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

2017-01-09吴光超

江西教育B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读书小说

吴光超

每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青春。青春有拔节之痛,也有破茧成蝶之苦,但最终都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回忆青春时间的读书时光,就是我的精神成长史。

阅读打开人生之门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本《三国演义》的连环画让我着迷。当时,家中藏书极少,这薄薄几页的小人书,我来来回回不知道把它翻了多少遍。初中时有机会读到一本三国故事的书,我反反复复看,感觉还是不过瘾。到了高中,我才有幸在同学那里借到了一本《三国演义》原著,犹如一个迷路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归途。严格来说,那是我第一次读小说。那么厚的书,那么多的字,书中那么多的人物,书里那么精彩的故事情节,对于我来说,都是第一次。

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去,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扣人心弦的情节叙述,还有那优美的文字表达,每个章节之间穿插的小诗……都吸引着我。我像一个饥渴的孩子,贪婪地吮吸着“琼浆”。因为读得细,我对于里面的每一个故事记忆都很深刻。尤其是书中人物的出身、表字和年龄我都记得一清二楚。《三国演义》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人物多,记得当时班上也有一些“三国迷”,他们不服,经常跟我比拼三国知识,大家相互提问,结果都没有人能难倒我。

那是我第一次读小说,才知道原来小说中有另外一个世界。读书的时候感觉跟放电影一样,满脑子都是那些武将打打杀杀的情景。当然也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而紧张,读到关公败走麦城时我不禁感到揪心,当读到关公被擒遇害后我都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么一个神武英俊的人怎么就这么轻易地被杀害了呢?于是对吕蒙恨得咬牙切齿,我都恨不得去给他报仇。我还感叹于诸葛亮年轻时的潇洒睿智,刘备三顾茅庐后,他刚刚出山就火烧博望坡初建奇功,赤壁之战巧借东风,羽扇一挥,曹操百万大军尽被消灭。至于后来计夺荆州,舌战群儒,平定巴蜀,六出祁山……让我对他的才能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佩服诸葛亮的智慧,也敬重他的忠诚,到了蜀汉晚期,书中描写到这样一个鞠躬尽瘁为国尽忠的丞相星落五丈原时,我很伤心……当然当时我还不明白,作者为了小说文学性和思想性的需要,很多内容都是虚构的,我却把这本书当作真实的历史来看待,谁让这本书写得那么好呢?

对三国故事的阅读强烈地激起了我对阅读的兴趣,它像一股强大的气流盘旋在我的脑海。它又像一股活水为我贫瘠的内心注入新的动力,我开始每天写日记。而且因为喜爱,我经常把《三国演义》里面的章回之间的小诗拿来背诵,时间长了我也能编“诗”了。大量的背诵又进一步丰富了我的词汇量,锻炼了我的文笔,这给我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高二的暑假里我又读了《水浒传》。在那个夏天,繁忙劳累的麦收之余,利用中午和晚上,我读完了水浒。读书让我很快忘记了麦场里的炎热和劳动的辛苦。也就是这两本书让我有了阅读偏好,那就是爱读中国古典小说。可三国毕竟是白话文,浅显易懂,对于后来我学习古文,它只能起到引导和铺垫的作用,让我真正读懂古代文言文的是《聊斋志异》和《史记》,这是后话。

我读到的第三本小说是《围城》,虽然学生时代还无法完全了解成年人的情感世界,但我隐约能感受到钱钟书大师语言的幽默。后来有机会翻看了一些其他现当代的小说,但是总感觉不如古书有味道。当然后来我才明白现当代小说也有独特的文字风格和意味。

高中时期,受应试教育影响,看课外书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我就利用挤出来的一点时间去旧书摊上自己挑书,买了《包法利夫人》和《白痴》,只知道它们是世界经典就买下来了,但是大概是受中国古典小说影响太深,这些国外名著却很难读进去。现在想来,高中时候的读书真是不成气候,看书更爱“看热闹”,看情节,而不太注重深入探索书的思想和内涵,而且挑挑拣拣,因此错过了许多中外佳作,可以说是一种遗憾。

