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高产奶牛酮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7-01-05刘建波张洪友

现代畜牧兽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牛场输精泌乳

刘建波,高 阳,曹 宇,张洪友*,夏 成,徐 闯,杨 威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畜禽屠宰管理所,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高产奶牛酮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刘建波1,高 阳2,曹 宇2,张洪友2*,夏 成2,徐 闯2,杨 威2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畜禽屠宰管理所,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奶牛酮病是围产期高产奶牛 常发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可严重地影响奶牛健康及牛场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选择了黑龙江省某个集约化高产牛场,调查在2012~2014年间的酮病发生情况。根据血浆β-羟丁酸(BHBA)浓度,将试验奶牛分为酮病组及健康对照组,跟踪调查了奶牛疾病发病率、泌乳量和繁殖性能,并检测了血中NEFA、GLU和AST等指标。结果显示:该场三年酮病发病率依次为47%、16%和20%。患酮病奶牛首次发情天数、输精次数和配种天数及产犊间隔显著的增加(P<0.05),并与血浆BHB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奶牛酮病与多个疾病有关,其中与蹄叶炎有密切的关系,酮病与真胃变位、胎衣不下、前胃弛缓、腐蹄病及乳房炎的关联性不显著(P>0.05)。患病奶牛产后2~3周平均每头每天产奶净损失4.60元。

酮病;奶牛;泌乳性能;繁殖性能

酮病是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所致的一种代谢病,以低血糖、高游离脂肪酸及高血酮为特征,常发于围产期[1]。世界各地均有流行,虽然很少会死亡,但因泌乳量降低,给高产牛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受到乳业的重视。产后奶牛养分优先供给泌乳,特别是葡萄糖。葡萄糖的供应和葡萄糖消耗显著的不平衡导致碳水化合物水平的降低,脂肪动员增加,从而导致肝脏生酮作用增强,产生过多的酮体,引发酮病[2-4]。临床上常根据检测血浆中BHBA含量来判断奶牛是否患有酮病。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奶牛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单产不断提高,奶牛酮病呈现日益增高的趋势,为了了解黑龙江省高产奶牛酮病的发生状况及其危害,本试验选择了两个集约化牛场开展了高产奶牛酮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旨在查明奶牛酮病发生状况及其对泌乳、繁殖和疾病及效益的影响,为集约化高产牛场今后有效的防治奶牛酮病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及分组选择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牧场,均在产后2~3周(14~21 d)随机选取年龄、体况、胎次及泌乳量相近的试验奶牛,根据检测血浆中BHBA含量将试验奶牛分为酮病组(K)和对照组(C)。在2012~2014年,对试验奶牛跟踪调查,记录基本信息,见表1。

1.2试验方法

1.2.1 样本采集 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试验动物尾根静脉血10 mL,肝素抗凝剂抗凝,室温下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上清液即所需血浆,吸取于EP管内,-80℃冰箱内冻存待检。

1.2.2 检测指标 对试验奶牛检测血浆中的BHBA(BHBA酶联免疫试剂盒)、游离脂肪酸(NEFA酶法试剂盒)、血糖(GLU氧化酶法试剂盒)。

酮病判定标准:测定试验奶牛产后2~3周血浆中BHBA≥1.2 mmol/L则判定为酮病。

1.2.3 酮病与其他疾病相关性 跟踪并记录试验奶牛疾病的发生情况。

1.2.4 泌乳量 跟踪并记录试验奶牛平均日泌乳量。

1.2.5 繁殖性能 跟踪并记录试验奶牛产后各项繁殖性能指标,包括首次发情天数、输精次数、初配天数、配种天数及产犊间隔。

1.2.6 经济效益分析 调查每头试验牛每天的消费成本、日泌乳量,评估利润。

1.3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并对疾病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阈值均p设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2.1能量平衡状况及发病率

