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终端平台的编辑学习和交流方法

2017-01-07湛江

出版广角 2016年21期
关键词:移动终端微博微信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编辑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和交流。文章分析了编辑利用APP、微信和微博等开展学习和交流的主要方法,比较了这几种移动终端应用的优势及不同之处,旨在为编辑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和促进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编辑;移动终端;APP;微信;微博

【作者单位】湛江,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热点转换速度、信息传播速度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提高,社会对编辑的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作为信息传播的组织者、守门人与社会科技创新文化普及的主要推手,需要具有更强的学习自觉性[1]。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2],移动出版及各类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也在不断发展,编辑需要通过移动终端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实现新形势下知识体系的再造与编辑意识的强化及转变。另外,与书刊、学术会议、电脑等相比,通过移动终端学习虽然在效果上有所不及,但其具有携带和使用方便、适应浅阅读习惯、即时性和分享性强等优点。编辑利用移动终端可以在海量的碎片化时间中获取各种有益的知识,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挖掘与掌握学科前沿信息和发展脉络,形成优化的知识结构。本文以移动终端应用的典型代表“两微一端”(微信、微博、APP)等为例,分析编辑利用移动终端学习和交流的路径和方法,旨在为编辑更好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和促进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利用APP进行学习和交流

APP指的是智能手机和平板操作系统中的第三方应用程序[3],因其可以实现多媒体集成,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及强大的后台开发管理功能等,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之一。目前较为成熟且对编辑有较大帮助的APP有手机知网、百度文库、超星等,这些APP涵盖了大部分的学术资源,具有阅读和下载等多种功能,方便编辑在碎片化的时间实现编辑出版方面的学习和交流(见表1)。其中,手机知网APP文献资源丰富,具有强大的文献查询和检索功能。编辑可以通过搜索篇名、作者等查询文献,可以根据相关度、下载频次等对结果进行排序,还可以按照学科、文献类型等标准对结果进行筛选。百度文库APP在文献阅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文献格式采用较新的通用标识语言,适合移动终端阅读。编辑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感受调整亮度、字号、背景等,并可对文档添加书签,或将感兴趣的文档添加到“我的文库”,便于以后阅读。而且,不少电脑百度网站上需要收费的文档,在百度文库APP中是免费的。超星APP具备了部分资源优势和免费阅读优势,其主要特色在于以“域”的方式进行学习和交流。编辑进入相关学科的学习小组,可以互通联系方式,分享学习笔记和心得等。

APP还可以实现编辑与读者或同行等的交流。读者或作者时常会在不同场合询问文章是否已经发布,询问某报刊是否正规或权威,询问投稿注意事项,请求帮助下载书报刊资料等。编辑可以利用手机知网APP的查询、筛选功能,百度文库APP和超星APP的下载功能等解决以上问题。当编辑遇到问题没能及时解决时,如字词的使用、编辑的规范、如何约稿等,可以与同行通过“域”学习小组等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小木虫APP或是百度APP即时查询和学习,以即时扫清知识的盲点。另外,iPad版核心学术期刊APP可以使用户获得更加广泛的文献集成检索和移动阅读等服务。

二、利用微信进行学习和交流

微信自2011年1月上线至2016年2月,月活跃用户数已达6.5亿[4]。其中,微信公众号因其运营成本低、用户黏度高、传播便捷等优势,被不少编辑出版类期刊和团体接受和运用。笔者曾对编辑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号学习相关知识进行阐释[5],现将一些主要的公众号及其功能特点总结于表2。此外,一些专业方面的公众号,如一些知名的出版社、中国社科期刊数据库等,具有适宜的发文量、较好的可读性和较高的学术水平等特点,适宜不同学科的编辑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学习和交流(见表2)。

微信群具有普及度高、参与人数多、互动性强等优点,可以成为编辑学习和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微信群作为目前最为活跃的社交媒介,时常有一些同行或专家发布相关信息,编辑可以围绕这些信息进行学习和讨论。如“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主编沙龙”“江苏学术期刊专委会”等微信群,曾经围绕稿费与审稿费、投稿方式被假冒等问题进行过深入的讨论,编辑们受益匪浅。除此之外,一些知名的编辑前辈(如陈浩元先生)会将编辑出版的相关内容适时地发布在“我的朋友圈”里,方便其他编辑学习和交流。编辑还可以将一些问题,如稿件的初审、栏目的设置等,通过微信与专家、同行交流。另外,编辑在编校稿件过程中,可以将作者感兴趣的内容,如权威书报刊的名录及其投稿方式,与作者分享,或是向作者推送当期报刊的电子版,以提升作者对刊物的关注度。

