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苏轼词的思辨性阅读

2017-01-07岳勇志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江城子思辨性词作

岳勇志

提到苏轼,不少学生都会说他是一位豪放派词人,并张口诵出“大江东去,浪淘尽……”甚至,苏轼词在学生心目中就等同于“豪放词”。这样理解显然是片面的,毕竟苏轼有大量的婉约词作存世。但这样理解绝非偶然,因为中学语文教材选录苏轼的豪放作品很多,尤其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四第35页中还收录了《词苑粹编》引《吹剑录》中关于柳永词和苏轼词相比较的评判。这就难怪学生一提到苏轼的词,就会联想到“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另外,不少教师也都习惯于这种简单理解,不去和学生深入探究。久而久之,“豪放”的标签就自然而然地贴在了苏轼的身上。

诚然,苏轼开启了一代词风,也的确以豪放词闻名于世。但是,在苏轼的三百多首词作中,婉约词占据多数,就连张炎在《词源》中也称之“清丽舒徐、高出人表”,为“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因此,就中学语文教学和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而言,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苏轼词进行思辨性阅读。

一、婉约:不能一言以蔽之

纵览中小学语文教材,苏轼作品选入的还算比较多,但在实际教学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之类更受师生推崇。事实上,苏轼的婉约词占据多数,大致可分为言情、咏物、怀古、悼亡、赠别、纪行。我们从这些词作中可以清晰感受到东坡细腻真挚的情感世界。要想全面厘清苏词风格,深入细致地阅读鉴赏其婉约词就成了关键。

《蝶恋花·春景》是一首明丽清新的言情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首词写活了残春之景,道浓了伤春之情。词一开篇“残红褪去”与“青杏初生”相对照,既有感伤又有怜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更是感人至深。作者以飘飞的柳絮自比,描绘出漂泊的命运,据说苏轼的姬妾王朝云歌罢此句已泪满衣襟。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他咏物词中的代表作,写得幽怨缠绵,堪称其婉约词中的杰作。“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这句评价一方面赞叹东坡的文学功底之深厚,另一面道出苏轼真挚柔情。作者借景物抒情,含蓄委婉又叫人惆怅。

苏轼是用词写悼亡题材的创始人,其悼亡词中最有名的当属写给妻子王弗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写在爱妻王弗去世之后,不是刻意去思念,而是沉郁在心,萦绕不去。正是这首《江城子》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表达了对亡妻了深挚情感,同时渗透了自己仕途坎坷的辛酸,是典型的婉约之作。

苏轼是一个多才的文人,他的词作不可能也不应该囿于一格。苏轼一生宦海沉浮、饱经坎坷,绝对豪放不符合正常情理。因此,可堪言情的词作不可能都是豪放风格。在教学中,如果我们不能思辨性地阅读,而是简单地用“豪放”风格来“一言以蔽之”,既是对苏轼词的标签式误读,也是对苏轼这样一个伟大文人的粗暴误解。因此,我们必然要对它有一个全面、公正而又不失批判性的解读。

二、思辨:让阅读更客观

中学语文教学主要的对象是广大的学生。引导他们客观全面地研读古典文学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具体而言,就是全面细致地阅读理解苏轼的词,正确评价苏轼的词风和人品。这对于广大学者来说,只是个学术问题,并非难事。但就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来说,意义至关重要。让学生养成“思辨性”阅读的习惯,将会令他们的阅读体验更深刻、评价更公正、客观。

1.理解苏词的“豪放”和“婉约”

据现存的《东坡乐府》统计,苏轼的作品多以婉约词为主,他所作豪放词的数量不及他全部词作的一成,但篇篇分量十足,影响广泛。苏轼曾倡导“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从主观上看,苏轼是非常追求豪放风格的。但细细数来,苏轼真正纯粹的豪放词作并不是很多,就是这为数不多的豪放词,却气势豪迈,思想豁达。代表作既有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豪情万丈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也有感慨古今,大气磅礴,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深思中,能唤起读者无限感慨和思索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还有表达了喜忧俱忘、宠辱不惊胸襟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凡此种种,都是苏轼一生历经磨难却能泰然处之的真实写照。这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的真豪放、胸怀的真豁达。

苏轼的婉约词也同样能独树一帜。这些婉约词占他的全部词作的九成以上,真实记录了苏轼生命的点点滴滴、人生的起起伏伏。在《蝶恋花·春景》一词中,苏轼没有太多缠绵悱恻、没有一味沉沦,而是以广阔的心胸、坚强的心志去迎接一切风雨和变故。前人的婉约词多悲悲切切,苏轼却能如此淡定从容,真是无人能出其右。而在《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苏轼又能把对妻子的怀念抒发到“此恨绵绵无绝期”,浓浓哀愁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细细品读,苏轼的豪放词饱含真情,婉约词也荡气回肠、雄浑豁达。这才使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豪放派词人,还是一个出色的婉约派词人。

2.明确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在宋词创作上,苏轼开一代之先河,集当代之大成。在他之前,宋词几乎一直在写男女思恋、离怨别绪,或才子美眷,或酬酒遣兴。苏轼词风豪迈奔放、挥洒自如,一洗脂粉之气,不见缠绵之态。在婉约词之外,树豪放一派,成为南宋张孝祥、辛弃疾等词人的导师,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在婉约词方面,他拓宽了婉约词的题材,田园葱郁的美色、农村旖旎的风光都进入了他的词作;让咏物和友情入词;更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写出了价值空前的悼亡词,还摒弃了柳永的“以俗入词”,走上了“以雅入词”的路子,提升了婉约词的格调。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苏轼的词高雅独特,字里行间里流露的都是真情实意,如前面提到的写给死别十年的亡妻的词《江城子》,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脱去流俗、尽显真情。

三、思辨性阅读苏词的两个关键

1.开展研究性学习,形成全面认知

真正开展对苏轼词的思辨性阅读,必须进行专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只有广泛阅读苏词以及和苏轼有关的著作,才会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苏轼作为词作大家,他的豪放词大气磅礴、势吞山河,超越自我、超越时代;婉约词亦闪烁着他思想性格的光芒:真挚执着、沉郁深刻、多情多思、一往情深。苏轼既是一个“豪放”词人,也是“婉约”词人,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化大家。广泛阅读、客观思考,方能真正地认识苏轼,了解苏词。

2.读词和读史相结合,让思辨走向深入

“词言情”,每一首词都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表达。因此,要很好地理解一首词必须做到“知人论世”。单独孤立地去读一首词,是不能真正理解其中内涵的。具体到苏轼这样一个作者,我们除了阅读他的词作,还要阅读有关他的传记,如林语堂先生著的《苏东坡传》和三联书店出版的《苏轼年谱简编》。只有进行综合阅读,才能真正识文断义。苏轼一生宦海沉浮、饱经坎坷,但他始终有一颗豁达善良的心,无论知杭州还是知颍州,无论被贬黄州、惠州还是到了绝望的儋州,他都能乐观地面对一切,他都尽自己或大或小的力量,为百姓谋取福祉。这样一位生性豁达、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可以有恐惧、有沮丧,但他总能心怀善良,谱写生命的华章。

学生研读苏词时一定要认真做好笔记,书写感悟,要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去鉴赏诗词。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分析鉴赏能力,从而运用这种能力去研读其他诗人的作品和人生,读懂中国古代的文人、读懂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不再是习题训练中的工匠,而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型学生。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城郊中学(236061)

猜你喜欢

江城子思辨性词作
江城子·春潮不息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从人出发——评陈其钢《江城子》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江城子,秋日送战友
更 正
以“情”之钥匙开启《江城子》感人之门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