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如何让交通更安全

2017-01-04邹伟

汽车与安全 2016年11期
关键词:道路交通违法交通

科技,如何让交通更安全

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展现了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30年来的成果——在机动车、驾驶人、公路通车里程以及交通流量持续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事故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起数实现“双下降”;同时,一个新课题也摆在面前——分散多元的风险挑战下,在未来艰难的爬坡期,如何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继续稳中向好?

科技,应是解题秘钥之一。回顾30年来的道路交通发展历程,科技的推动功不可没。仅以突飞猛进的汽车安全技术为例,其最大进步就在于从以冲撞安全保护为核心的被动安全转向以事故预防为核心的主动安全。可以预见的是,得益于现代电子技术的研发应用,这一趋势将更加凸显,通过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安全系统,提前感知事故风险并进行准确判断,主动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进一步审视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的发展轨迹,其背后折射出安全理念思维的转换升级,即从注重“降低事故破坏性”发展为注重“事故风险控制”。放在更加宏阔的视野下来思考,我们需要立足于风险控制,加强战略思考和顶层谋划,致力于建立一个囊括人、车、路、管理等多要素的风险控制防范系统。在这一设计中,科技显然而且必然能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以科技补齐系统短板当务之急。毋庸讳言,近年来,汽车安全科技的进步速度实际上大大超过国民安全意识的进步速度,我国汽车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人”,主要表现为驾驶人的驾驶知识技能和安全文明素质亟待提升。统计显示,9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都与驾驶人有关,其中因驾驶员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高达67%。对此,一方面要发挥科技的补强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发挥科技的倒逼作用,促使安全驾驶行为固化为更多人的自觉习惯。

例如,迅猛发展的自动驾驶技术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人工驾驶,通过人工智能、视觉感知识别等技术的辅助和协同,降低驾驶人在整个驾驶行为中的作用,在人车交互的过程中提高驾驶的精准度,大幅减少由于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

又如,针对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极易导致事故的严重违法行为,酒精锁、疲劳驾驶预警等新技术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隐患;着眼于“惩戒小违法、震慑大违法”,上海等地已经应用的“违法鸣号现场查处辅助系统”可实时捕捉违法鸣号行为,视频图像识别分析、以图搜图等技术可捕捉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未来这些“黑科技”进一步推广后,驾驶人的整体素质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以科技促进系统融合是长远之策。未来的道路交通发展方向,将是建立人、车、路与管理多元一体、深度融合的大系统,甚至将人从驾驶中解放出来,主要依靠车路协同、车车协同。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展开,从研发智能汽车到建立智能管理,再到打造智能交通体系,特别是车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车与车之间、车与交通基础设施之间建立通讯、互相联通,关于车辆、乘员及交通环境的数据信息汇聚为综合数据网络,转化为对行驶车辆精准、正确的驾驶指令和及时干预,令恶劣天气、视线受阻、司机身体突发状况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大大降低。因此,今后的努力方向,应当是主动探索系统层面的融合,既要以前瞻性的制度设计指引科技进步,也要以先进科技的研发应用推动制度设计的优化、调整和革新,实现二者有机统一、良性互促。

坚持科技以人为本是根本遵循。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交通安全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民生。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实现“路畅人平安”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如何以人的安全、路的顺畅为核心来推动道路交通科技的进步,让科技的力量与法治的力量、社会的力量一道成为交通安全的共同支撑,破障攻坚令人深思,美好愿景令人期待!

猜你喜欢

道路交通违法交通
这些行为,你以为 没违法其实违法了
“代客操盘”系违法 盲目相信会受骗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拷问 涂改号牌扣12分,重吗? 它可能是违章、违法的前提!
小小交通劝导员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口袋书系列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如何有效查处“瞬间交通违法”
图说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