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秀课”中摘秀

2017-01-03彭敦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酚酞滴管试管

彭敦运

时装表演又叫“时装秀”。用来走秀的时装不一定立马流行,但不可否认其中有引领潮流的元素。

“秀课”与时装秀类似,尽管秀出的课不一定是高效课堂,但也有引领课堂前行的元素。教研新常态应该关注并提取这些元素,用以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与巩固,促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理念落地。

倒“带”

九(2)班的化学课在实验室上得正酣,全班师生都全神贯注,连十几位前来看课的老师也被课堂的和谐互动牢牢吸引。

“……好,同学们已经阅读完实验提示,现在两人一组开始实验。记住,看自己的哪些操作会导致实验失败。”李老师有条不紊地指挥着。

只见各小组的学生在盛有醋酸、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支试管里,分别滴进了两滴石蕊,然后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紧接着,他们又重新取出三支试管,分别倒入大约2毫升的醋酸、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个滴加两滴酚酞,并再一次记录自己看到的现象。

实验并不复杂,几分钟后20个小组的实验都结束了。

“现在,请大家观察你们小组桌上的酚酞溶液变色了没有?”

“啊?”几声惊呼,打破了课堂的平静。

“谁能告诉我,什么时候由于什么错误操作,导致酚酞被污染了?”

……

“可能是酚酞滴管沾上了氢氧化钠。”

“可能是滴管本身不干净吧。”

“我们没有违规,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污染的。”

“好,没关系,在你们实验的时候,我派出了几路‘侦察兵,让他们来告诉你们,是什么地方出了错。”

我这才发现,先后有三位学生走上讲台,将几部手机递给了李老师。李老师随即将手机拍到的视频上传到了电子白板。

——第一个视频里,两位同学的操作极为规范,但实验结束时,桌上瓶里的酚酞还是被污染了。

——第二个视频里,那位女同学将装有酚酞的滴管,接触到了氢氧化钠,很快就引发了一片笑声。

——第三个视频,一切正常,酚酞没有被污染变红。

李老师问:“谁发现了第一组实验中的错误操作?”

实验室里静悄悄,没有人做声,好半天,才有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冒出来:“是不是滴管本身不干净啊?”

“不对,滴管要是不干净,酚酞在一开始就红了”。

有力的驳斥,让课堂立马又恢复了平静。

“会不会是氢氧化钠溅起来,污染了酚酞滴管……”

“会不会……”

没有一个人理直气壮,开口发言说的全是“会不会……”。

“好,让我来倒一次‘带,大家仔细观察,然后再分析是什么原因。”

“倒带”,在20年前使用盒式录像带时,是极为普通的操作,可是,当录放机进化到了电子白板时,“倒带”就再也看不到了。今天,李老师利用这节公开课,用“倒带”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确秀出了亮点,让慕名来看课的老师都为之一震。

“倒带”很顺利,当“带”倒至酚酞变红的那一瞬时,李老师在这个关节点停了下来,接着“小进”“小退”了两次。

白板上的镜头静止了,然而学生们的思考却活跃了起来。从画面上看,进行实验的学生操作没有出错啊,可是为什么酚酞偏偏变红了?

“我想,是酚酞滴管深入试管太低,氢氧化钠溅起来污染了滴管的原因。”

“我想,是酚酞滴管接触试管内壁,被氢氧化钠污染了。”

……

这一次的发言,学生们的口气都变得干脆起来,而且都冠有“我想”。

李老师笑了,他鼓励大家说:“谁能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结论,以后该怎样关注这个细节操作?”

“装有酚酞的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太深,以免滴管被溅起来的试剂污染。”

“应该说,装有指示剂的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太深,以免被溅起来的试剂污染。”

李老师又一次笑了,他说:“这是刘晓音发现的,我们就把它叫做‘晓音规则,好吗?”

