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可吸收螺钉、保守治疗踝部骨折临床效果

2017-01-10李国强

关键词:角为螺钉住院

李国强,张 航

(内江市中医医院,四川 内江 641000)

比较可吸收螺钉、保守治疗踝部骨折临床效果

李国强,张 航

(内江市中医医院,四川 内江 641000)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踝部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可吸收螺钉、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当中,研究样本需求量为2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复位情况作为对比依据。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②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③观察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优异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本次研究证明,在踝部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小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踝部骨折;可吸收螺钉;保守治疗;临床效果

踝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在关节内骨折中发生率最高,在一般情况下,踝部骨折一般都是由扭转暴力或者重力造成,在骨折发生后,患者如果未及时治疗,容易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在临床治疗中可吸收螺钉、保守治疗均为常用治疗方式,本次研究分析在踝部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可吸收螺钉、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自本院20例踝部骨折患者,样本选取时间为2013年1月~2017年1月,所有患者均参照《骨科疾病相关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踝部骨折,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男5例,女5例,年龄24岁~61岁,年龄均值(41.2±3.6)岁,高处坠落伤5例、交通事故伤4例、其他1例;观察组男2例,女8例,年龄23岁~68岁,年龄均值(45.3±7.1)岁,高处坠落伤2例、交通事故伤6例、其他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肝肾功能不全、心脏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疾病,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等方面来看,差异不构成统计学标准(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方法,患者采取术前硬膜外麻醉,麻醉完成后在患者踝关节后侧作弧形切口,将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充分的暴露,并且将骨折处的坏死组织以及嵌顿组织进行清除,将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另外采用复位钳将患者后踝部、外踝部、内踝部进行复位,并且进行内固定操作,在患者外踝部以及内踝处植入可吸收螺钉,外踝部螺钉直径为4.5 mm,内踝部置入螺钉直径为3.5 mm,在固定时一般采用由后向前进行固定,在完成内固定后进行踝关节石膏固定,30天后拆除,在患者术后1周进行康复训练。

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主要是采用石膏固定的方式,具体方法略。

1.3 观察标准

①手术时间、②住院时间、③骨折复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来看,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0.02±9.24)min,住院时间为(8.33±2.10)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2.35±11.22)min,住院时间为(12.35±2.12)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 骨折复位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前Bohler角为(2.0±1.6)°;Gissane角为(95.7±5.7)°,对照组术前前Bohler角为(2.1±1.7)°;Gissane角为(96.0±6.4)°,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Bohler角为(28.7±3.2)°;Gissane角为(121.7±5.6)°,对照组患者术后Bohler角为(27.8±4.0)°;Gissane角为(120.5±6.7)°,从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优异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在踝部骨折治疗中,保守治疗的方式主要是应用手法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且进行外固定[1],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手术治疗带来的创伤,另外在手法复位过程中,必须要求医生具有娴熟的操作经验与技术,如果复位失败则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2]。而可吸收螺钉治疗方式,可以取得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且可吸收螺钉的力学强度与松质骨相差无几,不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取出,避免了金属螺钉带来的创伤,并且在置入后可以增强骨质之间的牢固性,不影响骨骼的生长[3]。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优异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踝部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小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1] 方 力.可吸收螺钉治疗踝部骨折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6,(18):17-17,18.

[2] 吴忠伟,陈日勇.CT三维重建对后踝部折手术处理的指导意义[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4):245,254.

[3] 杜继忠,孙喜悦,魏 鹏,等.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13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4).

本文编辑:李 豆

R683.42

B

ISSN.2095-6681.2017.21.173.02

猜你喜欢

角为螺钉住院
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 拉力螺钉加压性能和加压后钉道损伤程度比较
妈妈住院了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再探利用隐圆,破解最值问题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三角板拼图求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