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单 澄澈 丰盈

2017-01-09高颖

江西教育B 2016年11期
关键词:花瓶沙子文字

高颖

读王维审老师的文章,最初是在新浪博客上。我是他数以万计的粉丝中最普通不过的一个,从来都是默默关注,默默阅读,然后默默点赞。

所以当王老师最终将这本《寻找不一样的教育》带到大家面前时,我一点都不惊讶,一个数年如一日坚持写作,而且坚持高品质写作的人,作品出版是水到渠成的事。

于是,在无数个清晨,或是夜晚,我捧着这本书,安安静静地读。心里有三个词语在盘桓。

简 单

教育类的文章,我从来都讨厌高飘的理论、复杂的解读,我喜欢简单的文字、简单的故事。

这本书里,都是故事,关于学生的、教师的、作者本人的故事,无一例外地情节简单,说理简洁,没有高谈阔论,极少理论标榜。就那么看似随意地和你聊起故事里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聊着聊着,文字被忽略。在倾听故事时,你被激起的情感、触动的思绪、产生的疑惑,以及不知如何表达的种种感受,最后居然被作者一语道破!心里于是有种默契的舒畅。

对于一个热衷打扮且不屑同学议论的问题女生,作者没有批评她,而是真诚地表扬了她对美的追求。在女孩放下了对抗的态度,变得柔和时,作者和她谈论起了养花,他告诉女孩,白色的花大多清香纯美,接着便很自然地讲到,如同花一样,女孩不需要过多修饰外表,而要注重内在的气质。在看似随意而为的谈话里,一场关于审美的教育就这样不着痕迹地进行。而效果是如此明显,因为不久,作者就看到了女孩素面朝天的面孔。

讲《装了沙子的花瓶》,一路轻描淡写,描述着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花束太大,花瓶太轻,总是不能被安稳摆放。然而花瓶里装上了沙子,这个困扰就被轻松解决。其实我心想,这经历我也有啊,然而,这有什么值得记述的呢?直到读到文章最后——那只装了沙子的酒瓶,让我时时记住:给自我加重,是一个人不被外力压翻的唯一方法——方才幡然醒悟,此刻唯有一种感受:妙!

就如此,书本里充满了这样简单有趣的故事、简单明了的哲理,让人轻松游走于字里行间,倾听,感悟,不经意间,会心一笑。

澄 澈

在最艰难困顿的日子,作者不甘于现状,不沦于寂寞,以文字来安慰现实的困窘,以写作来充盈教育生活。

文如其人。于是我看到,有一种教育姿态,很动人。

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他不媚俗,不陷于喧嚣,依然笔耕不辍,将对教育的思索全部化作了键盘上的一路高歌。

于是我更加看到,有一种教育情怀,很澄澈。

课堂上,面对抄袭的学生,作者将计就计不动声色,不揭穿,不批评,让学生把题目板演讲解出来,于是这个调皮的孩子不但课上学会了解题,课下还主动承认了错误,老老实实地把他的“法宝”——参考书交给了老师。这,是教者的智慧。

由一位教师错怪学生玩手机的事例,作者想到这绝不仅仅是教师的经验判断出错,联系苏轼与佛印谈论各自看到对方是什么的故事,说明对于教师来说,心中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我们要做的,是需要在内心里有一个正确的教育假设。这,是智者的沉思。

正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观察、思考、实践中,作者获得了对教育深层意义上的认识,那份清明澄澈的教育情怀,也在作者生命之旅中激荡开来……

丰 盈

对于作者来说,是写作成就了教育,而教育丰盈了生命。如果没有写作,没有这样一种有意义的坚持,那么今天的王老师也许就不会成为吐绿绽翠的依米花了,教育界可能多了一个冷漠苛刻的“教学能手”,却缺席了一个叙事写作的领跑者。

初为人师时的诸般不顺,教育学生时的捉襟见肘,评优晋级时的委屈无奈,都给了作者消沉颓废的理由。但好在他心中依然存留着对文字的热爱。当他把教学工作中的得失变成文字沉淀下来时,一切开始改变了。

经历了最初的痛苦纠结,作者心态从容,写下《换一个方向成长》,以不一样的目光审视当下的教育;《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用温暖的文字熨帖着读者的心。他在不断尝试、摸索中,不期然推开教育的一扇窗,由此看到了写作的无限风光。

于是,他写博客写专栏写专著,如痴如醉;

于是,他倡导并实践“叙事德育”,如饥似渴;

于是,他开讲座设论坛研讨教育叙事,尽情切磋;

于是,他发起“叙事者”联盟线上线下各种活动,如火如荼……

是文字,安顿了他生命里的痛感;

是写作,确认了他自身教育的使命;

是教育,让他的生命经由困顿渐次丰盈!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临沂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

花瓶沙子文字
一粒沙子的历史
沙子为什么会"唱歌"?
我画青花瓶
一粒沙子
有趣的花瓶储蓄罐
种出来的“逍遥居”
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