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经济区崛起的金融风险防范探讨

2017-01-10张卫国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防范金融风险

张卫国

内容摘要: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的一个新增长极,在我国总体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崛起至关重要的因素,但中原经济区发展初期金融体系的非成熟性使得其相应的金融风险问题比较突出。如何建立一个新常态的金融体系,使金融系统被严格监管、资本需求更高、银行系统更有效,成为新的研究重点。基于上述认识,本文重点探讨对中原经济区崛起的金融风险防范问题,首先分析中原经济区目前整体经济运行过程中面临的金融风险的现状及形成原因,然后进一步分析防范中原经济区金融风险的必要性,最后分别从信息管理、制度与法律建设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金融风险 防范

资本深化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使得区域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如今正值资本雇佣劳动的时代,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资本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地位已毋庸置疑,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广化与融资方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其活跃区域经济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运行风险。金融风险的存在对区域经济的运行与发展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倘若不加以有效的控制与防范,将会导致整个区域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中原经济区是中部崛起一个重要的地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原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持,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面临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基于上述认识,本文重点关注中原经济区的金融风险防范问题,以期探寻一条比较有效的解决途径以供参考。

中原经济区目前面临的金融风险及其形成原因

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18个地级市、10个省直管县市及山东、河北、安徽、山西12个地级市3个县区,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6亿人,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中原经济区是继我国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之后又一重要国家战略—中部崛起的产物,它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对于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能够发挥独特作用。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起步较晚,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后,建设中原经济区才拥有了统一的纲领性文件。总的来说,中原经济区的金融风险一方面源于区域经济发展初期所面临的资本市场不成熟、金融层次与金融产品的单一、市场主体的盈利性差等基于市场配置功能薄弱的原因;另一方面源于新经济常态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非对称性等其它方面原因。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资本市场发展缓慢,导致企业融资过分依赖银行等金融机构,过高的融资压力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运行风险。

由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起步较晚,导致其资产货币化、证券化程度很低,股票、债券等二级市场发展缓慢,企业从二级市场融资能力较差。由于缺乏二级市场的支撑,企业融资大都只能依赖银行等金融机构,这就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压力;并且在国家政策与政府机构的干预下,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守住存贷款比例的安全底线,不良贷款的数目与比例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上升,这就增加了其整体的运行风险。

二是受短期利益驱动的影响,民间借贷盲目趋利于房地产、小煤矿等过热行业,忽略了对医疗、卫生、环保等朝阳行业的资金投入,随着过热行业的市场需求下降,将面临过热行业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个体金融风险。

民间借贷是资本市场的有力补充,但就目前的状况看,中原经济区的民间借贷主体盲目趋利于房地产、小煤矿等过热行业,忽略了对医疗、卫生、环保等朝阳行业的资金投入。这种市场短视的行为必将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使过热行业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投入资金无法收回的个体金融风险。民间借贷这种结构性错位现象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有效纠正,这就严重影响了中原经济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加剧了中原经济区整体经济运行的潜在金融市场风险。

三是较为低劣的金融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中原经济区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有可能引发金融机构潜在的系统风险。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诚信状况、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的发展状况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由于中原经济区尚处在发展的起步状态,面临着较为低劣的金融生态环境,具体表现为市场主体信用严重缺失、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金融债权缺乏应有的法律保护、金融机构资金配置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相对偏低等。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中原经济区的金融运行效率明显偏低,以河南为例,河南金融机构的存贷差已经超过6000亿元,其存贷比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改善中原经济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就会给金融机构的整体运行形成隐患,有可能引发金融机构潜在的系统风险。

四是近年来金融创新产品尤其是网络金融创新产品在逐渐增多,而相应的金融监管手段没有跟上,这种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非对称性给不良金融市场主体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运行风险。

近年来,由于金融新产品日趋复杂,金融工具过度使用杠杆,信用经常被用来投机,而不是改善估值和提高效率。特别是随着网络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与增加,一方面给金融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由于网络金融监管手段的相对滞后,也出现大量的网络诈骗现象。同样给了不良金融市场主体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运行风险。

总之,中原经济区的金融风险一方面源于中原经济区发展初期面临的资本市场不成熟、金融层次与金融产品的单一、市场主体的盈利性差等基于市场配置功能薄弱的原因,另一方面源于新经济常态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非对称性等其它方面原因。此外,中原经济区目前所处的比较落后的经济环境、不够完善的制度、法律环境也是影响其金融运行风险的其它重要因素。

