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倪瓒的“简逸”画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研究

2017-01-05王珍

关键词:倪瓒画风山水画

王珍

摘 要: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其绘画风格是以简取胜,创造一种独特的“一河两岸三段式”的构图,对明清及其近现代的绘画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书画天真质朴出韵淡雅,尤其是绘画,他强调绘画是画家文化修养的集中表现,在赵孟頫“书画同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将书法的书写性和诗歌的抒情性融入到绘画之中,与自己的高逸之情结合得完美无缺,形成他古朴天真的“简逸”画风,他的作品被后世称为“逸品”。

关键词:倪瓒;山水画;简逸;画风;影响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178-02

元代及其以后的文人画家注重追求笔墨意趣,讲究以情构境,变革古法,勇于创新,在这个变革古法的过程中,元代倪瓒的绘画创作可以说是走的最远也是最彻底的。倪瓒的山水画,所画的景物多半是太湖一带的真实的感受,但却已经不再是对实景的简单追摹,而是一种山和水的观念的合成。即他着意所要表现的是一种形象之外的韵味,一种自己特有的心境。他已经不再把自然景物的真实形象作为绘画创作所描绘的重点。

一、倪瓒“简逸”画风的主要成因——绘画本质观

在倪瓒的眼里,绘画的重点在于主观抒情,在于自娱和畅神,不在于助人伦、成教化,也不在于客体的似与非。其中,倪瓒的“逸气说”是他的绘画本质观的核心,他强调绘画是画家文化修养的集中表现,在赵孟頫“书画同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将书法的书写性和诗歌的抒情性融入到绘画之中,由此开创了诗书画三者融合的文人画的典型例子。倪瓒把文人画的主体思想、心境以及内在情感的表现提到了首要位置,把儒、道、释3家的美学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他特有的疏朗简逸的绘画风格,追求一种“写胸中逸气”的美学内涵。他在用笔用墨上利用减法提取自然物象的根本体现在自己的画面中,高度提炼了自然物象内在的本质,略去了繁琐的细枝末节,更突出了对画面意境的表达。倪瓒“简逸”的绘画风格是他绘画本质观的具体体现,这种绘画风格代表了他的山水画的最高成就。

二、倪瓒作品之“简逸”画风

倪瓒的绘画作品多表现江南景色,构图大面积留白,不着一笔,以“一河两岸三段式”的构图为主,笔简意幽,逸气纵横其中。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天真平淡为趣,形成了简远疏朗、清幽空灵的艺术风格。倪瓒依据太湖地区沉积岩地层断面山石的层层叠叠的地貌特征,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折带皴”。他在自己的作品中用折带皴表现山石的时候,皴擦较多,渲染较少,用墨枯淡,土坡间用披麻皴,苍中带润,用横点点苔;他画树的时候多取消散稀疏之态,注意相互之间的关系,顾盼有度,就好像谦谦君子,讲究书法用笔,无一笔苟且。点叶疏密有度,率意而为,画中点景,不见一人,多置空亭小舍,创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倪瓒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因素和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内在心理特点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以《渔庄秋霁图》为例分析其构图特点

作品《渔庄秋霁图》是倪瓒寄居在朋友王云浦渔庄时的作品,画卷描绘的是江南渔村的秋景,以其标志性的构图来显露其独特之处。画面分为3段,上段以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作为远景;中段以虚为实,不着一笔,作为平静的湖面为中景;下段山石上数棵高树,参差交错,作为近景,倪瓒山水画的特征之一就是这种三段式的构图,这种构图方式是倪瓒在绘画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比较稳定的而趋于高度程式化的构图方式,其特点是:整个画面由近景、中景、远景3个部分组成,近坡画几株杂树,中景留出大片空白,对岸几道汀渚,一段平缓山丘。一般远景放得较高,近景放得较低,给人一种空旷冷峻、萧瑟荒寒的感觉。此外,整幅画面没有飞鸟,没有帆影,也没有人迹,为了连接上下景物这幅画的中右方用小楷题款使整幅画面连为一体,以达到诗、书、画的有机统一。倪瓒空灵的笔墨、巧妙的构图、悠远的画面意境,在这幅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以一种极其简单的构图形式来描绘他所看到的自然界中的山水,他所描绘的是内心对山水的真实感受,已经不再是对实景的简单追摹了,是一种山和水的观念的合成。

(二)倪瓒作品中的笔墨特点

惜墨如金而又内涵丰富是倪瓒与别的画家的区别所在。枯木、坡岸、远山或中置一空亭,其余画面则大片留白,这些是倪瓒作品的共同点,他创造的这种独特的画面布局以及皴法,后世对其评价极高。从倪瓒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浓墨运用极少,只有点苔的时候才用一些,他用笔并非一味干皴,虽近于干而实质是干湿互用,整张画面显得格外清新隽永。他采用较为粗糙干涩的纸作为绘画的载体,并且采用渴墨、侧锋、拖笔的线型,这样特殊的载体和线型就会使自己画出的线中间出现粗网状的飞白。例如倪瓒的代表作品之一《容膝斋图》中的远山和坡脚均用长线拖出,舒缓优美,给人一种阔远渺茫、湖水如镜的感觉。

