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对比技巧

2017-01-05孟萌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全城里科夫伊凡

作为契诃夫的经典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主体部分是教师布尔金向兽医伊凡讲述的别里科夫的人生故事。契诃夫在文中巧妙使用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笔者尝试结合作品全文,分析其中的对比技巧。

一、故事的讲述者和倾听者对故事的理解与思考的对比。

《套中人》全篇主要采用对话体形式,教师布尔金是别里科夫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兽医伊凡是故事的倾听者。值得注意的是,布尔金在讲述故事时不是纯客观的,时时穿插有自己对故事背景的介绍、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实际上讲述的是他理解的别里科夫以及现实世界,而倾听者伊凡对故事又有进一步的思考。这样在对话之间就构成了对同一事件理解和思考的对比。

布尔金在讲故事之前说:“这个世上有不少性情孤僻的人,就像寄居蟹或者蜗牛那样,总想极力缩进自己的外壳里。”讲完故事后,布尔金说像别里科夫“那样的人,将来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布尔金嘲讽的是别里科夫及类似于别里科夫的人,他意识到别里科夫用套子套己套人的可悲可恶,却止步于此。

在听故事过程中,伊凡的话既回应布尔金,也表明他的联想和思考。伊凡由此及彼,由别里科夫的故事联想到整个现实世界,他看清了城镇上每个人的可悲可叹之处,意识到一切皆是套子,是故事中对套子悲剧看得最清楚的人。“我们住在城里,空气恶浊,十分拥挤,写些无聊的文章,玩‘文特──这一切岂不就是套子吗?至于在懒汉、搬弄是非的人、无所事事的蠢女人中间消磨我们的一生、自己说而且听人家说各式各样的废话──这岂不也是套子吗?”他是文中最清醒的人,同时也有对未来的希望,“不成,不能再照这样生活下去啦?”

布尔金叙述别里科夫对全城的影响时说,他“降服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辖制中学算得了

什么?全城都受他辖制呢”。布尔金描述的是“我们这些教师”被别里科夫辖制的现状,有对别人的愤恨却没有反思我们教师自身的问题。而伊凡接着说:“有思想的正派人,既读过屠格涅夫,又读过谢德林,还读过勃克尔等等,可是他们仍旧会低声下气,容忍这种事……的确有这样的事情。”伊凡思考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学校教师,既然是“有思想的正派人”,竟然容忍这样的事,为什么呢?

布尔金能认识到别里科夫的婚事是大家无聊生活中难得找到的目标,没有完成,会“很烦恼”。但是作为别里科夫求婚前的倾诉者和求助者,当别里科夫诉说自己的矛盾心情,说自己喜欢华连卡,也“知道人人应当结婚”,但是对于“将来的义务和责任”、“闹出什么乱子”、“她的思想方法”以及“她性子野”等方面恐惧、担心时,布尔金对他说“一结婚,就万事大吉了”。可见,在别里科夫的婚事上,布尔金和其他人的看法是一致的。布尔金说:“在我们这儿,由于闲得无聊,没事情做,照那样结了婚的,正有千千万万的先例呢。”对这种事情见怪不怪,漠然处之,甚至仍然在促成这样的事,布尔金也是其中的一员。而伊凡听到别里科夫的恋爱故事后说“到了这一步,您就应该拿掉他的雨鞋和雨伞了”,他隐隐希望别里科夫能摆脱束缚他的套子,他关心别里科夫,希望他能有所改变。

在讲完故事后,两人的反应也截然不同,布尔金迅速入睡,而伊凡难以入睡。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小说审视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小说家既非历史学家,又非预言家:他是存在的探究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没什么比当众谴责作恶的人更容易,也没什么比理解他更难。”就本文而言,只愤恨别里科夫是容易的,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解决才是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讲述者布尔金从自己的视点出发,讲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而倾听者伊凡在听故事之外,感受到了布尔金对现实世界理解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展现出他对复杂的琐碎生活更高层次的认知。这一层对比主要是语言的对比,而实质是二人思想境界的对比,而作者坚持了他“做一个不偏不倚的证人”的写作立场。

二、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对比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夸张性的对比刻画能再现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印象,作者在巧妙的对比中,表现了全城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再现了一幅沙俄统治下压抑沉闷的城镇生活图景。

