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暴童江湖

2017-01-03本刊编辑部

齐鲁周刊 2016年45期
关键词:霍布斯暴力事件霸凌

本刊编辑部

12月9日,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日前刷爆朋友圈。北京中关村二小一名学生家长在文中称,孩子长期遭到同班两名同学的霸凌,11月24日更是被两人用厕所垃圾筐扣头。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霸凌、暴力,校园中从不缺乏类似的毒瘤,几乎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遭遇霸凌。它也并不只发生在中国,无论发达国家如美国,还是更加落后的国家,有孩子的地方就有霸凌事件发生的可能。霸凌是人在人性的初始阶段所犯下的恶果,荀子有“人性本恶”的理论,他主张通过教化,限制恶的趋势,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

我们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能够触及到学校的阴暗角落,为孩子的成长建构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中国式校园欺凌的生存土壤

该怎么定义校园霸凌?国外的资料这么说:霸凌是多次重复的行为,但由于某些行为的特异性,有时也不重复;多次下手霸凌的对象是早就计划好的,有组织,有预谋;霸凌的目的是蓄意让对方受到伤害,或者得到更多的控制权,或者得到更多的注意力;霸凌的对象往往比自己弱小;霸凌往往背着大人发生,因为害怕大人会干涉;“非霸凌”对事不对人,“霸凌”对人不对事。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今年5月至8月,共上报68起校园欺凌事件。此番中关村二小事件“刷爆朋友圈”,再次触碰社会长期痛点。

校园暴力一直在发生,从未被大规模讨论。中关村二小校园暴力事件无论后续是否会出现剧情反转,都已然成为一次揭示校园暴力现象存在、并促使社会对事件进行广泛讨论的契机。

这位母亲在文中提到:“十年前的今天,我拼着命生下了儿子;十年前的今天,儿子拼着命来到我身边。每对母子都是这样拼着命才能相见,可是我却没有保护好他。”

近几年来曝光了多起校园暴力事件,很多家长对孩子在校园的安全表示担忧。希望从学校、家庭、教育部门等多方面加强合作及研究,引导孩子如何爱和尊重,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而不是简单地“息事宁人”或“指责”当事方。

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下,家长会拼尽一切资源将孩子送进重点学校。中关村二小在海淀区排名第四,小学的官方网站上也强调着“全区乃至全市重点小学”的荣耀身份。在名校金字招牌的吸引下,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家庭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观念截然不同的生源纷纷涌向这里。

如果说留守儿童居多的小县城中学中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代表了前两种因素的合力,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讲,名校校园暴力就是一次社会病的爆发。社会经济发展诱发的社会阶层、社会意识变动是发病的诱因,而意识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同步率决定了病发的时机。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仅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你不告诉他那是恶,他能把别人逼死。你不告诉他要反抗,他能被别人逼死。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4月至7月为全国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自查治理阶段,9月至12月为专项督查阶段。李克强总理对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11月,教育部等9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对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这说明,中国式“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霍布斯陷阱”:使用手上的武器,获得武器拥有者的帮助

在《利维坦》中,霍布斯指出,暴力争端的发生有三个缘起:

1、竞争:获取资源。

2、自卫:保护自己、家人和财富。

3、荣誉:捍卫尊严。

对有限资源的争夺滋生了竞争;竞争则滋生了恐惧:拥有资源的人,为了不被掠夺,很有可能率先出击,消灭掉有威胁的竞争者,这被称为“霍布斯陷阱”。

未成年集体中的生存系统,与成人的并无本质差别。对权力的渴望几无二致,对自我行为的控制却比不上成人。这一点可参见小说《蝇王》。

学校,由于其与社会割裂的性质,属于常规法律不太能触及的领域。除了严重的暴力事件,其他可以被定性为霸凌,或游走在霸凌与否分界线上的行为,都很难被学校权威或法律权威触及。只要没有人身伤害、偷窃等重罪,法律通常是管不上未成年的;在取消体罚之后,老师和学校领导所代表的权威也只剩下开除、记过等手段,这对于不打算通过学校通道上升的未成年来说毫无威慑力;集体排斥、言语暴力等精神伤害更是排不上议程的问题,总不能把一整个班的人都抓起来关禁闭?强力权威的缺失,让学校生态远比人们想象中更像霍布斯的暴力世界。

在这个生态中身不由己的,不仅是学生,也有家长和老师。事实上,老师欺凌学生、学生欺凌老师的事件,在数量和程度上都毫不逊色学生之间的欺凌。这一点,在美日等国的影视作品中也多有展示,老师绝非全是圣人,而被学生欺负到心理失常或生活失控的老师也绝非个案。

学生家庭背景也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因素。家庭的权力,渗透到学校的霍布斯生态中,即成为学生的权力。这种权力不仅提供了对学生个体“犯事”之后的保护,也意味着针对其他对手的丰富暴力资源。这种权力,即是“威慑”。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是如何保护自己的?面对强奸者,即使每一次都会反抗失败,他也要用尽全力反抗。“如果你不反抗就让他们搞定,哪怕只有一次,你也会更容易在下一次欺侮中顺应他们、放弃斗争。”

这是霍布斯世界里暴力抗争的一面;然而,安迪最终摆脱这些人的骚扰,却不是依靠暴力抗争,而是依靠权威的力量。他利用自己做投资和做税务手脚的才能,获得了监狱长和狱卒的青睐,从而换得了不被欺负的和平。

这个故事或许对学生和成人的生存境遇都有启发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既非完全的丛林环境,也非彻底的现代、和平、文明。一个更加公正的政府和一套更加细致、灵活的法律规范或许是文明前进的方向,但在前进的漫长道路上,仍然会遇到一些生长在道路上、有时挡住道路的、密密层层的原始森林。这种时候,如何使用手上的武器,和如何获得武器拥有者的帮助,都是值得学习的、重要的生存能力。

猜你喜欢

霍布斯暴力事件霸凌
逆转人生
面对校园霸凌,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霍布斯前后期法律思想比较研究*——以法律方法论为视域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论施特劳斯视野中的霍布斯*
社会戾气背景下极端暴力事件的影响因素探析
论阿伦特的霍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