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师身体语言的运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2017-01-05魏欢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身体语言小学教师姿势

魏欢

摘 要 小学课堂教学效果较为低下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专家和学者关注与讨论的焦点,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改进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分析教师身体语言及其范畴、小学教师身体语言运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身体语言的策略三个部分来展开论述,试图从分析小学教师巧妙运用身体语言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的角度为提高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

小学教师 身体语言 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一种特殊的身份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鉴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仅仅以语言教学难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证明,人类感觉器官接受信息的效果是有差异的,听觉约占11%、视觉约占83%、嗅觉约占3.5%、触觉约占1.5%、味觉约占1%。澳大利亚学者阿伦皮斯也表示,“在向人的头脑传达信息的过程中,有 87%是通过眼睛,9%通过耳朵,4%通过其他器官。”[1]可见,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视觉是主要的传输通道,听觉次之,只有多种感觉结合才能达到完美效果。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只是采用固定、单一的口头语言而较少使用身体语言,就会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容易引起信息的流失,造成学生的“视觉休眠”,影响小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教师身体语言的运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师的身体语言及其基本范畴

身体语言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用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表示态度的一种无声语言[2]。身体语言有很多,笔者将教师能够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身体语言分为目光语、表情语、手势语、姿势语以及服饰语。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体语言对于知识传递与情绪激励有着重要的作用,身体语言的密切配合一方面能够有效改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是传递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目光语

目光语指教师的眼睛根据心灵的意愿,经由眼睑的张开与闭合、瞳孔大小变化的结合、眼珠的上下左右转动牵动视线的变化来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的身体语言。一个人的态度、情绪与情感都可以通过眼睛折射出来,也可以通过一个人目光的微妙变化观察出其内心世界及其真实的心态。观察力敏锐的学生经常通过教师的目光观察其内心情感,判断教师的友好与亲切程度。目光接触堪为师生交流的有效途径,也可以体现出教师的自信心。

2.表情语

表情语指教师通过面部肌肉与器官的整体协调变化来完成传情达意的一种身体语言形式。人们往往通过面部数十块表情肌的丰富变化来表现肯定与否定、接纳与拒绝、积极与消极等情感。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3]通过额、眉、眼、鼻、颊、嘴等关键部位的复杂变化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愉悦、厌恶、哀伤与恐怖等情绪。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是与学生进行沟通讯息的直接表征。

3.手势语

手势语是教师借用手势来表达态度和情感,进而形成与他人有效沟通的一种身体语言。手势运动变化最快、最多也最大,在身体语言运用中有着很丰富的表达力,常被称为人的“第二语言”[4]。不同的手势有不同的含义,如摆手表否定、伸食指于嘴中间表安静、双手外推表拒绝、竖起大拇指表赞扬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手势语可以补充说明某物或某事的作用与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4.姿势语

姿势语是教师通过身体的姿势或姿态的变化来传递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身体语言,是“教态”的构成要素之一。从教师的姿态中可以解读出大量隐含的信息,不同的姿势语表示不同的信号。

5.服饰语

服饰语指教师通过穿衣打扮来表现、传达其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信息的一种身体语言。人们往往根据一个人的着装而对其产生第一印象,它也影响着人际交往中的亲疏关系。

二、小学教师身体语言运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他们模仿与参照的对象。但与教师的语言相比,小学生更爱注意教师的举止。所以,教师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1.可以辅助课堂言语教学,顺利传授课堂的有用信息

曹延华通过研究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结构及功能指出,人的大脑左半球主要功能(如言语、计算、逻辑等等)体现出人的智力范畴,而右半球功能(情感、态度、艺术、音乐、想象等)则反映出人的创造力,属于非智力范畴,只有大脑左右两半球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5]。课堂教学中,小学教师的有声语言只能刺激学生的左脑发展,所以小学教师利用身体语言辅助语言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视觉器官,开发学生的右脑,有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共同发展。身体语言的抽象程度低,可以具体地表现出个体真实的情感与态度,能更直接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身体语言,一方面能增强教师有声言语的传递力度,使其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顺利传授课堂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有助于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视觉运动,强化其感官刺激,促进大脑皮层的兴奋,也会加快接受课堂所学内容。

2.有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容易对新颖有趣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倘若小学教师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不仅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也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与生动性,使学生体会到直观、形象的感受,加深他们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小学生的注意力很不稳定,容易转移,若教师仅仅强调知识传授而忽略自身的教态、表情等,很容易引起小学生在课堂中的疲倦、走神,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6]。因而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目光接触、变换的姿势、灵活的手势等身体语言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师的表达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潜移默化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亲切自然的表情语、恰到好处的手势语以及洋溢在脸上自信甜美的微笑,都会悄无声息地感染学生的心灵,学生会觉得教师和蔼可亲,进而激发高昂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更加集中精力来认真听课。