“好!”在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后,他在白板上敲上“晓音规则”几个字,并按下键盘,让白板跳出早就准备好的一行字:“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太深,以免被溅起来的试剂污染”。

摘秀

说实话,从整个化学教材的处理过程看,这节课上,教师用电子白板凸显的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教学弱点”。正因为不是重点,不是难点,所以学生经常在此出错。正因为不是教学重点,不是学习难点,所以用“倒带”来强化处理它,就有“做秀”之嫌。

但是,这次做秀,还是受到了不少看课者的好评,不是因为别的,恰恰是“倒带”引起了学生对过程细节的关注。

李老师到底要秀什么?

课后,我与他有几分钟简短的对话,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我,就是要秀“倒带”,就是要用倒带技术,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酚酞被污染这个载体?”

“因为这里容易滑过,学生很难发现错误细节。”

我沉默了,他说的的确不错。但我依然觉得这种做秀不划算。觉得不划算的我进入下一轮思考,倘若摒弃“教学弱点”,用教学重点、难点来做“倒带”处置,会不会更好?能不能将“倒带”做成微课,用以促进高效课堂,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我说不清。

第二天,这次“倒带”视频被发布到网上,赢得了一片喝彩声。人们之所以喝彩,大多还是因为“倒带”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到了试管内。

显然,教学中的这种“倒带”,是一种特殊的课堂翻转。不同的是,这种翻转在师生的面对面中进行,完成了一个不容易发现细节的解剖性教学,引发了学生的分析与思考。

以前,我们常常讲,要善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当没有“问题”时,或者这个问题只是教师的,学生会感兴趣吗?所以,从这一角度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属于自己的问题”更加重要。

因为问题是学生自主发现的,所以,学生除了具有迫切追问这种为什么的心理需要外,还有一种发现问题的巨大的成功愉悦感在激励着他们。

不要幼稚地以为,学生看书就能发现问题,顺着看两遍视频就能发现问题,也不要以为学生做实验就一定能发现问题。不然怎么会有一个成语叫“熟视无睹”呢?

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问题驱动教学的第一环节;因此,李老师想到了“倒带”,虽然是在做秀,但新思维还是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什么是问题意识?就是引导学生要经常问自己,发现问题,其实是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在教学中的确应该营造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单从这一角度看,这节课上的“倒带”的确是妙招,只可惜,杀鸡用了宰牛刀。为什么这样说?这是因为学生发现的问题,属于教学弱点,而我们为什么不将最好的情境用在教学最需要的重点、难点之上呢?

怎么评价电子白板倒带?我想应该有一个评价指标。这个指标应该关注:是不是与教学重难点相关?是不是与生活密切相关?问题有没有思考的价值?问题有多大的难度?问题能唤起多少学生关注和参与学习?当一个最有价值的“倒带”出现后,不妨给予发现问题的学生以正面激励(如像李老师那样,用学生的姓名给予命名)。

众所周知,问题的产生是需要情境的。什么是问题情境?就是学生身处其中时,感觉到思维受到刺激,环境所给出的信息与自己的知识结构发生了矛盾。这种情境就是问题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不问不舒服。还是以上面的课为例,进行实验的学生并没有主动将装有指示剂的滴管接触氢氧化钠,但酚酞还是被污染变红了。没有主动,会不会有被动?于是,学生头脑里的固有信息之间就发生了冲突:他们可一直以为,只有主动接触才能污染酚酞瓶里的指示剂的啊!有了这样一个冲突,问题就出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就好引导了。

显然,“倒带”在揭示“两种溶液可以被动接触的”,“飞溅也是接触的一种形式”,这就是李老师秀倒带制造出来的问题情境。

秀课,本不值得提倡,但并非“秀”中就没有我们需要的元素。当秀课还普遍存在时,我们不妨用发现的眼光,摘取其中能引领教学的元素,并把它嫁接到教学实践中去,为打造高效课堂服务。

猜你喜欢

酚酞滴管试管
滴灌浇花器
牙签变星星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试管难题
迷宫
酚酞在酸液中的变色规律研究
冬季的故事
酚酞试液配制中的“意外之旅”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FeSo4的制取及易被氧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