倪瓒多采用淡墨来描绘自然景物,这些都是受道教思想影响的结果。倪瓒的山水画正是他人生历经磨难、最终一切归于平静的内心真实写照,他的画多给人以简洁明了、舒缓明静的感觉,画中没有对比明显的黑白色,墨色明度变化不大,较为柔和。他把笔墨和艺术意蕴都提炼到一种纯粹的高度,世人学他的画,难学成他的绘画作品中深层次的意蕴,大多数只是学到了他的作品中所体现的表象性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即功夫在画外的内涵之美在倪瓒的绘画作品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三、倪瓒的“简逸”画风对后世的影响

(一)对明清绘画的影响

明清各位画家的作品,其中山水册页这一部分,必有一两开是仿倪云林的画,我们完全可以说,明清山水画领域就是倪瓒和黄公望的天下。

渐江大师是明清之际清初四僧之一,师法倪瓒又能自成一家的典型代表人物。渐江学习山水画主要从元四家着手,极力效仿倪瓒和黄公望且专意于倪瓒。从渐江的代表作品《清溪雨界》《秋林图》中我们均可看出渐江重视师法自然,他的绘画布局简练清逸,笔法墨法均效仿倪瓒折带皴以及干笔皴擦。

明代董其昌是倡导、学习倪云林最有力并且成就最高的人。他在倪云林“聊以自娱”的绘画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以画为寄,以画为乐”的自娱观,他偏爱简洁的山水,很多都取“一河两岸”的布局,把“稚拙美”“柔美”“静美”看作自己毕生的追求,这些都深受倪瓒“简逸”画风的影响。

(二)对近现代绘画的影响

倪瓒的“简逸”画风对近现代的绘画造成了广泛影响。20世纪初,面对西方思潮的涌进,中国画也出现了改良运动,这种改良运动主要是针对明清流传下来的文人画。20世纪30年代陈衡恪《文人画的价值》一文中对文人画下了新的定义,规定了文人画家的身份,在绘画上要有文人画的趣味,即不只考究形而重视形外之形、画外之意的表达,也就是画家的意之传达。陈衡恪对文人画的规定显然和倪瓒的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关联性。

陈衡恪在其文中指出,文人画强调的是寄托,是借绘画表达自己的感想。他提出:“文人画的四要素是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①从陈衡恪对文人画的定义可以看出,倪瓒的艺术风格是近代画论家认识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来源。

目前中国画获得了新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倪瓒在内的中国文人画的优秀传统也被继承下来,并未消亡。以一种怎样的态度面对传统绘画,现代绘画创作的出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是现在众多画家和绘画理论家需要解决的问题。高剑父在《我的现代绘画观》中指出现代绘画是由古代绘画演进过来的,应该把艺术普及大众化。我们应该在艺术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段上,师古人之长,舍古人之短,汲取古今国内外绘画之长以造就我国现代绘画。

四、结语

我国绘画美学从先秦以来就要着力解决3个问题:绘画的本质、绘画功能、绘画创作的问题。在不同的时代针对这3个问题有着不同的回答,而元代绘画也在解决这3个问题上作出了努力。

倪瓒对上述3个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解答,他认为绘画创作的本质在于写胸中逸气,倪瓒强调绘画是画家文化修养的集中表现,他将书法的书写性和诗歌的抒情性融入到绘画中,由此促进了诗书画三者的紧密融合。这些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这种绘画风格对明清文人画家有很大的影响,也成为近现代有关文人画讨论的重要来源。

倪瓒“简逸”画风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他心血来潮,而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绘画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简逸”画风的形成因素与西方近现代的艺术观念也有相通之处,关于这点目前未做具体的分析,这将是未来研究倪瓒画风的重要课题。

注 释:

①陈衡恪.文人画的价值,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参考文献:

〔1〕王伯敏.倪瓒山水画的空疏美[J].新美术,1995,(01):39~40.

〔2〕李德仁.倪瓒逸气说及其渊源与美学意蕴[J].国画家,1994,(03):62~66.

〔3〕罗海涛.倪瓒逸笔草草实非草草——倪瓒绘画技巧探析[J].美术界,2006,(11):52~55.

〔4〕于秋立.倪瓒空亭图像的精神指归[J].美术观察,2010,(03):108.

〔5〕张繁文.逸格与文人画的演进[J].书画艺术,2005,(06):17~18.

〔6〕刘伟冬.从外显到内化——倪云林绘画图式与风格成因[J].东南文化,2000,(06):47~52.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倪瓒画风山水画
倪瓒的洁癖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倪瓒 杨维桢 “洁”与“脏”的故事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你没见过的“极简”画风
古淡天真之美——倪瓒《淡室诗》
画风
不走寻常路 拥有独特画风的VR设备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