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崭新概念入驻 一站式贴心呵护

2017-01-07

凤凰生活 2017年1期
关键词:肿瘤科专科癌症

多年来,欧美国家积极发展综合癌症治疗中心或专科医院,为患者带来更健全的治疗。去年在香港成立的“香港综合肿瘤中心”(Hong Kong Integrated Oncology Centre),引入日间癌症综合中心的模式,为癌症患者提供一站式、跨专科的诊断与治疗服务,揭开本地癌症治疗新篇章,突破本地癌症诊治,引进崭新医疗服务概念。

癌症,在医学发达的今天已非“绝症”,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不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更有治愈的机会。位于中环的香港综合肿瘤中心,正正以此为创办目标。它是去年成立的日间癌症综合诊治中心,为癌症患者带来便捷的一站式、跨专科癌症治疗,中心有来自外科、肿瘤科、放射介入治疗科等不同的专科医生,配合肿瘤科专科护士、肿瘤科专科药剂师、临床心理学家及注册营养师等,由诊断、治疗以至跟进,为病人提供一条龙的服务。

癌症的确会“令强者瞬间变成弱者”,能给更多患者生之希望,就是十分重要的事。近日,香港综合肿瘤中心特邀港星周志文、廖伟雄出演《陪着你走》公益微电影,周志文在影片中饰演一位22岁即患癌症的儿子,在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与鼓劲下,终于寻回战胜病魔的勇气。香港综合肿瘤中心也同样希望,能以更专业周全的贴心呵护,让患者早日摆脱癌症,重获健康。

由于癌症患者对住院治疗及放射治疗同样有所需求,中心最近更决定与抱持相同理念的香港港安肿瘤中心,结盟成为策略性合作机构,为癌症患者提供更贴心的医疗服务。而带领这个跨专科治疗团队的,分别是香港综合肿瘤中心医务总监潘冬平教授,以及拥有丰富的跨国医疗企业管理经验的行政总裁何翠贞女士,他们深信,此服务模式势成未来方向。

“共诊”新概念

香港综合肿瘤中心医务总监潘冬平教授表示,在十多年前,他到美国考察两家癌症医院,自此深信香港同样需要成立专门医治癌症的中心。“虽然香港许多医院都有癌症中心,但在全科医院的规模下,未必能够将资源优先拨给癌症病人,例如做扫描检查,癌症患者与其他病人同样需要等候。”

现代癌症治疗方案很多,手术治疗、化疗、放射治疗、标靶治疗、免疫治疗等等,涉及不同专科,但跨专科“共诊”于香港并不常见。“很多时候只有罕见及十分复杂的病例,不同专科的医生才走在一起商议治疗方案。”潘冬平教授说,若能缔造一个平台,让各方专家走在一起,甚至与病人共同商议病情,对于复杂却也争分夺秒的癌症治疗而言,绝对有优势。

凝聚跨专科团队

要实践香港综合癌症中心的跨专科诊治服务模式,医疗团队的组成十分关键。潘冬平教授认为,不同专科的医护人员走在一起工作,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中心成立一年来,团队透过每天的临床与中心运营工作,实践这种崭新模式的服务。而管理层亦有举办工作坊等,让员工更加明白中心的使命及市场策略,“让大家有共识,知道目标是什么,如何实践。”

一站式癌症管家

行政总裁何翠贞女士曾提到日间中心的必要性,“外国许多文献指出,病人在日间中心接受治疗,无论在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心理状态的改善上,都比医院更好。如果可以选择无须住院,其实大部分人都不希望入院。”

她认为,现在许多癌症病人面对的重大挑战,是为了接受不同的治疗而四处奔波。不但预约治疗的安排繁复,甚至是家人也要多次请假陪诊。“这些过程同样令病人与家属疲于奔命。”她认为,一站式的诊治服务模式的优点,是令病人只需在一个医疗地点,一次性接受检查、复诊等服务,而且有肿瘤科专科护士成为病人的“癌症管家”,统筹所有治疗安排,免却不少烦恼,让病人可以专心对抗癌症。

迎向多方医疗需求

除了要满足本地癌症患者对优质治疗的殷切需要,何翠贞亦指出,中心成立逾一年以来,来自内地及海外的病人比率达三分之一。“内地人的健康意识提升,对优质治疗服务的需要亦相应提高,他们会寻求更高质量的诊治服务。”她表示,香港有药物注册的制度之便,引入新药的速度较内地、台湾乃至新加坡都更迅速。“如果病人想寻求更多更新式的癌症治疗,香港会是其中一个理想的地方。”

何翠贞还说,保险界因市场需要,投入资源发展新式的癌症相关产品,其中有愈来愈多覆盖范围包括日间医疗中心的服务,让癌症患者可无后顾之忧地选择到私营治疗中心接受诊治,可见公私营医疗服务的协作风气渐成,为市民带来更大的方便。

猜你喜欢

肿瘤科专科癌症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启发式教学查房在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
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持续提高放疗病人双向转诊率的临床经验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PDCA循环法在肿瘤科患者换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