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仙的浪漫海洋心

2017-01-03撰文赵君尧

海洋世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行路难诗仙大鹏

撰文|赵君尧

诗仙的浪漫海洋心

撰文|赵君尧

诗仙李白像

从唐玄宗开元年间到唐代宗永泰年间(713-7 6 5 年) 的盛唐, 历史经历了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转捩点。这一历史时期,唐诗迎来空前绝后的大时代,不同风格百花齐放,不同诗潮百家争鸣。诗仙李白那张扬着浪漫主义海洋霸气、豪气和傲气的诗作,成为唐诗天空中最耀眼的星星。

唐长安元年,也就是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公元701年,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北部托克马克附近。5岁那年,他随家人迁居到四川省江油县定居。从此,一位冠绝中国诗坛的千古奇才从这里走出。一代诗仙,虽有昭昭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然终被玄宗放金赐还。“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仕途之路的不顺达,使诗仙被迫另辟蹊径。而正是这条新开拓的人生之路,在无意之中帮助诗仙敲开了与仕途之路背道而驰的另外一扇大门,成就了诗仙“千秋万岁名”。于是一位堪称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几乎象征盛唐文明最高峰的诗人横空出世了!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25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其中有大量的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充满海洋般的豪侠气概和傲气,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诗歌的艺术手法的显著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浪漫主义的霸气、豪气和傲气的风格。

诗仙的浪漫主义海洋霸气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25岁,渴望鲲鹏展翅,鹰击长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太白全集·上安州裴长史书》)。出蜀,游三峡,至江陵,居然幸遇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这是李白没有想到的一次不平凡的会见。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太白全集·大鹏赋》)。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褒奖的话赞美他。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所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李白对司马承祯极为景仰,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在这篇赋中,诗人以大鹏鸟自喻,更称赞司马承祯是希有鸟。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其中写道:

……

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阂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象其势,仿佛其形。

若乃足萦虹蜺,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块视三山,杯观五湖。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

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当胸臆之掩画,若混茫之未判。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猛势所射,馀风所吹。溟涨沸渭,岩峦纷披。天吴为之怵栗,海若为之(躨)(跜)。巨鳌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缩壳挫鬣,莫之敢窥。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大鹏赋》里写大鹏飞起来的感觉:“脱鬐鬛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大鹏飞起来了,太阳正好也刚刚升起,太阳在大鹏的翅膀上,稍稍露出一点红色,“烜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宇宙、昆仑之间,就只有大鹏鸟。“一鼓一舞,烟朦沙昏。”大鹏翅膀拍一拍,呼吸一下,天地都为之变色,以至于天上全是雾了。“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大鹏拍一下翅膀,连五岳都会动荡,还要引起海底火山爆发。接下来几句:“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这大鹏一喷气,天地四方就全是云了,抖动一下羽毛,则千里飞雪。

李白接着写道:“尔其雄姿壮观,映背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河汉,就是天河。李白和庄子都很了不起,他们真的都是神仙,在人类乘宇宙飞船到月亮上面去看地球之前,他们就已经看过了。他们看到的地球,就是以海洋为主的——“上摩苍苍,下覆漫漫。”太不可思议了,了不起啊!“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那个开天辟地的盘古,也只能是在一边儿干看着。替太阳神赶车的羲和,看到大鹏就更只有发呆的份儿了。“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全球原来是五大洲,现在说七大洲,都不在话下。只要大鹏一出,便是鬼哭神嚎。“天吴为之怵栗,海若为之躨跜。”中国神话里,天吴是水神,海若是海神,他们看到大鹏之后都会吓得发抖。“巨鳌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海里的那些蛟龙、鲸鱼看到大鹏,更是吓得或躲到海岛下而逃遁,或没入海中而潜游。

李白还自问自答地说:“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我还真不知道大鹏何以这样伟大?你们问我,我也不明白。你们一定要问的话,那我只能说这是天地造化。通篇展示诗人浪漫主义海洋霸气。

诗仙的浪漫主义海洋豪气

李白作为一位个性张扬的天才诗人,其一生在诗歌上是一个辉煌的顶点。海洋,在李白的笔下又有了新的创造,成为新的意象。据说李白曾在开元年间拜謁当时宰相,署名海上钓龟客李白。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龟,以何物为钩线?”李白回答:“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宰相再问:“以何物为饵?”李白回答:“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果然气势不凡。对于海洋的描写,盛唐之前,自《诗经》开始,写海的除了曹操的《观沧海》之外,能让人们记着的并不多,如王筠的《早出巡行瞩望山海》、隋炀帝的《望海》、李峤和宋之问的《海》,都不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写海而能写出海洋之豪气的,还是要推李白。如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于天宝三年(774年)李白被权贵排挤离开长安的时候。在宫廷中,李白的才学识见曾经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谗言而“赐金放还”。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于是重金设盛宴为他饯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李白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难道广袤大地竟无自己的—条出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以现实中的险山恶水,暗示当时诗人处境的艰难和政治道路的坎坷。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则是另—种继续追求的表现。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乘舟梦日,复有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而过之梦。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让诗人对未来又充满了希望。虽然仍面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艰难险阻,但出于诗人积极入世的决心和信念,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张高帆直越大海,胜利到达理想彼岸。最后豪迈地吟出了这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共14句82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但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浪漫主义的海洋豪气,豁然开朗的思想境界,高亢昂扬的诗语,豪迈直前的气势,充满自信的力量,使这首《行路难》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翻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写于青年时代。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太白全集·上李邕》)也是以大鹏自比的。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充满海洋豪气、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像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即李白去世当年写下《临路歌》这首诗,当是李白的绝笔。诗人以大鹏自比,浩叹一生壮志未酬的悲怆。全诗塑造出大鹏展翅奋飞而半空摧折,馀风激荡而扶桑挂袂的艺术形象。

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诗说明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虽然流露出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但字里行间仍张扬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海洋豪气。

诗仙的浪漫主义海洋傲气

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王定保《唐摭言》)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第二年,李白离开长安后到了洛阳,与杜甫相会并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会稽(绍兴,越州),他行前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留给在东鲁的朋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中写道:来往于海上的人谈起仙人居住的瀛洲,大海烟雾渺茫,波涛漫天无际,瀛洲实在难以寻求。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建成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穿着,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皆已消失。现实让诗人产生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李白的诗作完全证明了李白是一个在本质上把现实与浪漫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只不过,他希望以浪漫的方式,完成改善现状、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理想而已。尽管在当时,也许没有人为这颗文学的巨星的陨落而伤心落泪,甚至没有多少人知晓他的死讯。然而一直有这样一种动人的传说,李白是因为在安徽马鞍山长江边上的采石矶上,喝醉了酒,看到江中的月亮,奋不顾身地跳下江去,为捞月亮而不幸身亡。直至今日,在采石矶上,还有一处纪念李白投江的景点叫做“捉月台”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大浪淘沙般的过滤,李白那种积极浪漫的情怀、傲视权贵的气节、为理想献身的精神,特别是近千首反映了他一生追求和表达人世间种种审美感受的激情诗篇,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甚至走向了世界。李白的浪漫精神及其用浪漫手法写就的华彩乐章,早已成为不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个警句,它表现了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向往自由的高尚品格,其诗作无不激荡着浪漫主义的海洋傲气。(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行路难诗仙大鹏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拟行路难(其六)
和李杜合影
两手
入川行吟(通韵)
朋友
看图纸
穿越去唐朝,挥毫做诗仙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诗仙李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