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本立场”下的英语“跨文化意识”渗透

2017-01-06黄玉梅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12期
关键词:言语跨文化笔者

黄玉梅

在儿童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儿童立场”,从儿童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帮助儿童形成“跨文化意识”,努力提升儿童的英语学习力。在全球化和社会一体化的今天,如果我们忽略了对儿童“跨文化意识”的渗透,那么我们的英语教学培养出来的儿童只是能够流利进行英语对话而已,他们永远无法领悟语言所涵摄的思想、情感。英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能够让儿童感受并体验英语语言所涵括的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一、案例描述:儿童“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所谓“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别国语言、文化的尊重,在运用别国语言时(如英语)能够自觉调整自我的言语理解和言语输出,在言语交流中形成自己对外域文化的理解。在儿童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英语文化”。现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中Unit 8中的“ Story Time”板块为例,看一看英语教学中儿童“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案例: How are you?该故事记录了Ying Ling与Miss Li的两次通话内容:第一次通话是Ying Ling生病后向Miss Li请假;第二次通话是Miss Li打电话向Ying Ling表示关心,并询问她第二天能否上学。文中呈现了一些简单的电话用语和如何关心他人的语句。

该部分的教学重点是电话用语。电话用语是中文、英文众多差异中的一项,也是儿童十分容易错的一部分。中文的电话用语与平时交流几乎没有差异。而英语中向电话那头的人介绍自己时习惯说“This is ...”或“It's ...”(即“这里是某某”),而不是“I'm ...”(我叫某某)。笔者在教学中明确指出并帮助儿童理解其中的差异,在发现儿童表达错误时及时指正。

为培养儿童的“跨文化表达”能力,笔者创设与文本内容相仿的语境:第二天,Ying Ling康复,回到了教室上课。但是Ying Ling的同学Mike却也病倒了。如果你是Ying Ling或者其他同学,打电话给Mike,如何询问他的病情并安慰他呢?

笔者提供“支架式”言语提纲,规范儿童的言语表达,在言语操练(语用)中渗透儿童的“跨文化意识”。

A:Hello! This is ...speaking. May I speak to ...? B:This is ... speaking. A:Whats the ...?How are you? B:I have a .../Not so good. A:Im sorry to hear that. Take care. B:Thank you.

在这里,笔者围绕故事续编创造情节,让文本情境与故事情境融为一体。在一种模拟性的文化情境中,培养儿童的“跨文化表达”能力。

二、反思追问:儿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路径

儿童“跨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无须教师刻意地讲解,只需要将其融入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去,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自发、自然地形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1.在交流中渗透“跨文化意识”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尽量少用中文,而应多用英语交流,在交流中渗透“跨文化意识”。由于中英文化差异,日常交际用语中的差异是显著的。例如,询问别人问题时,要先说“Excuse me”;询问后要说“thank you”;要求别人做某事时,通常要用“please”,等等。由此,规范儿童的英语言语表达,如案例中笔者给孩子们提供“语言支架”,让儿童学会英语表达。如果在课余、课间、课后,笔者认为可以和孩子们彼此聊一些关于天气的话题,因为英国天气变化无常,也是英国人茶余饭后喜欢交谈的话题。如此,拉近师生距离,增进教师的亲和力,同时增进儿童对英语文化的认知。

2.在情境中渗透“跨文化意识”

在教室里,教师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体现英语国家文化传统的语言情境,可以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中国的教室一般是“秧田型”的座位排列,给人以严肃之感。而英语国家的座位多是“圆桌型”“马蹄型”等,这样便于儿童自由的言语交流、言语对话。此外,可以在教室中开辟出“英语读书角”,出一些相关的“英语黑板报”,创建一个“英语园地”等等。如此,孩子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跨文化”的渗透。

3.在活动中渗透“跨文化意识”

活动是儿童形成“跨文化意识”的根源。在儿童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英语国家的传统节日,如万圣节、圣诞节等,引导儿童开展儿童英语活动。有时甚至要有一些创想,如案例中笔者让孩子们设想Mike生病了,让孩子们展开询问活动。要让儿童在玩耍中学习,因为无意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比有意学习效果更好。唯有沉浸在英语氛围中,儿童才能真正形成“跨文化语感”,进而学到“地道的英语”。

“跨文化意识”的渗透不仅促进了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更培养了儿童运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当然,英语文化知识不是“灌输”的,而应采用合理的方式融入教学、活动、情境中去。要充分发掘课程资源,用英语的语言文化来浸润英语语言,进而保证儿童“跨文化意识”的生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言语跨文化笔者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老师,别走……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