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实加强党内监督 推进部队党的建设

2017-01-01付畅一

政工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主官民主监督

付畅一

切实加强党内监督 推进部队党的建设

付畅一

加强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的顶层设计,是规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监督的基本法则,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任务,我们要全面落实监督责任,切实强化党内监督,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在部队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党内监督的自觉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党内监督,首先要抓好学习教育这个基础环节,着力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深入学习党内监督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习主席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新修订的《条例》,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的重大战略意义,准确把握党内监督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弄清新形势下为什么要加强党内监督、靠谁监督、怎样监督等基本问题;深刻反思近年来一些违纪违法问题的惨痛教训,充分认识到及时有效的党内监督,对党内错误行为是制约,对正确行为是激励,对正当权利是保障,对党员干部是关爱,对党的领导和党的统一是维护;破除怕丢“选票”、怕伤“和气”、怕穿“小鞋”等思想障碍,不断增强积极开展监督、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切实让敬畏制度规则意识融入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让在约束中工作、在监督下干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一种文化。

二、突出监督重点,增强党内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

党内监督重在防止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需要突出重点,盯着难点,抓住关键。

在监督对象上,突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官的监督。主官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对主官监督不好,整个监督工作就提不起纲,监督其他人也就没有说服力。上级主官对下级主官的监督最管用最有效,应发挥主导作用,利用班子考核、任前谈话、参加民主生活会和廉政巡视等时机,加强对下级主官的教育帮助,发现有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过问、提醒注意,不能用信任代替监督、用“下不为例”代替批评教育,特别是不能只管工作,更要管用权、管思想、管作风、管生活;班子内部对主官的监督最直接最有针对性,应负起经常监督的责任,班子成员要强化相互监督意识,有问题直言相告、及时提出,必要时也可以直接向上级党组织反映。

在监督内容上,突出对“四个意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重点领域权力运行的监督。树牢“四个意识”,是维护党的核心、维护中央权威的最高政治要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体现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始终坚持抓常抓长、落细落小;干部选拔任用、重大工程建设、装备物资采购、经费使用管理等重点领域容易发生违纪问题,也往往成为一些单位风气建设的“沦陷区”、信访举报的“重灾区”,盯住这些敏感事务,直接体现了领导干部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要求。

在监督时机上,突出事前和事中监督。充分发挥巡视、派驻监督优势,加强常态化的事前事中监督,进一步扭转当前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不出问题无人问、出了问题踏破门的现象。党纪党规早学习,廉政要求早提醒,典型案例早警示,将事前监督从全过程监督的链条中突出出来,前移关口,抓早抓小,防范在先。事前监督搞好了,监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中跟进能够实现监督制约与权力运行的同步,采取巡查、抽查和专项检查等手段,全程跟踪权力运行情况,最大限度地防止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三、落实监督制度,推进党内监督的刚性化

依靠制度监督,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根本途径。《条例》对加强党内监督作了科学的制度安排,织密了党内监督之网,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督效力,关键在刚性执行、在领导带头、在全员动手。

一是严格执行制度。有了好的制度不去抓落实,制度就会成为“稻草人”“纸老虎”,使一些同志失去了对制度的敬畏,削弱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要克服重制定、轻落实的倾向,把跟踪问效作为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重要环节,了解制度的执行情况,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像经济责任审计一样“审计”制度落实情况,加强日常督察和专项检查,不仅要看落实了没有,更要看落实的质量怎么样,用监督传递压力,用压力推动制度落实。

二是落实“两个责任”。《条例》建立健全了党内监督体系,形成了以监督责任主体为轴线明确责任、完善机制的清晰脉络,进一步压实了责任链条。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党委要切实担当起党内监督的主体责任,党内监督的权威和责任首先来自于党的组织,党委监督是第一位的,要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树起问题导向,紧盯不正之风和违纪行为,拧紧管党治党的螺丝,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强化党内监督的鲜明导向。纪委要切实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敢于硬起手腕、勇于执纪问责,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管住纪律、看住权力,发挥好纪委维护党的肌体健康的“啄木鸟”作用。

三是严肃追责问责。《条例》规定的监督制度本身就是党规党纪,落实这些制度也要严明纪律。对发生重大事故案件、“四风”问题严重、已纠治问题反弹回潮的,实行“一案双查”;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党内监督职责、纠错整改不力,尤其是破坏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坚决严肃查处,做到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推动形成人人负责、人人尽责、人人担责的良好局面。

四、发扬党内民主,营造党内监督的好环境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开展党内监督的重要基础,民主越充分,监督就越有效。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准则》和《条例》,坚持用党章党规统一全体党员的思想和行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了解党员权利的内容,明确保障党员权利的意义,切实负起保障党员权利的责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落实党员知情权和监督权,提倡署真实姓名反映违纪事实,肯定匿名如实举报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积极实现和自觉维护党员的权利。

坚持民主公开透明。畅通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拓宽党员表达意见的渠道,着力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让每个党员都能求真务实、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没有党员是旁观者,所有党员都是参与者。《准则》把“推进党务公开”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发展和用好党务公开新形式,科学界定公开的范围和内容,规范创新公开的程序、途径和形式,建立公开的保障制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

畅通民主监督渠道。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内情况通报、定期征求下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意见等制度,采取设立监督信箱、公布监督电话、组织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方便官兵通过正常渠道反映情况、实施监督。对反映用权过程中的一些倾向性问题,要剖析根源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反映权力运行中不廉洁不公正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处理反馈,让官兵感到只要如实地负责地反映问题,就能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从而增强参与监督的内在动力。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主官民主监督
中国式民主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论新时代基层政治主官的担当精神
生态民主
时代呼唤新一代的“李云龙”和“赵刚”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监督宜“补”不宜“比”
台媒曝光军中“七大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