表2 奶牛能量平衡状况及发病率Table2 Energy balance status and incidence rate of dairy cows

表3 试验牛的疾病状况Table3 The disease status of cattle

表2显示,牛场酮病发病率2012年最高为47%,淘汰率在三年中为最低的(13%),发病率较低的为2013年(16%),淘汰率最高的为2014年(33%)。

2.2试验牛的疾病状况表3显示,酮病与真胃变位、胎衣不下、前胃弛缓、腐蹄病及乳房炎的关联性不显著(P>0.05)。酮病与蹄叶炎有显著的关系(P<0.05)。

2.3试验牛的繁殖性能表4显示,患酮病的奶牛相对于健康奶牛首次发情天数、输精次数和配种天数及产犊间隔显著的增加(P<0.05)。初配天数虽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血浆中BHBA含量与首次发情天数、输精次数、配种天数和产犊间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血浆中BHBA含量与初配天数呈正相关,但差异不显著。

表4 酮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繁殖性能Table4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the ketosis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2.4经济效益分析表5显示,与健康奶牛相比,每头患病奶牛产后2~3周每天损失利润为4.60元左右。

表5 酮病组及对照组的经济效益分析Table5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of the keton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 讨论

3.1能量平衡状况及发病率通过对牛场奶牛酮病发病率的调查,随着年头的增加酮病发病率降低。这是由于该牛场在调查的第1年均未进行任何预防酮病的措施,但是第2年,牛场对分娩奶牛实施了丙二醇灌服、补液等措施,促进生糖,减少了酮病发病率。从发病率可以看出,丙二醇的灌服对预防奶牛酮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奶牛酮病与健康对照组能量代谢指标,即BHBA、GLU和NEFA,患酮病的奶牛血糖含量显著降低,而BHBA和NEFA含量显著升高,表明奶牛发生酮病时机体处于严重的能量负平衡状态,与以往的报道相一致[4-7]。

3.2酮病对泌乳的影响当奶牛发生酮病时,常表现食欲减退,干物质摄入减少,出现能量负平衡[8]。这将进一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难以满足泌乳对应于的需求,还会引起产奶量下降。研究指出[9],无论发生酮病的奶牛是否治疗,都不能够达到泌乳高峰,酮病对奶泌乳的影响是长期的[10]。本试验中产后2~3周发生酮病的奶牛泌乳量下降,跟踪发现以后的泌乳量也较低。这表明酮病会导致奶牛泌乳性能的降低,与报道相一致。

3.3酮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中发生酮病的奶牛初配天数增加,但不显著。然而,首次发情天数、输精次数、配种天数和产犊间隔均显著的增加。并且,酮病与首次发情天数和输精次数等繁殖性能指标都呈正相关。这表明奶牛发生酮病时,机体繁殖性能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奶牛机体处于严重的能量负平衡状态,会抑制促黄体素的分泌,减少雌激素的分泌[11]。同时,奶牛患酮病时,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水平都降低[12]。胰岛素可以刺激卵泡发育[13]。另外,能量负平衡会抑制促黄体素的分泌,导致孕酮合成受阻[14]。因此,奶牛酮病会通过干扰生殖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今后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导致患病奶牛繁殖力降低。

3.4酮病与蹄叶炎的相关性奶牛蹄叶炎是指蹄真皮的弥散炎症,主要原因是饲喂过多精料。本试验中酮病的发生会引发蹄叶炎,验证了以往的研究报道[15]。奶牛发生酮病时,食欲减退,会更加抑制胃肠蠕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对一些矿物元素(钙和磷)的吸收都明显减少,因而引起蹄叶炎的发生。酮病发生后,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及免疫功能障碍,也会导致炎症的发生。

3.5酮病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本试验中患酮病奶牛产后2~3周内因泌乳量降低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每头4.60元/d,给牛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Duffield等[16]报道了当血浆中BHBA含量>2.0 mmol/L,会导致奶牛每天产奶量降低4 kg左右。根据平均奶价3.5~4.5元/Kg及每天的奶牛饲养成本等估算,患酮病奶牛因泌乳量降低所致的损失就高达每头14~19元/d。如果加上酮病的治疗费用,相关联的其他围产期疾病的治疗费用或淘汰的经济损失,以及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这种经济损失是相当巨大的,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奶牛酮病。

4 结论

通过对黑龙江某集约化牛场奶牛酮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牛场未采取预防措施前,发病率高达40%以上。灌服丙二醇有效地降低了奶牛酮病的发病率(低于25%)。患酮病奶牛表现低血糖症、高酮和高游离脂肪酸的生化特征,常伴有泌乳量下降和繁殖性能低下,还会增加其他疾病尤其是蹄叶炎的风险。奶牛酮病可给牛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刘兆喜,朱晓岩,王建国,等.奶牛酮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2,39(4):204-207.