(一)套子的辖制者和反对者的对比。

套子在文中有象征的意味,如果从套子的抵制者和辖制者的角度来看,那么科瓦连科和华连卡是小城的外来者,是没有受到套子辖制的人,是行动派,是套子的抵制者。科瓦连科和华连卡可以自由的骑自行车,是“快活”,“兴高采烈”的。从科瓦连科对别里科夫的评价、面对忠告以及告密的态度都能看出他的立场,“一抓”“一推”是他明显的反抗行动。

别里科夫及城里所有人都是套子的辖制者,他们在套子下失去了自由。其他人只有在别里科夫死去之后,才感受到了“快活”,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由。人在套子中是不自由的、不快活的,只有反抗者才有“自由”、“快活”的可能。

(二)套子的辖制者们的对比。

即使同样是套子的辖制者,城镇的人们也是有所区别的。

别里科夫是套子的迷恋者和自觉使用者,惧怕权威,盲从主流,本身就深受其害,却没有意识到套子的弊端,并且主动使用套子套己套人。

布尔金及文中提到的“我们这些教师”能意识到套子的问题,但是有意识而无行动。他们一方面接受新思想的熏陶,感情上难以接受套子的规训。但是又没有勇气,没有力量反抗,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而在愤恨中默默地忍受,默默地不满。

城里的人,包括校长太太,别里科夫同事的太太,没有生活目标,过着无聊的生活,对套子无知无识,对现状漠不关心。

(三)别里科夫强大的影响力和自身的弱小的对比。

别里科夫通过服从套子,既而获得对套子的解释权和利用权,使全城的人生活在恐怖当中,使全城人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他是最强大者,辖制全城,影响力极大,却同时深受其害,时时恐惧不安,变成了最弱小者。他的焦虑是无端的,出于一种莫须有的可能:“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别里科夫由于个性懦弱、胆小怕事,在环境的挤压下丢失了自我,成为最典型的套中人,这是性格造成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契诃夫用对比将套子的影响深刻化、荒谬化,增强了小说的张力。

(四)姐弟俩的真诚、活泼,和小镇上人的虚伪、麻木产生对比。

全城人的生活不仅是沉闷的,也是无聊的、虚伪的。“在我们内地,由于闲得无聊的缘故,什么事没做出来过!多少不必要的蠢事啊!这是因为必要的事大家却根本不做。”撮合别里科夫的婚事就是不必要的蠢事。撮合他们的同事和太太们仿佛忽然发现了生活目标似的,机器开动了,人们邀请他们,“向他道喜,做出一本正经的脸色说了各种俗套”。城里人面对埋葬别里科夫这件“很快活的事”的时候,依然“露出忧郁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可见,久在套中,人们已经虚伪、麻木而不自知了。

科瓦连科和华连卡来自于乌克兰,是小说中的另类,他们真诚而热情。科瓦连科不做假,他受不了别里科夫,不像周围人那样装模作样,他说:“我不懂你们怎么能够跟那个爱进谗言的家伙,那副叫人恶心的嘴脸处得下去。”科瓦连科不但直接指出别里科夫的弱点,而且更指出:“你们这儿的空气闷死人,不干不净!难道你们能算是导师,教员吗?你们是小官僚;你们这地方算不得学府,只能算是教人安分守已的衙门,而且有巡警局里的那股腐臭的气味。”

文中华连卡是这样出场的,“在那些死板板的、装模作样的、沉闷的、甚至把赴命名日宴会也看做应公差的教师”中间,华连卡“活泼极了,谈笑风生;老是唱小俄罗斯的歌,老是笑。她动不动

就发出响亮的笑声”,连别里科夫被她迷住了,露出了甜蜜的笑容。华连卡的真诚热情打动了别里

科夫,才有了后来的恋爱故事,她对别里科夫的感情是真诚的,在别里科夫去世后,当所有人觉得这是一件“很快活的事”的时候,只有华连卡为他一哭。

除了本文提到的对比以外,《装在套子里的人》还有人物语言动作的荒诞可笑和内在心理的庄重严肃形成的对比,限于篇幅,恕不赘述。作者借对比呈现了一个小城的人物精神面貌,也呈现了两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并提出了改变的希望,而对比的运用使文本的内容更加集中,表达现实更加有力。

孟萌,教师,现居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全城里科夫伊凡
难以挣脱的精神套子
秋菊
Dandy Cells潮细胞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剑齿虎⑤
剑齿虎⑤
枯叶蝶的秘密
香港全城
自私的公鸡
相约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