防范中原经济区金融风险的必要性

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历来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对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若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就会给整体经济的运行带来巨大的风险。对金融市场潜在风险认识的不足与过分的金融创新是导致现代金融风暴的重要原因,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上述原因,一方面要积极发展金融市场,充分发挥其支持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金融风险,把金融创新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努力控制在最小的可以承受范围之内。中原经济区处在起步阶段,其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持。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原经济区尚未形成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其抵御与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都处在较低水平,因此目前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中原经济区的金融风险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通过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与防范,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强化他们对金融市场的稳定预期,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与信誉。金融消费者是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需要,购买金融机构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的个人或单位。金融消费者是金融市场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权益需要通过第三方即政府的干预才得到有效保护。政府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与防范来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安全权、隐私权、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在各种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金融消费者就会自然形成对金融市场的稳定预期,投资信心也随之得到强化。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一方面可以稳定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它们的服务水平与信誉。

二是通过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与防范,可以改善中原经济区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其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过程实质上就是通过完善各种制度与政策来强化金融监管的过程,也就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原经济区目前的金融生态环境比较差,因此可以通过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与防范目标的实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改善或优化其相应的金融生态环境来适应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

三是通过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与防范,有助于中原经济区建立一个新常态的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其资本市场的作用,并积极推动中原经济区新常态经济增长。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在本质上并非是相互矛盾的,它们可以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金融监管是金融创新的有力保障与后盾。新常态的金融体系要求,一方面金融机构要被更严格地监管,另一方面资本需求要更加旺盛,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要更高。要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与防范,必然要强化与完善金融监管的制度与手段,这也是在中原经济区建立新常态金融体系的必由之路。新常态金融体系的构建是推动中原经济区新常态经济增长的前提与资本保障。

四是通过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与防范,有利于形成中原经济区的资本集聚效应,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保障。资本流向的决定因素是资本的边际效率,而资本的边际效率又是由资本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共同决定的。中原经济区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增长的空间比较大,因此资本的预期收益比较高;而通过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可以有效降低中原经济区的投、融资风险,提高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中原经济区资本盈利预期的提高可以有效吸引区域内外资金,形成较好的资本聚集效应,从而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保障。

防范中原经济区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与完善科学合理的金融信息管理机制

金融市场信息采集机制。金融市场信息采集是指通过合法、公开的渠道或根据与有关部门的合约,将分散在社会有关方面的金融市场信息,进行采集、分类、整理、储存,形成金融市场信息数据库的活动。金融市场信息可以分为金融机构市场信息、市场参与主体金融信息和国家金融政策信息。金融市场信息采集是金融市场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也是实施金融信息管理的起点。没有准确、及时和可靠的金融市场信息采集工作,金融信息管理质量就得不到必要的保证。

金融市场信息评价机制。建立金融市场信息的评价机制,实际上是增加金融市场信息的价值与准确度,即首先用一定的信息鉴别、筛选与分析加工的方法对采集到的金融市场信息进行处理,并形成准确而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作为金融市场主体决策的依据,金融市场信息评估是由公正、独立的评价机构,采用规范的评价程序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对金融市场信息做出的综合评价。包括评价原则、评价模型、评价指标、评价等级、评价方法等。只有通过第三方独立的权威评价机构对金融市场信息的合理评估,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才可以依据双方的信用等级与运行信息进行双向选择,这样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

金融市场信息传递机制。金融市场信息传递机制是金融信息管理机制实现的途径。金融市场信息传递机制的建立就是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市场信息,选择合适的传递模式与途径,促进金融市场信息在金融体系的共享与利用。金融市场信息传递机制主要包括两种途径或机制:一是金融信息管理部门的定期信息披露机制,即金融信息管理将处理好的有价值的信息定期向金融市场公布,以实现金融信息在金融市场主体之间的共享;二是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即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将其自身的金融创新、金融政策变化等动态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将自身的运行状况、战略目标、市场前景等信息及时传递给金融机构,这样就可以形成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金融风险在动态的信息管理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与防范。

中原经济区通过建立上述相互耦合的三大金融信息管理机制,使金融市场主体能够迅速捕捉有价值的金融市场信息,并使这种有价值的金融市场信息在金融体系内有效传递、分享与使用,从而让金融市场主体能够有效地进行金融风险的控制。

(二)建立与完善科学合理的金融制度体系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的本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制度是以执行力为保障的,制度之所以可以对个人行为起到约束作用,是以有效的执行力为前提的,即有强制力保证其执行和实施;另一方面,制度是交易协调保障机制,它能够在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的环境中来促进交易的实现。科学合理的金融制度,能够有效规范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降低金融市场交易的风险。因此通过合理设计中原经济区的金融制度体系,可以有效防范其金融市场的风险,提高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具体内容如下:

