

在乡村旅游产业中,当地居民P、旅游企业F、生态环境“虚拟相关利益者”E三者组成的联盟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当地居民P、旅游企业F合作,即企业和当地居民联合开发当地农村旅游资源,不保护环境,记该联盟为子联盟SPF,联盟总收益为πPF。

旅游企业F、生态环境“虚拟相关利益者”E合作,即企业独自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并独自承担环境保护责任,记该联盟为子联盟SFE,联盟总收益为πFE。

当地居民P、生态环境“虚拟相关利益者”E合作,即当地居民独自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并独自承担环境保护责任,记该联盟为子联盟SPE,联盟总收益为πPE。

当地居民P、旅游企业F、生态环境“虚拟相关利益者”E合作,即企业和当地居民联合开发当地农村旅游资源,保护环境,记该联盟为大联盟SPFE,联盟总收益为π。

其中S是集合I中包含i(i=1,2,3)个成员的所有子集,│S│是子集S中的元素个数,V(S∪{η})为参与者η(η=P,F或E)加入到联盟S所形成的新联盟总利润收益,V(S)表示参与者η(η=P,F或E)没有加入联盟S前,联盟的总利润,故V(S∪{η})-V(S)可以看作参与者η(η=P,F或E)对新联盟S∪{η}利润所做的贡献。在集合I中,除了参与者η(η=P,F或E)外,还有两个联盟,一个是η(η=P,F或E)即将加入的联盟集合S,另一个是参与者η(η=P,F或E)不会加入的联盟集合{I-S-1}。在本文研究范围内,联盟集合S成员个数为│S│,联盟集合{I-S-1}成员个数为(3-│S│-1),即2-│S│,因此S和{I-S-1}的参与人排序共有│S│!(2-│S│)!种,每种排序出现的概率为。Shapley值可理解为参与人(η=P,F或E)在联盟中边际贡献的期望值(董保民等,2008)。

接下来,本文将计算并比较当地居民P、旅游企业F、生态环境“虚拟相关利益者”E的Shapley值,当地居民Shapley值的计算过程如表1所示。

通过(7)、(8)、(9)式可得到如下推论:

推论1: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多个合作联盟,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前提是其参与该联盟所获得的利润大于其不参与该联盟时的利润。

推论2:联盟参与者(η=P,F或E)收益不仅与自己不参与任何联盟的收益有关,还与η对任意可能联盟利润的边际贡献相关。

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环境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一次性博弈中,由于当地居民P、旅游企业F可能会不考虑环境因素,肆意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但出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仅由当地居民P、旅游企业E合作而不保护环境是不可取的,环境对每个子联盟都十分重要,即在合作博弈过程中,生态环境“虚拟相关利益者”E具有较高的边际贡献,因为一旦生态环境“虚拟相关利益者”不参与合作,乡村旅游发展便不可持续。但生态环境作为“虚拟相关利益者”,其并不像当地居民、旅游企业一样追求利润,而追求的是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即乡村旅游发展中,生态环境“虚拟相关利益者”追求的利润应该等于因乡村旅游发展给环境带来破环所导致的环境治理成本。在合作博弈模型中,生态环境“虚拟相关利益者”E具有较高的边际贡献,说明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所获得的经济利润应首先用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当地居民作为人文景观和当地服务的提供者之一,既是乡村旅游的一部分,也是乡村旅游的经营者。然而,单个居民对当地旅游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的边际贡献,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部分村民并没有享受到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福利。但当地村民作为统一整体,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比较明显,因此当地居民在参与乡村旅游经济合作过程中,必须以集体形式与旅游企业合作,统一规划当地居民在乡村旅游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的同时,最大化本地居民的经济利润。

乡村旅游资源主要由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等方面构成,旅游企业并无边际贡献,这可以部分说明在邻近城市的农村,会有单独的农户开设农家乐等旅游服务并且利润可观的情景,然而在大规模的乡村旅游发展中,旅游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租赁当地资源,建立标准化参观场所,提供优质化生活、交通、信息服务,引导游客等内容,增强其在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边际贡献,获得更多利润。

结论和政策建议

发展的理念上,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基础,环境应该首先分配乡村旅游发展的利润,以弥补乡村旅游发展所导致的环境治理保护成本;作为当地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地居民为获得最大化利润,不应采取单独行动,而应作为集体统一规划其在乡村旅游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应通过更好的服务意识,弥补当地居民在乡村旅游产业链的不足之处,增强其在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边际贡献,获得更多利润。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参考建议:在乡村旅游发展初期,为鼓励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适当给予利益相关者补贴,确保其参与乡村旅游的经济利益;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乡村旅游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润具体分配方案由公式(7)、(8)、(9)式给出;提高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避免部分当地居民不能共享乡村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当地居民应作为统一整体团结一致,统一规划其在乡村旅游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安排不同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任务;旅游企业应弥补当地居民在乡村旅游产业链中的不足之处,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为乡村旅游者提供更为舒适、标准化的服务和独特的本地化文化互动;同时旅游企业在乡村旅游宣传中,拥有更多资源,可以通过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交通、信息服务,引导游客,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增强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边际贡献,获得更多利润。

参考文献:

1.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10(29)

2.卢小丽,成宇行,王立伟.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资源科学,2014(1)

3.张渭.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式及其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周绍健.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权益保障及机制构建探微—以浙江省为例[J].乡镇经济,2009(4)

5.何小怡.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14)

6.王维艳,林锦屏,沈琼.跨界民族文化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整合机制—以泸沽湖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7(4)

7.张安民,梁留科,李永文.旅游新景区开发的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以平顶山清水河景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11)

8.薄茜.博弈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利益相关者乡村旅游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