[2]García A,Cardoso F C,Campos R,et al.Metabolic evaluation of dairy cows submitted to three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decrease the effects of negative energy balance in early postpartum[J].Pesquisa Veterinária Brasileira,2011,31:11-17.

[3]刘国文,王哲.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8):78-79.

[4]张辉,王哲.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概述[J].中国兽医杂志,2007,43(4):72-74.

[5]苏华维,曹志军,李胜利.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及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J].中国畜牧杂志,2011,47(20):39-44.

[6]杜磊,王昌源,张立华,等.肝功指标判断汉坦病毒所致肝损害的临床价值[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 (10):740-740.

[7]徐闯,王哲,刘国文,等.酮病奶牛肝脏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8]刘艳琴.奶牛泌乳早期能量负平衡的危害及解决措施[J].中国奶牛,2000,(1):31-32.

[9]贾庆红,沈丽丽,王东源,等.奶牛酮病的病因、症状与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4,(4):98-99.

[10]J O K,蒋汉培.奶牛酮病对体重、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J].浙江畜牧兽医,1980,4:017.

[11]Herdth T H.Ruminant adaptation to negative energy balance[J].The Veterina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Food Animal Practice, 2000, 16:215-230.

[12]孙照磊,王朋贤,舒适,等.奶牛酮病与胰岛素抵抗关系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4):141-146.

[13]张拴林,岳文斌,黄应祥.能量对奶牛繁殖力的影响[J].中国奶牛,2004,(4):35-37.

[14]张明,甘潇,郑洁,等.孕酮对体外培养的牛子宫内膜细胞上孕酮受体表达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08,39(9):1190-1195.

[15]杨庆彬,王成立.奶牛蹄叶炎的症状及综合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09,(7):72-72.

[16]Duffield T F,Leslie K E,Sandals D,et al. Effect of a monensin-controlled release capsule on cow health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99,82 (11):2377-2384.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Ketosis in High-Producing Dairy
Cows from a Intensive Farms

Liu Jianbo1,Gao Yang2,Cao Yu2,Zhang Hongyou2*, Xia Cheng2,Xu Chuang2,Yang Wei2
(1.Mudanjiang management station of the slaughtered livestock and poultry,Heilongjiang Mudanjiang 157011; 2.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isty,Heilongjiang Daqing 163319)

Ketosis is an important metabolic diseases during transition period in dairy cows. The epidemiology of ketosis was investigated in an intensive dairy farm from 2012 to 2014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According to plasma BHBA,these cows were assigned to ketosis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which their diseases,milk yield and reproduction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three years,and blood parameters(NEFA,GLU)were measured.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s of ketosis in farm were 47%,16%,and 20%in 2012,2013,and 2014,respectively.First estrus days,insemination number,breeding days and calving interva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ketosis group(P<0.05)an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lasma BHBA levels,an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ketosis and laminitis.A ketosis cow had a net loss of 4.60 RMB per day 2-3wks postpartum due to decrease of milk yield.

Ketosis;Dairy cows;Milk yield;Production performance

S858.23 < class="emphasis_bold"> 文献标识码:A

A

1672-9692(2016)05-0039-06

2016-04-18

刘建波(1960-),男,大专,主要从事畜禽屠宰和临床兽医工作。

张洪友(1960-),男,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兽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21B01、2012BAD12B05)。

猜你喜欢

牛场输精泌乳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输精方式及输精剂量和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深部输精技术在规模猪场中使用效果分析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关于肉牛冻精改良异地输精的解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