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粗细中原迎客茶

2017-01-07刘凯

饮食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待客茶具中原

刘凯

喝茶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原人老实厚道,热情好客,每有客来,必执壶沏茶相待,因而也就形成了独具一方特色的茶俗:待客讲礼仪,沏茶分粗细。

中原人把茶分为“粗茶” “细茶”两种。

所谓“粗茶”,就是指手工采集的各种树木的叶子,如竹叶、柳叶、枣叶、梨叶等,经过炒制加工后制成的茶。不要以为“粗茶”待客有失尊重,其实“粗茶”沏出的茶味道更浓,韵味更鲜。而有些粗茶已成为招待贵客的“必备法宝”和“保留节目”,如中原人家用两叶一芽的茶叶制成的菊花茶,用开水冲泡后,茶叶膨胀开来,在杯中犹如盛开的菊花,不仅形态优美,而且味道芬芳。所以,只有贵客临门,才会拿出菊花茶来招待,故而中原民间有“不是贵客不制花”的说法。

“细茶”指的是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经过加工制成的茶叶。在中原人眼中,“细茶”是“纯茶”,而粗茶是杂茶,但两者之间并没有等级尊卑贵贱之分,只是味道不同罢了。细茶中,尤以绿茶、红茶最受欢迎。中原人饮用的绿茶,大多是信阳的毛尖茶。此茶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营养价值,被誉为“绿茶之王”。信阳毛尖一年采三季,春夏秋三季采摘,春茶碧绿,先苦后甜;夏茶味涩,颜色发黑;秋茶产量极低,但味道极佳,有“秋茶好喝舍不得摘”之说。在河南地区,有一首民谣唱道:“早茶留着送朋友,晚茶留着敬爹娘”,指的就是秋季的毛尖茶,它唱出了中原人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和对父母的孝敬之情。

中原人种茶、采茶、喝茶、爱茶,茶,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重要内容:家中但凡有客来,主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为客人执壶沏茶。中原的茶俗很特别:所用的茶具必须是新洗新用,洁净无瑕。那种外地推崇的带有多年茶垢的老壶,在中原人家是不受欢迎的——在中原人看来,用带有茶渍、茶垢的茶具为客人沏茶,是对客人的不礼貌行为,甚至是不尊重人的表现。所以,到中原人家做客,你不必担心茶具不洁。

中原人沏茶也有自己独特的茶道,如首杯茶为“洗茶”,不能给客人喝,须倒掉;二杯茶需滚水沏大半杯,谓之“情深似海慢慢聊”;三杯茶方可沏满杯,谓之“敞开心扉满心待”。而茶过三杯之后,便要倒掉,重新为客人换上新茶了。在中原的乡村,有些人家待客时还喜欢为客人沏上两杯茶:粗茶一杯,细茶一杯,让客人同时品味到不同味道的茶叶,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与尊重。

猜你喜欢

待客茶具中原
腊八待客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乡村偶见
品雅茶具
《前厅服务心理分析与待客策略》教学设计
新时代的啊哩哩
绿色农业逐梦中原
校园足球中原行活动掠影
学会待客
冯可宾买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