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要去掉浮华回归本真

2017-01-07张晓阳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本真课文文本

张晓阳

近年来,广大语文教师以无比巨大的热情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实践,学习新理念,摸索新方法。可以说,语文课堂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呈现出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笔者通过对身边教学现象的观察和对教学公开课的观摩,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回归本真,回归原点。

一、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有机结合

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的教学,教师的“讲解”具有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一堂课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屏息凝神地听记,教师将精心准备的内容毫无保留地给学生“分享”,学生视教师的分析为权威结论而很少有质疑。这样“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显然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和创新精神培养。因此,教师应还课堂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但是,有的教师在实践中又出现另一种情况,弱化必要的课堂指导,课堂上从头到底让学生自己“唱大戏”,教师变身为旁观旁听者。笔者曾听友校的一位教师介绍他们“兵教兵”的“先进做法”,教授整本《唐诗宋词选读》时,基本上都是由学生来讲,教师只是事先将哪个学生讲哪首作品提前分工,让他们自行查资料做准备,至于该怎么讲,达到什么目标等,并没有科学指导。学生将一首作品讲完也就意味着学习结束,其实很多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是囫囵吞枣的。我们说,教与学并举,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有引导有点拨,更要有讲解,该讲必须讲,而且要讲清楚、讲透彻。

二、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什么,按照传统的说法,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实际上不少教师更多的是在带领学生探讨文本的思想情感、主题旨意、内涵意蕴等,在人文性上大花气力,忽视从语文的工具性特征角度出发重视对朗读技巧的指导、字句的品鉴和段落层次的分析,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彰显的人文气息更为明显。教师一定要把语文当语文来教,从语言入手,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品味,感受语文的魅力,学习语言的表达,提升语文的素养。

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拿来主义》一课时很重视品读重点语句,尤其精彩的是,她引导学生研究第九段中的分号和句号,这一段的标点设置与第十段的“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之间的对应关系,揣摩标点符号在彰显行文思路方面的作用。整节课教师多次通过斟词酌句,甚至标点符号,让学生领悟到文字背后深藏着的大智慧,感受到鲁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刻思想,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部分教师迫于升学的压力,早已忘记语文教学的初衷。教学目标的定位存在两种较为明显的现象:一是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带有强烈的选择性倾向,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笔者一次到某学校交流,听当地同行讲,他们根据经验,凡是有些课文不可能用来在试卷上出题的,他们就不教或者简单介绍一下了事,如教材中的小说类和现代诗歌文本。而文言文课文,则是大讲特讲,一篇也不放松,因为考卷中常会出现教材中已学课文中的字句。

二是文本教学异化成简单的知识积累和考点训练,完全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来样子,基本的读、讲、思、议、评、写等全不见踪影,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面目可憎。如对文言文的处理,教师逐句逐字给学生疏通释疑,只见言而不见文。叶圣陶先生早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借助经典文本,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们要始终不忘教学初心,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之地。

四、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自主、合作、探究”是当下课堂教学的共性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是值得倡导的。目前我们的课堂生态有了实质改变,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了。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少表面热闹的课堂存在着一些隐忧,尤其是有的公开课带有某种作假表演成分。

一是课堂上教师设置的讨论问题没有精心挑选,或是不能紧扣文本教学的重难点,看似热闹实是无意义的伪讨论。或是问题琐碎,相互之间不具有关联性,没有形成逐层深入的问题链,致使讨论散乱无序。

二是很多时候教师抛出的问题,美其名曰“问题来自学生”,实际上,不少问题是教师自己根据授课需要事先准备的,以便课堂上顺畅地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外人看来是能“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的实际而展开”,事实上,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而是一种为讨论而讨论的表面繁荣。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大胆创新的勇气,更需要拥有行动的智慧。让我们不畏困难不惧艰辛,在反思中改进,在回望中提升,坚守本真,用心打造理想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226100)

猜你喜欢

本真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本真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