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处宁静多处美,静谧之处觅纯真

2017-01-09周达莉李白

江西教育B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交流语文课堂教学

周达莉 李白

一次聆听市级合作学习观摩课,高年级阅读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组合作热闹非凡,发言时,可谓争先恐后,生怕落下自己。课毕,总觉得热闹有余,而实效不足。一是尽管学生的参与度高,投入了很大热情,但学生总是比较“自负”,基本听不进别人的观点。二是表面上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实则多数情况下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课堂追求“闹”,更需要静。就动和静的关系而言,“动”绝不是纯粹的动、盲目的动,一定离不开“静”的制约。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这个“静”呢?

一、让学生静静地读

长期以来,“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成功的重要标志。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朗读。对于有些教材,很多时候,很有必要让学生静下心来默读。

以《船长》一文为例,记叙了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组织抢险而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课文运用了大量对话描写,人物的对话简短有力,刻画相当细腻。可以说分角色对话可以给我们以紧张震撼的感觉,让我们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如何读出情感就需要默读思考了,也就需要静心默读,感受当时的危机情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默读中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感受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尽管这样的“静”让课堂显得沉闷,但这表面的“静”,却恰恰展现了学生内在的“动”。所以,让学生默默地诵读,用心灵去撞击心灵,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让学生静静地听

高年级语文教学采用合作学习,课堂也确实热闹了不少。但是,仅仅以课堂教学的热闹来判断教学的成功显然是浅薄的。当下为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翻转课堂教学的同时,更应该做好各种配套策略;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涵。而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听,听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有句话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话虽有所夸张,可不无道理。倾听是学好语文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在鼓励学生敢说会说、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关注一下学生的耐心倾听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处处需要“倾听”,不但要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听进去,还要求对同伴的发言也要听进去。《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这一要求便直接要求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要有序交流,耐心倾听。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学会耐心倾听老师的讲解,细心倾听同学的发言,才会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索。

三、让学生静静地思

在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里,品味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感知其外,入乎其内”,倡导教师放手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个性化的阅读环境,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小组合作交流,课堂是活跃了,热闹了,但这课堂被形式各异的小组讨论塞满了。在这热闹的背后,学生能有多少收获,还值得深思。教学上,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感知和提出问题。教师要敢于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熟读静思中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和深层感悟。通过反复涵泳,才能有所思考与发现。

有位老师在执教《爱之链》时,就敢于拿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围绕主问题,边读、边画、边思。在接下来的小组交流活动中,教师对学习小组成员进行了科学细致的分工和及时点拨,让学生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借助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与领悟去充分地感受乔伊、老妇人和妻子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精神面貌。如果没有前面的静心思考、后面的“小组合作”,学生的思维是无以走向深刻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掘“静”的作用,让教学中的一招一式体现沉静轻灵之意并潜存在我们的精神意识之中。课堂中学生“静静地读、静静地听、静静地想”也并非静如止水,也暗寓着出其不意的“动”。久而久之,我们高年级的语文学习就能“静”下来,就能让学生养成一种弥足珍贵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孟兴庄小学 灌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

猜你喜欢

交流语文课堂教学
如此交流,太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