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扬琴轮竹技法与演奏要点

2017-01-09李小岗

北方音乐 2016年24期
关键词:歌唱性扬琴乐段

李小岗

(山西省太原市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浅谈扬琴轮竹技法与演奏要点

李小岗

(山西省太原市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扬琴的演奏技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轮竹技法。它是扬琴重要的基础技巧之一,也是扬琴乐曲中表现歌唱性乐段常用的演奏手法之一。本文从轮竹形成、分类和要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于学习该技巧的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上的参考和借鉴。

基础训练;左右平衡;颗粒性

一、轮竹技法的形成

扬琴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以其音色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在民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入中国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流传甚广,深受各地区人们和文艺爱好者的喜爱。

扬琴与其他的许多乐器一样,必须通过密集的点去组成特定的具有长音的效果,在扬琴演奏中想要将单音连成一串类似拉弦乐器的长音效果就必须使用这种双竹,在一个音或两个音迅速交替击弦达到“一串音”的音响效果来表现音乐效果,轮竹技法由此而生。扬琴中轮竹技法的基本功能是要将散落的点组成具有圆润效果的线,轮竹技法在表现音乐上都各有各自的特点。在扬琴演奏中轮竹技法作为一种表现手段要做到它的运用自如,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左右手交替轮竹的力度要一致、节奏要均匀、音量要均衡、音色要统一。每当轮竹密集均匀点连成旋律后就要注意强弱起伏的变化。轮竹技法在不同的乐曲中发挥不一样的作用,表现的乐曲风格也不一样,运用轮竹技法可以塑造美好的音乐形象和加强音乐表现力。

二、轮竹技法的种类

(一)单轮技法

单轮技法是指左右两手运用琴竹在一个音上做快速交替的,轮竹并且尽可能的弹奏出密集而且均匀的轮音。手臂和手腕上都要保持一定的松弛度。单轮技法具有平静柔和的效果,而且单轮技法大多用在情绪比较平稳的长音中,我们为了使演奏者和欣赏者从听觉上达到类似于长音的效果,单轮技法多用在乐曲处于平稳、安静、而且柔美的时候。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一首描写蒙古族的一首扬琴乐曲。主要是描写大草原的辽阔景象,乐曲把旋律与歌唱性结合在一起,利用单音轮竹技法使音乐更具有流动性也使得歌唱性更加突出。在此乐段中轮竹技法的运用也使乐段更具有抒情的效果,可以让演奏者与欣赏者想象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景象。乐曲利用单轮技法的特点来表现此乐段的平静祥和的景象。在演奏此乐段时要注意轮竹竹法的清晰度和乐曲情感的表现,尽量去表现出草原的特点。

乐曲《天山诗画》中的慢板乐段,此乐段利用了大小调的交替色彩,体现的是新疆民族的风格。在这段曲目中最主要运用的是单轮技法。在这段演奏中轮音要做到的是密集,音色要明亮,注意音色的颗粒性,还要做到轮竹运用的松弛度,注意线条的起伏。这就要求在演奏的同时也要注意手腕的放松,运用手指与手腕的结合来控制好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由于这一部分以单轮技法为主,因此要特别注意这段的节奏,做到不拖也不赶,演奏者要将旋律熟记,做到“心中手中均有音乐”,保持稳定的速度进行。气息方面,慢板的旋律具有歌唱性,演奏时呼吸要柔,内心要静,气息控制好,节奏也会随之稳定。乐曲的最后一段,主要是描写天山美景中天人合一的美景。这一段的轮音要安静地,要慢起渐落。Mp音乐表现的要安静结束于宁静致远。此段主要是注意单轮技法的密度均匀松弛度,轮音要密集细腻,保持乐句的连贯性、歌唱性和流动性,演奏时还要注意手腕放松和手指的运用。

