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用缺失比技术漏洞更可怕

2017-01-05于海军

民生周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差评无辜遭遇

于海军

无论是被逃单的网约车司机、无辜遭遇差评的餐厅老板,还是被骚扰的手机用户,在气愤之余更多的是无奈。一位遭遇过逃单的司机说,面对一个真正的逃单客,打车费很难讨要,在网约车平台追讨,程序繁琐,时间漫长,100块钱的事情也不至于报警。

有餐厅老板坦言,在遭遇竞争对手的差评后,自己也会注册一个临时号码进行“反攻”,最后弄得“两败俱伤”,旁观店家坐收渔利,得不偿失。一家贷款机构的业务员说,他每天拨打几百个电话,其中会遭到十几个接听者的谩骂甚至后续的“骚扰”,他会把特别讨厌的号码发在一个QQ群里,此后这个号码接到的骚扰电话会更多。

采访过程中,我用10元话费申请了两个临时号码,接打电话、发送短信、注册会员畅通无阻。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做到保护隐私、防止骚扰的作用,但有了临时号码,一旦脑洞大开,打起了歪主意,后果不可想象。

可以说,技术无罪,但监管不能缺位。临时号码的技术提供方,应该在技术设计和监管上尽职尽责、严格把控。简单的“用户守则”条例,要靠用户自觉才能起作用。技术导致的使用漏洞,也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用技术手段来弥补。

当然,对用户合法权益的维护,对不法用户的惩处都不能滞后,更不能手软。如滴滴出行、美团外卖也应对受害者的投诉有足够积极的态度,为无辜的受害者撑腰,把利用临时号码为所欲为的想法扼杀在萌芽中。

值得注意的是,信用的缺失比技术上的漏洞更值得警惕,如果一个社会最基本的诚信体系都有漏洞,再怎么高明的科技手段都将回天乏术。

猜你喜欢

差评无辜遭遇
从差评垫底到好评第一
预防遭遇拐骗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Cartoon&Jokes
“迟到城”里的遭遇
“祝遭遇各种不幸”
涉县“差评被拘”是法治中国的反面典型
无辜的思念(外三首)
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