建立统一的金融政策协调机制以提高金融市场的配置效率。通过完善金融协调政策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强化金融政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论证、建立实施金融管理机制以及健全监督与考核体系来建立中原经济区统一的金融政策协调机制,可以消除因经济区行政划分的不同而导致金融制度的差异,促进金融资本在经济区内自由流动,提高金融市场的配置效率,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因为资本错配而带来的金融风险。

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行担保合作机制,为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提供强有力的平台。中小企业与“三农”在金融市场中属于弱势群体,因为规模小与利润预期低并且缺乏信用担保致使其融资困难。通过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与完善银行担保合作机制,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与“三农”的信用担保问题,消除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的后顾之忧,从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与“三农”融资困难的问题。但要想使这种机制充分发挥效率并形成良性循环,必须依赖三方主体的共同努力:首先,融资担保机构要发挥贴近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优势,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合理收取担保费用,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尽量降低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融资成本;其次,银行要主动作为,完善银担合作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为中小企业和“三农”建立快速通道;最后,中小企业和“三农”要健全财务制度,讲信誉、守诚信,以稳定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合理预期,最终形成相互信任的合作博弈机制。这样既较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与“三农”融资困难,又有效化解与分散了金融机构承担的金融风险。

采取多种途径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有效降低中原经济区的金融系统风险。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决定着资金流向,决定着资金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通过多种途径改善中原经济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方面可以吸引区外资本向经济区内流动,另一方面又可以防止区内资本向区外流动,这样就可以有效增加中原经济区的金融资本总量,缓解目前中原经济区金融总量不足的矛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有二: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核心,积极培育社会信用文化;二是建立和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消除中原经济区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中原经济区的金融系统风险。

建立与完善存贷款保险制度,以保证金融机构与银行存款者的合法利益。目前贷款保险制度已经在各种金融机构得到有效的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放贷资本的安全。下一步要继续构建与推广存款保险制度以保护银行存款者的合法利益,同时也缓解金融机构到期还款的压力,避免出现银行挤兑的现象。

(三)制定与完善科学合理的金融法律规范

严格来说,法律应该属于制度的范畴,但考虑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制度规范,它对行为者具有非常强的约束力,本文将其单独作为一个方面来分析。以法律的角度,主要是通过完善相关的金融立法来强化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利用法律制度的威慑力来规范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从而有效降低金融市场的运行风险。具体内容如下:

强化经济发展的宏观法制建设。以法制建设的严肃性、强制性和规范性明确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目标、步骤、方法以及各方面的权利义务、优惠政策和投资者的权益等,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资激励机制,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并强化投资主体的责任,减少失误,提高效率。通过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宏观法制建设,可以形成一个合理的约束金融市场主体的“责权利”对称统一的规则,使相关利益者主动约束自身的市场行为并控制其相应的运行风险。

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进行合理设计与调整,既要对金融市场主体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又要给金融创新保留合理的空间,以维护金融市场的活力。中原经济区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起步时期,受整体经济运行时间较短的限制,金融法律法规总体相对滞后。通过对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合理的设计与调整,一方面可以对金融市场主体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给金融创新保留合理的空间,激发金融市场的活力。

建立与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保护他们的知情权、隐私权、安全权与公平交易权。金融消费者属于金融市场的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往往被忽略。通过建立与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安全权与公平交易权,一方面可以稳定金融消费者的市场预期与信心,另一方面也能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与信誉。

加快网络金融交易的立法步伐,以强化对网络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保护网络金融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在活跃金融市场交易的同时也出现了网络资金交易安全的问题。因此要加快网络金融交易的立法步伐,以强化对网络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保护网络金融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通过强化对金融信息的管理、完善相关金融制度、完善金融风险法律规范,可以建立并逐步完善中原经济区的新常态金融体系。在这种新常态金融体系下,金融市场主体被严格监管,金融风险被有效控制,资本需求会更加旺盛,金融机构的运行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谈李荣.金融隐私权与信息披露的冲突与制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喻新安,王芳.金融理论与实践.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2013

3.娄恬.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持.焦作大学学报,2012(3)

4.徐小林.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金融研究,2005(11)

5.韩廷春,雷颖.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主体发展的影响.世界经济,2008(3)

6.王伟玲.金融消费者权益及其保护初探.重庆社会科学,2002(5)

7.管斌.金融消费者保护散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1)

8.彭真明,殷鑫.论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法商研究,2011(5)

9.阚景阳,祁文辉.新常态下的金融支持与经济增长—以河北省为例.金融教学与研究,2014(6)

10.赵国旭.浅析金融风险防范.北方经济,2005(7)

11.朴明根.我国金融风险防范问题研究.财政问题研究,2004(6)

12.秦江波.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7)

猜你喜欢

中原经济区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