《欢乐的火把节》乐曲的开始使用单轮技法来表现硅山的早晨,给人一种美的感觉,单轮技法具有歌唱性的特征让欣赏者可以从乐曲中感受到早晨的美景与清新。

(二)双轮技法

双轮技法在扬琴演奏中不仅运用广泛而且是很普遍的一种演奏手法。左竹和右竹轮流的在两个音上同时做轮竹动作,这种技法叫做双轮技法。双轮技法是扬琴乐曲中的抒情乐段是重要的技法,歌唱性和表现力极强。

乐曲《映山红》主要是描写关于红军出征归来的一首乐曲,乐曲表现人们对红军归来的热烈的期盼,对英雄的敬仰。曲目中运用双轮技法的乐段使得乐曲的抒情性和情绪得到了加强,齐竹后的轮竹技法在弹奏时要注意力度,要更加强烈有力,演奏者需要控制好力度和情绪的表现,充分发挥双轮技法的特点。八度轮竹技法在此乐段中的运用突出表现了人们对红军的到来的热烈情绪,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内心期盼。

乐曲《天山诗画》乐曲开始是自由的,引子部分的第一乐句,采用六连音的形式来描绘天山辽阔无垠的画面,乐曲开头表现手法先慢后快由弱到强。紧接着是一个八度双轮,这种手法给人一种清新、宽广的感觉。演奏时要注意速度和强弱的控制,力求表现出清新、悠扬的感觉,手臂放松、手腕灵活,来营造一种通透的音响效果。节奏方面,引子部分采用散板,演奏时不宜刻意按节拍进行,同样要跟随音乐和气息的变化,六连音与轮音的衔接处要自然的“一气呵成”,不要出现明显的气口或断句。强弱及速度的处理,以mf为限,由慢渐快、由弱渐强的处理方式,类似于水流汇集的过程,伴随着由慢渐快,表现出弱时的颗粒性,强时的流动性。乐曲中的双轮部分,这一段采用二声部对位法,为了使两个声部在运用中表现出清晰的旋律线条,突出每个声部的特点。首先我们应该加大轮竹技法的密度和强度。还应该加强两声部的对比。此句以弱力度进入,乐句旋律线上行,演奏过程中要按照旋律线“上行力度加强,下行力度减弱”的方式进行力度变化,整体力度都要保持在弱的范围内。

《天山诗画》中快速乐段部分,有一段采用左手单手轮音,右手快速跑动的形式,其中还有八度齐竹。整体歌唱性流动性强,又不缺乏动感,使之前的热情欢快得到升级,发展为热烈奔放的情绪。演奏时要保持音乐的歌唱性和流动性。另外,旋律间的齐竹要干脆洪亮,在流动的旋律中起到点缀的作用。这一段中的双轮不仅仅是两手交替的演奏方式,而且在这段的轮竹技法中要特别注意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在演奏中要注意两手的速度,换音的清晰度。此段的每个乐句都采用“由弱渐强再减弱”的处理方式。乐句间联系紧密,情绪逐渐累加,具有渐强的对比效果。在演奏轮竹中特别注意的是突出左手的旋律,右手的伴奏要保持但不宜过强。

(三)弹轮技法

弹轮是扬琴演奏中最有特色的技法之一,当琴竹在做下击动作时在琴竹将要接触到琴弦的一瞬间,把琴竹的竹柄牢牢的控制在手中。由于琴竹在做下走动作的时候突然停止而琴头因为惯性仍然继续做着下击动作,这样的现象使琴竹产生了弹性,琴竹的竹头在琴弦上重复弹动琴弦,此时便会发出很密集的一串音,这种现象称为弹轮技法。弹轮技法的音响效果非常好,他能表现出很轻巧很活泼而且给人一种很轻松很快乐的感觉。

乐曲《春到清江》引子部分,弹轮技法都是在装饰音上,并且时值较短,所以要求我们做到快速、轻巧、控制好时值。以更好的表现出弹轮轻巧活泼而且轻松快乐的特点。乐曲《弹词三六》是江南丝竹乐曲,扬琴所演奏的丝竹乐曲具有优美、细腻、秀雅、明快的风格。在此乐曲中运用弹轮技法以欢快流畅、活泼的曲调和秀雅清新的旋律特点来表现乐曲的风格。

