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大学公共课教改的几点思考

2017-01-09李铁荣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公共课教学改革大学

内容摘要:大学公共课教改势在必行。针对已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找到真正的原因,才好对症下药。大学公共课教改首先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其次要高度重视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再次教师必须时时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大学 公共课 教学改革

一.大学公共课教学的现状和原因

就大学公共课而言,一般高校主要开设的公共课程有思想政治、大学语文、中外通史、大学英语等等系列课程,有些重点高校文科还开设形式逻辑、高等数学等课程。笔者虽然只是讲授了几轮大学语文,但窥斑见豹,能感觉得到,大学生普遍对这些公共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上课不听讲、看别的书还算是好的,有的更是睡觉、说话、玩手机等等,花样百出,不一而足。大学生对公共课程之所以如此厌学,根据本人长期的观察以及跟学生的倾心交谈,摸底排查,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新生素质高低不齐。大学扩招,凡是在高中学习的现在几乎都能上大学。这样一来,学生素质自然参差不齐,高低差距相对较大。有些同学早在中学期间就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不佳,然而却轻而易举地上了大学,因而在大学里自然没有用功学习的动力。而有些学生在中学里学习成绩相对较好,认为自己本应该考上更好的大学,现在却只上了一般的普通大学,心里感到非常的失落和沮丧,较长一段时间沉浸在悲观失败的情绪之中,而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

二是学习目的模糊不清。首先是知行问题。很多同学认为:中学阶段只是读书迎考,无暇顾及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而读完大学很快就要踏入社会,在茫茫的人海里,自己寻找工作,谋求生存与发展,这就需要较强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能力。现在得赶紧利用大学期间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更多地锻炼和发展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尤其是社交能力。因此,有些同学从大一开始不但踊跃参与学校里的各种各样的活动,而且还千方百计到校外寻找各种兼职工作。由于过分重视社交能力的锻炼,一定程度上就忽视了大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更不要说大学公共课了。其次是角色问题。有些同学以为大学跟中学不同:以前是为了考取大学,不得不用功读书;现在已经上了大学,这下子可以放松放松了,于是学习的琴弦一下子松懈了下来。这种松懈软绵的状态到了一定的时间,再要想提起劲来学习,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了。这就是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三是由于课程高度同化导致学习兴趣钝化。有的大学公共课程在中学阶段就有开设,而且开设了好多年,这对于学生来说自然就会由同化造成钝化的感觉。而如果学生在中学就对这些课程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那么,这种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大学里来。再者,即使有的学生在中学期间对其中的某些课程很感兴趣,而如果大学教师讲授这些课程的时候缺乏新鲜活泼的内容与风趣多样的方法,学生也会很快失去了兴趣。

二.大学公共课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主要在学生的思想认识方面、以及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精心的准备和安排。

首先在学生的思想认识方面,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期盼逐渐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一是从名与实的关系入手,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学校名气、学校条件、教师水平等动态现状,使学生既来之,则安之,从而迅速转换角色,进入大学学习状态,摆脱悲观失落的情绪;二是从道与技的关系入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道技关系、专业选择、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等问题,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不仅对所学专业的极大兴趣,而且对包括大学语文在内的公共课程高度重视;再次从教与学的关系入手,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有着巨大的差别,教师的教只是起着次要的、辅助的作用,学生的学才是主要的、根本的、关键性的作用。一个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大学生在大学所学到的东西,必须是把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东西全部忘记之后剩下来的东西,才是你自己在大学里所学到的东西。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也无论是什么专业,大学生毕业时必须具有和达到初步的分析、思考、判断、批判的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

其次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由于笔者主要学习和研究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也以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的教学材料为主。在笔者看来,只有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化为自己的血液,才能使中国人永远延续中华民族的根脉。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笔者认为名篇佳作要一篇一篇地去理解掌握,日积月累,集腋成裘,才能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阶段。当然,笔者在内容的选择上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择那些中华文化最为精粹的部分进行较为详细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是从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入手,从而提高自己教学内容的高度。