三、利用微博和其他应用进行学习和交流

微博(Micro-Blog)具有使用方便快捷、参与对象广泛、互动性强、信息发布即时等特点,2009年上线以来发展迅速。但近些年学术微博发展缓慢,一些曾经较为活跃和关注度较高的个人或书刊的微博已中止发文,如苏青先生和魏彦红女士的微博、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微博、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社微博等[6],因此目前微博上系统的学术资源相对缺乏。截至目前,新浪和腾讯微博上的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微博,以及以“杂志社”“编辑部”“主编”等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得的微博数量均较少。但报纸的微博由于其传播的即时和广泛等优势,仍运营良好。习惯使用微博的编辑,可以通过关注各类微博,及时获得刊物或学科的相关资讯,也可以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进行互动和交流(见表3)。

编辑还可以不定期地在移动终端上浏览编辑出版类社团网站,如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网站、中国编辑学会网站等,获取一些约稿、会议、资讯等信息,或通过移动QQ、在手机中存储相关讲座的录音和视频等方式,利用碎片化时间交流和学习。

四、各类移动终端应用用于学习和交流的异同之处

1.各类移动终端应用用于学习和交流的共同优势

首先,移动终端携带和使用方便,对设备、网络和时间的要求很低。编辑大都有一定的碎片化时间,如每天上下班途中、约稿或送书刊途中、外出学习途中等。移动终端学习可以随时开始和结束,在学习过程中即使不主动搜索,凭借微信、微博的推送功能等,编辑也可以迅速获取信息进行学习和交流。

其次,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编辑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词语、量和单位的使用等,但有时身边没有电脑可查询亦没有同行可咨询,移动终端应用有助于编辑即时地解决问题,扫清盲点。同时,一些文件、会议通知等时常可通过微博、微信等即时发布。另外,编辑通过书本或是电脑学习时往往缺乏互动,利用移动终端可以将学习的内容转发给朋友、微信群、微博、博客、“我的朋友圈”等,在学习和交流中,还会收到读者和同行的评论、点赞甚至是请教,互动性很强。

再次,来源广泛,可读性强。移动终端应用上的内容来源广泛,除了书本和电脑上的知识,还有不少同行或专家的经验和感悟等。其检索功能,可以帮助编辑快速地查询所需的信息。而且,移动终端上的内容大都经过提炼和加工,篇幅较短,有些配有吸引人的标题、图片甚至视频等,可读性较强。

2.各类移动终端应用用于学习和交流的差异

APP的最大特点在于其集成了多媒体的各种优势。目前手机知网等APP包含了大部分的学术资源,具备了查询、阅读、筛选、排序等功能,但在视频、互动等方面较为欠缺。微信因具有强关系网的优势,使得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或一些编辑的“我的朋友圈”等中的信息内容可读性较强,更贴近编辑的专业和工作方向。编辑可以根据自身的空余时间、学识基础和岗位等,量身定制微信公众号或加入编辑群。同时,微信还具有交流便捷、使用人数和在线人数多、可进行多种转发和分享、可开发功能模块等优点。微博目前虽然在学术领域的发展已较为缓慢,但其在自媒体和生活娱乐等方面仍在发挥较大作用,它的即时性、草根性、参与话题讨论的广泛性等仍吸引了不少粉丝,其发布的内容可供部分编辑(特别是报纸编辑)学习和交流。但多家微博(新浪、腾讯、人人等)同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用户的关注度;而且,因为字数的限制,微博的内容大多都是图片或链接的形式,以转发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阅读的复杂度(见表4)。

编辑的学习和交流能力是其应对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竞争力[7],移动互联时代编辑可以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深度探索与系统性挖掘,自由地吸纳其中的养分并进行交流。本文分析和比较了编辑利用APP、微信、微博等移动终端应用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方法,这有助于编辑更为有效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不断学习的同时,更好地与作者、专家和同行交流,更为有效地促进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湛江. 杂家·编辑学者化·编辑学家——高校学报编辑的发展路径[J]. 出版广角,2014(5):29-31.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6/201601/t20160122_53283.htm,2016-01-22.

[3]徐会永. 科技期刊APP现状及发展方向探究[J]. 科技与出版,2015(10):78-81.

[4]企鹅智酷. 2016年微信数据报告(完整版)[EB/OL]. http:// toutiao.com/a6264270972040986882/,2016-03-24.

[5]湛江. 青年编辑利用微信公众号辅助学习编辑出版知识[J]. 编辑学报,2016(6).

[6]朱淼. 科技期刊的微博应用调查与微博运营策略探讨[J]. 出版发行研究,2013(12):81-84.

[7]湛江. 新时期期刊编辑的硬功夫与软实力[J]. 今传媒,2016(11):119-120.

猜你喜欢

移动终端微博微信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微信
手机APP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