3.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促进教学顺利进行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只能维持20分钟,久坐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开始搞小动作、交头接耳,这样很容易影响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效果更是无从谈起。倘若小学教师此时合理使用身体语言,如笔直地站立并用专注的眼神、威而不怒的表情关注那几个调皮的学生,若这样仍然没有引起他们注意,可以用一声假咳提醒,这样比用犀利的语言重伤学生自尊心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也可以有效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进而节省课堂管理时间。

三、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身体语言的策略

1.合理运用目光语

目光语的正确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教师可以用目光环视或虚视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排除被忽略、冷落的心理。当然,环视学生不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学生,否则会让小学生有压迫感,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在环视学生的时候,教师的视线应在每一位学生的眼睛和嘴巴所组成的三角区域范围内稍作停留。其次,使用目光语时要注意视线的角度,切忌使用斜视。最后,要根据授课内容与具体情况灵活使用目光语,以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恰当运用表情语

人的表情是内心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其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与学生接触中首先要学会隐藏不良情绪,防止“流感”般的连锁反应,每天让饱满的热情、积极阳光的心态温暖课堂、弥漫课堂。这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无价之宝。其次,要善于控制嘴角的走向。众所周知,相片里嘴角上扬的表情会给人留下最美、最灿烂的一面,因为那是微笑的魅力。自然,表情和蔼、亲切的教师更容易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因此教师要发自内心来控制嘴角的走向,切忌做作。最后,善于控制眉毛的巧妙变化。如学生错误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可以用紧锁的眉头示意或鼓励学生进一步思索;若学生的回答恰到好处,教师则可以通过眉毛上扬表示赞赏与惊讶。

3.准确运用手势语

手势语堪称身体语言的核心,因为其运用灵活自如,运动范围、使用频率也最大,是语言的外在表现,可以将自己的意图淋漓尽致地传达给对方。小学教师在讲课时准确无误地运用手势语辅助有声言语教学,其功能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合理控制课堂教学中手势语的使用次数。次数过多,会引起学生注意分散;次数过少,会显得刻板僵硬。幅度适度即可,过大会显得张牙舞爪,过小则显得拘谨。其次,应使用积极的手势语(如竖起大拇指表赞扬等),避免使用消极的手势语,如把玩粉笔、衣扣,搔头皮,敲讲桌,用食指指点学生等。最后,要大方有力度、简练自然、干净利落,否则会显得做作,容易降低教师的形象与气质,造成信息干扰。总之,小学教师授课时手势语的运用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情境来灵活使用。

4.巧妙运用姿势语

从一个人的姿势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修养与气质,也能看出其精力充沛与否。小学教师往往是小学生效仿的中心人物,教师的每个姿势都会深深地影响到小学生,甚至惠及其一生。因此,教师应掌握姿势语的运用技巧,做好学生的楷模,不能随心所欲地在课堂上摆出各种姿势。首先,站姿要舒展挺拔,巧妙变化站的位置。舒展挺拔的站势会给小学生带来精神抖擞、正直、积极向上的感召力。讲台上的“黄金分割点”是小学教师授课时最适宜的站立位置,小学教师在授课时要适度变换站立位置,也可适当增加身体弯曲度,以减轻小学生的视觉疲劳。其次,走动时走姿要轻松稳健、自信从容。小学教师授课时不宜在讲台上长久站立,可以时常在小学生书桌旁走动,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师生近距离的接触,另一方面也可以唤回课堂溜号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坐姿要优雅大方,切忌翘二郎腿、颤动双腿等,以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总之姿势语的运用要灵活,切忌显得僵硬呆板。

5.正确运用服饰语

服饰语也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其如同一面镜子,是个人形象的真实塑造,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发饰、妆容、携带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首因效应。对于小学教师而言,懂得怎样运用服饰语容易得到小学生的认可,提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小学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必备本领。首先,服装要整洁、得体、大方,颜色要避免杂乱,不超过三种最为适宜,不要配备太多的首饰。讲台不是时装秀,切忌奇装异服、暴露的装扮或者浓妆艳抹,否则会引发学生的模仿,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发容也要干净整洁。男教师不应为了凉快而光头授课,女教师也不宜染各种颜色怪异的头发,否则会引起学生的窃窃私语,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最后,服装鞋子要定期更换,周期以不超过3天为宜,不得穿拖鞋授课。面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穿有卡通、搞笑图案的服装,这样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面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穿着得体大方即可。

参考文献

[1] 杜丽琴.态势语教学[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2] 刘强.身体语言在学生思想政治中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10(12).

[3] 许高厚.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刘晓玲.浅谈体态语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3).

[5] 曹延华.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6] 张春晓,李金珠.浅析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与课堂教学效果[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1).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身体语言小学教师姿势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刘辉
疯狂编辑部之拍照姿势大赏
身体语言
第五章 跑“各种姿势的起跑”课时1教案
身体语言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 in English Teaching
成长的四种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