阅读路上的碰撞和摸索

高中我学的是理科,这是父母要求的,因为他们认为学理科的出路更多。可我对数理化不是很“来电”,第一年高考落榜了。第二年转到文科班复读,终于有机会上了一所外地的大专。学校虽然不怎么起眼,但至少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中文专业。学校的图书馆不是很大,但是对于我来说也已经足够了。因为抱着当作家的梦想,所以当时的读书具有很大的功利性。不过当时读书也很勤奋,大一这一年读了很多现当代作家诸如冯骥才、梁晓声、贾平凹、老舍、巴金、矛盾等的作品,从他们的作品中,我渐渐认识到现当代文学的魅力,收获和沉淀的东西也比以往多了不少。

大二那年,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档叫《新杏坛》的节目,那次节目是由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傅佩荣主讲《论语》。傅教授讲课真是有趣,他讲的孔子和学生的故事吸引着我,让我对《论语》产生了很大兴趣。于是,我找到一本杨伯峻先生译注的《论语》,文辞简短的《论语》被杨老师一解释,让我觉得原来孔夫子的话这么有内涵。原来一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来解释。原来读书不能只接受,也要质疑和思考。接着我又读了《孟子》《老子》和《庄子》,这些都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从中我收获很多,听老子讲哲学,跟孟子学辩论,和庄子参禅悟道。因为喜欢文字的文采,我又去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从中不仅了解了古人的生活,也学到了一些写作的手法。

当时,大学里有一位讲古代文学的老师,印象最深的是他讲《史记》,将里面的侠客故事讲得跟小说一样,很有《百家讲坛》的风格。几年后我读到《史记》这本书,在佩服老师讲课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司马迁的写作水平。

大三那年,我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展示了苏联小说的魅力,也让我对外国文学开始感兴趣。外国的很多长篇经典很难读,比如雨果的《悲惨世界》是100多万字的长篇巨著,于是我先找到一本它的缩略本来读,了解了故事的梗概,然后再去读原著,这样就轻松多了。而《巴黎圣母院》,我是先看它的电影,再去读原著。后来我又读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等外国名著。

通过阅读国外经典,我发现了它们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差异,更深切地感受到西方的文学不仅是西方人心灵的历史,它同样是我们灵魂的历史。西方的那些最优秀的作品,展现了广阔、深邃、神秘的心灵世界,那是另外一种美,另外一种境界。我们从中可以找到自己。它能够负载着我们的生命之舟到达意欲到达的任何心灵的深渊或天堂。

阅读积累生命厚度

毕业之后,有段时间一直找不到工作,闲着无事就读了《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时空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社会变革的巨大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作为北方人,那些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人和我的生活是如此的相近,他们就好像是我的邻里街坊。而当时在社会底层谋生的我,不仅物质上,在精神上更处于低谷。读这本书时,情到深时,竟忍不住哭起来。在以后的几年里,我都曾经反复去读这本书,也代表着自己向苦难致敬,向那些身处逆境却不畏惧苦难,勇于挑战的人致敬。

后来我当了教师,开始涉猎很多教育类的书,也关注教育名家的博客。学生时代的读书,多是学习语言表达,文字积累,而工作之后的读书,基于生活的经历,更多了感悟和思考。易中天的《品三国》,让我知道了读书要思考,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背景来理解,还要质疑作者,而不是一味的接受,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鲁迅的书,拿起来就再也放不下。虽然中学时代就多次读到鲁迅的作品,但现在的感受却不一样,读起来更透彻,更亮堂。原来很多书是需要时间来读懂的。《明朝那些事儿》,也让我学会了人物心理分析法,通过揣测人物当时情况的心理活动来理解他。这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工作上,每当接触新的学生,我先做的事情就是去了解他,摸清楚他的性格爱好,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教育。

作为教师,教育类的书籍我看得就更多了,也丰富了我的思想,提高了我对教育的认识。工作六年多了,生活、工作、家庭都趋于稳定,心情也渐渐沉淀,我开始尝试写书,虽然很不成熟,但我愿意一直努力。

从跌跌撞撞地闯入阅读大门,到基于经历的理性沉淀,十多年的阅读经历是我的精神成长史。虽然自己还是那么平庸和浅薄,但我依然感谢这些书,它们让我的情感更加饱满,让我在生活面前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让我在匆匆流去的岁月中,留下破茧成蝶的痕迹。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南师附小红谷滩校区)

猜你喜欢

读书小说
我爱读书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明代围棋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