比如在教学“仁者爱人”这一主题时,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一是孔子这个人。笔者综合杨书案《孔子》、鲍鹏山《孔子传》、雾满拦江《一个理想青年的奋斗——孔丘说明书》和匡业明《孔子评传》等较具代表性的著作内容,取精用弘,采取讲故事的方法,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孔子从一个孤儿式的普通人物,如何励志砥砺,如何超凡入圣的艰难辛酸而又百折不饶的人生历程,以期学生从孔子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中领悟到一些该如何有意义地度过人生的道理;二是《论语》这部书。笔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有关《论语》研究的一些重要著作:程树德《论语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杨伯峻《论语译注》、赵又春《我读<论语>》、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德义《论语释义》,尤其着重介绍杨义的《论语还原》,等等。这样就给想深入阅读《论语》这部书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比较明确而又快速的入门途径;三是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通过“樊迟、仲弓问仁”等内容的教学,通过与墨子、西方宗教等的比较,对孔子的核心思想主张“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这样一来,就使学生对孔子这个人、《论语》这部书以及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开拓了学生知识的深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研读《论语》的极为浓厚兴趣。

从学生热情高涨的听讲状态和情绪来看,这样教学还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的。

三.大学公共课教学改革的目标、思路和措施

笔者认为,要推进公共课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是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曾引用一位教育界前辈的话说:“没有一流的文科,就没有一流的理科;没有一流的理科,就没有一流的工科”[1]。文科中的人文学科是具有培养一个人对大至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小至个人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区群众的终极关怀的教育功能。如果一个人缺少人文情怀,则他的眼里只有自己的一己私利,凡事斤斤计较,而对广大的社会大众和国家利益置之不顾。时下有的人对中国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忽视文科尤其是人文学科的教育,急近功利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些高校的人文学科受到严重的挤压,面临着少开或不开设的生存困境。大学人文学科的科系尚且如此,则公共课程的教育更是雪上加霜。一些院系借口学时不够等原因,少开甚至根本不愿开设公共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一架会工作的机器,而不是性格健全的活泼泼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更为严重的是,时下各种诈骗活动十分猖獗,危害十分巨大!而诈骗分子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不在少数!诈骗分子眼里只有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根本没有民众生死、乃至国家安危的想法!于此可见,这些犯罪分子是何等地缺乏对同胞的关怀和国家的强盛的人文修养!因此,如果学校领导不是真正具有宏大而长远的战略眼光,没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2],那么就不会重视高校人文学科以及公共课程的建设,则所谓大学公共课的教学改革就只能是一纸空文而沦为笑谈!那么高校就不能一批批地培养建设繁荣强盛的伟大祖国的真正栋梁之材!

其次,必须高度重视自己的母语——大学语文的教学。在中国,现在中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因为未来高考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语文考试的分数上升到180分。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到了高校,大学语文就可以不开设呢?而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理工科大学生,甚至一些文科大学生都写不好甚至不会写作毕业论文!这种现象又是怎样造成的呢?广西师大曾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过一次调查,询问大学生对《红楼梦》等经典性著作是否阅读过?是否感兴趣?调查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竟然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通读过《红楼梦》,百分之八十多的大学生表示对之不感兴趣!这种现象令人极为忧虑!究其根本原因,一是高考指挥棒带来的极为不利的影响,二是学生对精读与泛读、阅读与写作等关系没有处理好,尤其是不懂得阅读什么,如何阅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语文教育的绝对不可缺失!关于精读,朱光潜先生说:“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3]如果你对哲学经典文本精读至烂熟于胸的地步,则哲学经典所具有的缜密的逻辑思维与科学的论证方法就会润物细无声地化成你的本能。当然,不惟如此,朱光潜先生也提倡求博:“……其他学问也大抵如此,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4]笔者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从人生境界的层面高度强调阅读经典的重要性,非常注意对人文社科经典具体书目的讲解、推荐和介绍,同时指出大量泛读人文社科的优秀著作不可或缺。只有阅读总量达到一定的程度,自由独立的论文写作等才有可能。

最后,公共课程的教师必须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虽然自己的大学语文教学一定范围内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但还必须与时俱进,日日更新。一是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研究,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释道文化精华的汲取,努力扩大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二是深入了解学生到底想学什么,希望学习什么,从而做到知彼知己,妥善地引导、正面地安排积极进取、催人向上的内容进行教学;三是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故事化、抽象理论趣味化,使得教学既形象生动,又寓教于乐,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人、教育人。笔者今后将会在这方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总之,大学公共课的改革目标是建设好一大批真正的优质公共课程,使之成为真正造就源源不断的建设繁荣强盛的伟大祖国的栋梁之材的精神食粮。

注 释

[1]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第九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页。

[2]丁为祥:《虚气相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页。

[3][4]《读书的艺术:如何阅读和阅读什么》,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6页,第57页。

(作者介绍:李铁荣,闽江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会员,已发表十来篇有关《文心雕龙》研究的系列论文)

猜你喜欢

公共课教学改革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实践应用取向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应用
高职院校公共课分类分项教学安排的实施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