三、轮竹技法的演奏要点

演奏者可以根据乐曲的不同风格、自身情感的需要和对乐曲的不同理解,分别使用不同的轮竹类技法。演奏乐曲时如果想让音乐更有内涵更加具有完美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轮竹技法的细腻变化,只有把握轮竹技法的细微变化才能充分发挥轮竹类技法的效果。轮竹类技法在演奏中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均匀,均匀就是左右手的配合,扬琴演奏必须依靠左手和右手的配合。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普通人一般两手的灵活性都存在着差异,通常右手比左手灵活,所以在演奏的时候我们总是喜欢用右手多左手却用的少,这样就会造成左手动作的反应比较迟钝而且手腕也不灵活的问题。这样主要影响左手与右手配合,使得看或听的时候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特别是在轮竹技法演奏中是特别明显的,初学者应该注重左手的练习。

轮竹技法要求比较严格,想要弹好轮竹要从基础开始,训练单音轮竹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变换速度也就是慢练,慢练到左右手轮动的节奏均匀音量均衡就可以加快速度,以达到轮音的最佳音响效果。第二种方法就是变换力度,在演奏中我们主要是去辨别左右手交替的节奏有没有达到均匀,音色是不是统一。在慢练中我们更要注意这方面的练习。双轮在扬琴演奏中有重要的作用。八度轮竹也属于双音轮竹技法的一种,八度轮音的音响比较饱满而且浑厚,演奏时要注意琴竹高度的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音色的统一。

好的轮音对音色的要求非常严格,乐曲中的强弱、快慢的对比犹如绘画中的冷暖色调、明暗对比,而音色控制的好坏跟基本功有很大关系,所以基本功要好好练习。为了达到要求的音色,我们要加强训练,增强手腕的灵活性,手腕是否放松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扬琴轮竹类技法的演奏并发挥其应有的音质美感。因此手腕活动练习训练是必须的。演奏中的音色统一除了力度的高度统一以外还要注意击弦的点,双竹击弦要在同一个点上,也是需要加强练习。无论是轮竹技法的松弛还是密匀与强弱的对比,都要把握好轮竹类技法的演奏技巧。

四、结论

扬琴大部分乐曲中都有轮竹技法的运用,扬琴演奏者根据不同的乐曲风格使用不同的轮竹技法去表现乐曲,只有把握轮竹技法的细微变化才能充分发挥轮竹类技法的效果,才能运用轮竹的变化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感,有助于演奏者更好的表现各种乐曲的风格特征。想要使音乐更加具有内涵更加完美,就要合理的运用不同的轮竹技法同时再与其他技法配合,才可以产生具有层次、色调和变化的艺术美。

[1]熊佳.关于扬琴轮音技巧在乐曲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0,(14).

[2]翟琳娜.论扬琴轮竹演奏中的手臂运用[J].科技信息,2007,(22)

[3]戴音.扬琴轮音的演奏运用[J].剧影月报,2010,(2)

[4]肖银芬.中国扬琴传统流派演奏技法之比较[J].科技文汇,2010,(7).

总之《山歌》是一部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序列音乐作品,是陈铭志先生《钢琴小品八首》里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它对中西音乐文化相结合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开辟了一条西方序列音乐与民族音乐相交融的路径,为把握正确的艺术方向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作用,创造性的运用西方的先进音乐技术,为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所用,希望以后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优秀作品出现,为中国的音乐艺术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郑英烈.序列音乐写作基础[M].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1).

[2]张琼.论陈铭志钢琴小品八首的结构与演奏[M].河南大学出版社.

[3]王瑞.陈铭志钢琴小品八首的艺术特色[M].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

[4]田艺苗.陈铭志复调钢琴作品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

李晓莹(1992—),女,汉,陕西省榆林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学表演。

猜你喜欢

歌唱性扬琴乐段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歌唱性是个好东西,但它到底是什么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论现代美学思潮影响下的钢琴演奏新趋向
浅谈扬琴演奏技法的创新与传承
作品《黄水谣》曲式分析及情感处理
歌唱性旋律的钢琴演奏技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