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工笔人物画教学(二十四)

2017-01-09梁文博

老年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墨线勾线底稿

梁文博 袁

中国工笔人物画教学(二十四)

图1

二、肖像写生步骤示范

作工笔人物画,基本步骤可分为起稿、勾线、设色、深入刻画、调整完成。人物形象可以从写生中得来,也可以根据文字资料的描述或图像资料得来。

起稿阶段(即从草图到底稿阶段),对表现的主题、形象、构图的确定,需要反复推敲。起稿时用铅笔、炭笔或木炭条均可,只要方便修改即可。这个阶段勾些小构图,对画面中线、色、空间、构图进行设计是很有必要的。构图时,既要注意形象的性格特征能否体现主题思想,也要考虑形象塑造与服装、道具、背景等的配合。起稿时,要从形体结构出发,用线条来表达对象的轮廓、结构穿插。通常,在正面平光下写生时,利用线塑造对象,不要被光源的阴影所干扰。在底稿上,可用适当的调子表现起伏结构、前后层次。画面气氛和基调的确定可以参照光影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要依据对象本身的结构关系。这些调子,往往是为下一步渲染的一种模拟和提示。

当底稿上的线条都已经组织合理且起止有数时,就可以用铅笔把它拷贝到熟宣纸或熟绢上了。若熟宣纸(绢)较薄较透明,可直接覆盖在底稿上拷贝;若熟宣纸(绢)较厚,则最好在拷贝台(玻璃台面,下面有灯光透上)上进行拷贝。拷贝时应沿底稿所示线条轻轻地画出,之后再对照底稿(如写生最好能对照模特儿)修正和加工、补充,尤其是五官的细微处,如眼角、嘴角等部分。(图1)

勾线是工笔人物画中的关键步骤。因墨线在熟宣纸或绢上无法修改,故勾线时要谨慎,墨线要求准确、肯定,而执笔时讲究“五指齐力”“指实掌虚”,笔在手中进退自如,操作灵活。用笔的方法可归纳为:中锋(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笔杆往往垂直于纸面,画出的线条浑厚、沉稳,是工笔人物画中主要的勾线方法)、侧锋(即笔锋在点画的一侧运行,笔杆常常倾斜向一边,线条活泼多变)、逆锋(笔锋向前逆行)。勾短线只需运指运腕,勾长线就要运肘运臂。勾线前应对画面中的用线、用墨有整体设计,从不同的对象中寻找一种和谐又有变化的线条间的粗细刚柔、干湿浓淡的关系。如人物面部的线条与服装或背景的用线,可从质感或固有色等角度加以区别,可以是粗细之别,也可以有浓淡之分,但不宜因对比太悬殊而难以统一。勾线可从人物的主要部位开始,也可从画面其他的次要部位开始,按各人习惯不分先后。(图2)

图2

勾眼、嘴、鼻等颜面五官部位的线时须特别慎重,力求严谨到位。这些部位的形,稍有偏差就会改变对象的神情,直接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勾完线之后,就可以进行渲染上色了。渲染多用水色,包括半透明的赭石、朱,不用石色,以防止罩色时颜色泛出。渲染时要从结构出发,根据对象的凹凸、浓淡、转折、遮叠等变化,用不同程度的淡墨或水色调墨,染鼻翼、眼角、嘴角、头发等处。渲染一般用两支笔,分别蘸色和蘸清水。蘸色笔先上色,接着用水笔沿色的边缘染开,使色自然晕开。“色以清用而无痕”,要求不露笔痕,过渡自然为好。上完色后马上就用水笔染,一般不容易留下笔痕。(图3)

图3

如进行大面积的渲染,可先将画面稍稍喷湿,在水分将干未干时上色,以避免笔痕水迹留下。有时,也可借助雨天空气湿度大时进行大面积渲染。

渲染,就其所染位置不同可分为低染法和高染法:低染法,主要沿物象的边缘、凹入处和前后重叠处向一侧染开,来衬托前后层次,增加体积感。高染法,则对物象凸出部位进行渲染,有浮雕的效果,宜厚重。一般,一幅画中只采用一种染法或以一种染法为主。

人物肤色的处理要因人而异。少女皮肤细腻,肤色调和时可以稍加粉质颜料,以期达到娇嫩滋润的效果。画老汉以水色为佳,色彩宜沉重厚实。(图4)

图4

图5

渲染时,用色的深度与墨线的深度要相宜,既要发挥线在画中的形式美和主导作用,又要让色与墨线协调统一。在墨线上,尤其是在轮廓线上稍加渲染,可以使线条浑圆而有厚度。

渲染完成了底色的铺陈,在此基础上就可用色彩覆盖其上,通常以平涂的手法,称为罩色。罩色不可过厚,以略能透见底色为宜。罩水色和半透明石色时,这点较易达到。而覆盖力强的石色,也应层层薄涂罩色。石色太厚,不易涂匀,且色彩易灰暗无光。

罩色用的颜料应一次调足,宁多勿少。尤其罩大面积的色块时,涂色一笔接一笔地展开,以免先涂过色的局部先干而出现笔痕,使色块不平整。以水色罩色,底色的渲染要恰如其分,不宜过火;罩以石色,底色渲染可以稍过一点,罩色后就可恰到好处。如石色罩得较厚,使渲染的底色的作用不明显时,还可以等石色干透后涂上胶矾水(三分明矾和七分明胶调水而成,用以固定颜色,防止泛色),再进行渲染。

上下透明的石色也可采用填色法,用色较厚,空出墨线,使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色彩与墨线之间最好不要留下空隙,免得影响画面的工整。填色时,可以用色挤压墨线来校正墨线的缺陷。填色法,多用于描绘服装、道具。

在整个设色过程中,往往渲染与罩色交替进行。罩色时,可以用同一种颜色多次罩色,也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达到所追求的色调。在薄纸或绢的背面,可衬一块颜色或墨色,使画面正面的形象色彩更加沉稳、饱满而有厚度,且保持色彩的鲜明、透气。一般背面衬托用的颜色,相对比正面的用色要厚一些。(图5)

渲染罩色的过程,也是画面不断深入的过程,对人物的脸部,尤其是眼、嘴、鼻、眉、耳等传神部位,还有富于动作表情的手足,都要仔细地深入刻画。细微的刻画服从于整体,不必面面俱到, “谨毛而失貌”。

在罩石色后,墨线因被覆盖不如之前清晰明确,就需重新勾一次线,叫做“勒”。勒线常用比该着色区域稍深的同类色的线,依原有墨线重勾。在皮肤外露部分可用与肤色协调的颜色,勾勒时不必刻意一丝不差地描在原有的墨线上,以防过于刻板、无生气。

画中的白色,常最后上色。

深入刻画后,对画面整体进行审视是必不可少的。人物形象的神情表现是否到位、色调是否协调、渲染着色有无遗漏等等,均需细心检查并加以调整。整个画面、人物、背景关系和谐,人物能传神恰当地体现,这幅画才算完成。(图6)

图6

猜你喜欢

墨线勾线底稿
220 Students Make Riverside Scene at Qinqming Festival Alive 齐心手绘《清明上河图》
墨线
关于小便器洗净功能试验方法中墨线画法的探讨*
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高审计质量
石子变水果
鳄鱼大嘴巴
顺着“墨线”拉大锯
贝壳小螃蟹
简易小书架
逝去的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