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某医学院校学生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2017-01-09王汉宁董幼丹翟玲玲白英龙贾丽红

中国卫生统计 2016年5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医学院校比例

王汉宁 董幼丹 翟玲玲 魏 薇 白英龙 贾丽红

辽宁省某医学院校学生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王汉宁1董幼丹2翟玲玲3魏 薇3白英龙3贾丽红3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辽宁省某医学院1~5年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06名大学生中,低体重检出率为21.2%,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8.6%和2.8%;女生低体重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P<0.05),超重肥胖检出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5)。与农村组比较,来自城市和城镇的学生低体重和超重肥胖检出率均明显偏高;超重肥胖学生的母亲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明显偏高;低体重学生的母亲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明显偏低;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明显偏高;超重肥胖学生经常喝牛奶的比例明显偏低,经常吃快餐、经常喝碳酸饮料的比例明显偏高;低体重学生每天吃零食比例明显偏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院大学生低体重检出率明显高于超重肥胖率,低体重和超重肥胖的发生与家庭经济状况没有关系,但与居住地、母亲文化程度和某些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大学生 营养状况 影响因素

《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与2010年相比,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改善,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健康与身体素质,对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处于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中,每天面临紧张的学习任务,生活和饮食随意性大,由于缺少健康方面的知识,不良饮食习惯及不良生活作息行为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1-2]。与其他专业大学生比较,医学院学生相对学习时间长,学习任务重,加之将来临床工作任务艰巨,对体力要求较高,所以医学生的营养与身体素质状况与未来发展密切相关。本次通过对辽宁省某医学院校在校不同年级大学生进行营养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探讨影响学生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辽宁省某医学院校在校1~5年级的全体大学生采取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问卷调查。

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等基本情况、饮食行为及生活作息习惯等。统一发放问卷,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填写,完成后统一收回。

食物摄入频率:经常为≥5~6天/周,偶尔为≤3~4天/周,不吃为≤2天/周。

3.学生营养状况的判定标准[3]采用体质指数(BM I,body mass index),BM I=体重(kg)/身高(m)2,BM I<18.5为低体重,18.5≤BM I<24为超重,BM I≥24为肥胖。

4.数据处理 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一般情况 本次共发放问卷717份,收回有效问卷706份,有效率为98.5%,其中男生252名,占35.7%,女生454名,占64.3%。

2.大学生营养状况 在706例调查对象中,低体重共150人,占21.2%,其中男生低体重38人,占男生总数的15.1%,女生低体重112人,占女生总数的24.8%;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9%和6.3%;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5%和0.9%,女生低体重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营养状况分布情况(n,%)

3.家庭因素对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 由表2可见,与正常组比较,低体重和超重肥胖学生居住在大中城市和城镇的比例明显偏高;低体重学生母亲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明显偏低;超重肥胖学生是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偏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对学生营养状况没有明显影响(P>0.05)。

表2 不同营养状况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n,%)

4.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 由表3可见,与正常组比较,低体重和超重肥胖学生经常喝奶的比例明显偏低(P<0.05)。超重肥胖学生经常吃快餐和饮用碳酸饮料的比例明显偏高;低体重学生每天吃零食的比例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学生(P<0.05)。是否经常吃早餐和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学生营养状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

表3 饮食、运动等因素对大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n,%)

讨 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学生的低体重检出率为21.2%,其中男生为15.1%,女生为24.7%,高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7~22岁人群的平均低体重率(22.6%)[4];也高于同济医学院报道的大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21.3%)[5]。本次大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8.6%和2.8%,低于2013年江苏省10所普通高校大学生超重检出率(10.6%),与其肥胖率(2.3%)相近[6]。最近天津市某高校调查显示,大学新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4%和4.4%[7]。提示,该医学院校大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低,但低体重检出率较高。

为方便学生营养状况影响因素的统计处理,我们将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合并。调查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低体重和超重肥胖学生居住在大中城市和城镇的比例明显偏高;超重肥胖学生的母亲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明显偏高;低体重学生的母亲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明显偏低;独生子女中超重肥胖学生的比例较高,但父亲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对学生营养状况没有明显影响;这与张静等人的调查结果相一致[5,8]。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可影响孩子的饮食行为和健康观念,尤其母亲的作用更大,因为学生从小开始的日常生活主要由母亲料理,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有直接影响。城市和城镇学生低体重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并且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明显偏高,但本次调查没有发现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营养有明显影响。

本次调查发现,与体重正常学生比较,低体重和超重肥胖的学生经常喝奶的比例明显偏低,超重肥胖学生每天吃快餐的比例和饮用碳酸饮料的比例明显增多,低体重学生每天吃零食的比例偏高。奶及其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应每天饮奶300m l左右。快餐通常含热能高,调查显示经常食用快餐会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9]。碳酸饮料摄入过多不仅可增加额外的热能摄入,而且可引起骨钙丢失[10]。零食是许多青少年喜欢的食物,科学合理地选择零食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但如果选择含能量较高(多油脂或糖类)的零食或食用时间接近正餐,不仅会影响一日三餐的食物摄入,而且影响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这与本次调查低体重学生零食摄入较高相一致。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仅为20~35%左右,但经常上网的学生可达到30~70%左右。由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较少,经常上网的学生很多,本次调查结果没有显示体育锻炼和上网对学生的营养状况有明显影响,这需要今后进一步大样本的调查分析。综上所述,大学生低体重检出率较高,其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行为可能与学生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1]张福来,张天成.湘西地区大学生营养状况与日常生活方式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12,28(3):198-200.

[2]朱明宇,张静,陈幕华,等.不同专业大学生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0,26(2):135-136.

[3]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83-184.

[4]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7.

[5]武颂文,杨年红,王重建,等.医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03-104.

[6]史曙生,邹玉玲.江苏省大学生体重分布特征与体质差异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13,34(3):368-369.

[7]刘玉梅,贾丽娟,武光林.天津市某高校新生身高体重和肥胖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9,30(7):611-612,615.

[8]张静,陈幕华,胡娉婷,等.医学生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1):1404-1405.

[9]马冠生,胡小琪,李艳平,等.影响我国四城市儿童少年肥胖的环境和行为因素.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3):114-116.

[10]孙相举,孙秀勇.常见碳酸型饮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32(5):68-70.

(责任编辑:郭海强)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5020466)

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外科(110001)

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3.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医学院校比例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人体比例知多少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