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说“酸葡萄心理”

2017-01-03胡占涛

政工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狐狸葡萄内心

胡占涛

说说“酸葡萄心理”

胡占涛

《狐狸与葡萄》这则寓言故事,大家都是十分熟悉的。狐狸因为摘不到诱人的葡萄而自我安慰道:“那葡萄是酸的,即便摘到了,也不能吃!”于是,就放弃了努力摘葡萄,心安理得地去寻其他的食物去了。故事浅显易懂,但寓意却意味深长。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形,有时候也会出现像狐狸这样的“酸葡萄心理”。

“酸葡萄心理”反映了无法正视内心的挫败感。一个人产生“酸葡萄心理”的前提是未能实现自己的预期,而又不愿轻易接受或面对失败的现实。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那个阶段特别看重或关注的事,在校园读书的时候,希望成绩优秀,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希望能给领导留下好的印象,工作上尽快崭露头角,等等。可以说,目标驱动,对于每个人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目标也有大有小,有清晰路径也有虚幻想法,影响目标实现的客观环境也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具体到个人,禀性、天赋、基础条件等也不尽相同,诸多的不确定性,导致目标实现的结果自然也是不确定的。目标实现,自然是成功的喜悦;目标未竟,必定是失败的泪水。往往来说,成功的喜悦是短暂的,而失败的泪水则总会刻骨铭心。对于谁而言,面对失败,第一时间内心都是无法淡定的,都是抗拒的、抵触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人开始接受,开始冷静地思考、反思,对于为何失败,原因也逐渐明了;而有些人则是在自怨自艾,沉浸在“为什么失败的是我”的嗟叹之中,久而久之,非但不能客观地分析、看待自我,更开始从心理上进行自我麻醉。

“酸葡萄心理”反映了不能客观看待别人的成功。也许你会讲,“我没什么目标,我也不要什么成功,争个第一第二出来,随大流就好!”什么叫“随大流”?“随大流”就是你的目标!人是社会性的生物,注定方方面面都受环境、社会的影响,没有谁真正做到特立独行或者离经叛道。这样,问题就来了。比如,你有一个很要好的“小伙伴”,同时分配到同一个单位,起点基本相同,一年两年大家都差不多,三年五年差别也不大,八年十年过去,差别就很大了。你怎么看?心里能够平静如水么?即便你能淡然处之,身边的同事、家人可能也要在你面前旁敲侧击了。你可能嘴上会说:“干吗跟别人比啊!人比人,气死人,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如果心里也这么想,那倒是很好。但很多人心里可能想的是:“要是我当初……,现在哪有他的份!”“有什么了不起的,白给我干,都懒得干!”“他能有什么本事!不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么!”你看,这不就是赤裸裸的“酸葡萄心理”么!举这样的例子,并不是要引起兢兢业业、默默干工作的同志与领导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岗位分工不同,注定领导是少数,如果大家都去当领导,那还能领导谁呢?看到别人事业取得成功,内心的羡慕是肯定的,同时要客观地看待别人的成功,更要看到别人成功背后的东西以及自己对比存在的差距,而不能让“酸葡萄心理”发酵,主观盲目地评判别人。

莫让“酸葡萄心理”影响自己前进的脚步。狐狸没有吃到葡萄就放弃了,悻悻地离开,去寻其他的食物了。而另一则寓言故事里的乌鸦,将一块块石块衔进瓶子里,最终喝到了水。面对失败,一时出现“酸葡萄心理”没什么,甚至有时候还有助于缓解心理的压力,从而客观地思考;但如果一碰到什么困难,就“酸葡萄心理”爆棚,就自我安慰、自我麻痹,那以后的路也应该没什么趣味可言了。狐狸反复跳很多次,还是够不到葡萄,说明当前的环境已经超越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这个时候要么学习乌鸦,改变当前的环境条件,要么借助外力,寻求帮助以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最终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吃到葡萄。至于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只有真正吃到了,才有发言权。

【作者系92095部队装备部参谋】

猜你喜欢

狐狸葡萄内心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狐狸并不惹人厌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当葡萄成熟时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狐狸
狐狸便当
一块生锈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