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金融改革创新 探索协同发展之路
——2016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论坛综述

2016-12-31河北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研究院

金融理论探索 2016年3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金融

河北金融学院 国际金融研究院



聚焦金融改革创新 探索协同发展之路
——2016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论坛综述

河北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研究院

为促进京津冀三地金融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破除京津冀金融合作障碍,实现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2016年5月27日,“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论坛”在河北金融学院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河北金融学院、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汉唐控股集团共同主办,由河北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研究院、河北融佰通金融商学院承办。来自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世界银行、美国肯塔基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及其他京津冀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相关单位专家学者及河北金融学院的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聚焦金融改革创新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路”,参会嘉宾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呈现出的问题出发,结合各自研究和从业领域,选取了协同发展中金融生态优化、金融创新、城乡协调发展及协同实现路径等多角度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现将本次论坛的主要观点归纳整理并综述如下:

一、优化金融生态,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国立(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为解决京津冀地区面临的前所未有的资源环境超载引发的城市病问题及实现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目标将推升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京津冀地区交通协同、生态协同、产业创新协同三大重要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京津冀交通协同发展是其中资金规模最大的领域,实现了三地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多种交通形式的连接加密。生态环保的联合治理规划提出,尤其是河北省南部钢铁、棉纺企业的环境问题的解决,为其借用北京、天津的技术、人才等资源,共同治理生态环境、管网衔接、技术共享搭建合作平台。但是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1)产业体系创新链条的实际性推进不多,创新链形成需要环境,需要创新要素有机的组合,这样才能促进创新转化为对前沿、对经济的优势。北京科研投入和专利较多,但创新转化效率不是最高的,远不如深圳,京津冀创新资源缺乏很好的金融激励机制。(2)京津冀三地经济差距大,城市群体系不完整,没有如长三角经济圈的城市经济梯队,存在断层,这不利于北京非首都功能外移。(3)“环京两带”限制了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环京津贫困带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承接经济产业的能力差;环京津冀的生态脆弱带,例如,张家口-承德地区,发展受到生态环境约束。建议优化金融生态,驱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

白津夫(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局原副局长):十三五规划主题是协同发展,关键是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京津冀三地金融差距较大,金融资源分布不均,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度不高,与产业转移的不协同,金融协调发展不足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短板,金融支持结构优化与金融支持的力度有限。金融协同是共享金融的本质要求,应该从三地实际出发,借助互联网技术,发挥金融协同创新对区域协同的重要作用,为资源协同开发、环境协同优化等提供资金支持,实现三地比较优势最大化,发展优势最优化。建议依托人才技术优势打造金融港,在技术信息服务方面提供服务,建立差异化的定位。加强金融中心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联动功能;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线上服务,改善用户体验;优化金融生态,集中优势资源。

孙世芳(经济日报内参部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的公布标志着三地发展从省级战略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出了三地发展要走集约发展之路,重点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深化改革,严格控制增量,疏解存量,解决生态共建缺乏顶层设计规划、基层目标不明、整体优势未发挥等问题。从城市群建设的角度看,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构建合理的城市群建设,改变京津冀城市呈现出的“头重脚轻腰无力”、“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优化建设卫星城,建立多中心敞开式城市结构;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重新定义,开展城市废弃物的网格化处理,建立动态平衡、可持续、开放的城市群生态系统。

薛东阳(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发达国家实践表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主要交易形式发展为信用交易,信用将成为社会配置资源的主要依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有效推进京津冀发展技术开发一体化、产业结构一体化、旅游开发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质是信用配置在京津冀地区的转化,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要注重基础性环节,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三地信息平台信息应标准统一,扩大信息的使用范围,要重视三地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主导作用是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石,是第三方机构无法比拟的。同时要充分重视第三方中介机构的服务作用,提供具有参考依据的信用产品。

二、以创新协同带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

彭建强(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长):造成京津冀区域分化与区域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区域行政分割与各自为政,缺乏整体上的一体规划和统筹发展,缺乏利益协调与利益共享的合理分配机制。第二,统一规划和功能定位是自上而下指定的,以指令服从的方式贯彻落实,由此影响地方发展和地方利益,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差距是由规划定位造成的,还是指令造成的。第三,功能定位(责任分配)和资源配置(行政调配)统筹(一体)了,但总体收益没有实现统筹(一体)分配。要从根本上打破区域发展失衡困局,不是按行政区域而是按自然经济区域制定好、实施好跨行政区的整体规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关键是通过政府行为改革,创造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高国立:在科技创新与转化上,京津冀三地应该发挥比较优势,分工合作,形成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北京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城市,重点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北京周边的具有资源优势的津冀城市作为创新转化基地,负责科技创新的转化,例如河北保定、廊坊可以发展为新能源产业和数码产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培育基地。要加快建设一批京津冀地区的大中城市,缩小经济距离,构建有发展梯度的城市群。三地协同要有大局意识,合理分解首都的非首都功能,处理好北京周边的区县与河北周边的竞争关系。不仅仅局限在批发城等商贸企业的转移,更应加强北京中高端企业的转移,河北要超前选准率先承接的城市,聚焦重点协同领域,立足于开放的视野,促进三地协同。

高正平(天津财经大学原校长):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凸显,目前提出的解决方案收效甚微,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应收账款高、流动资金不足,致使小微企业贷款的坏账率高,因此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该从增加小微企业资本金、盘活小微企业现有资产两方面入手。借鉴美国、墨西哥等国较成熟的应收账款交易平台发展经验,中国短时间内建立全国统一的交易平台不现实,而过小的平台其影响力和实际服务能力弱,解决广泛存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收效小,不利于交易成本降低,因此可以尝试区域交易应收账款平台创新。交易平台的创新思路为:以符合标准的应收账款资产,依托互联网的市场化运作,会员化管理,使其在京津冀协调发展背景下在区域内政策、法规和关系协调方面发挥比较优势。关键点包括:(1)区域政策法规协调;(2)交易市场的运作机制;(3)管理制度。交易平台采取会员制运作方式,对交易标的、参与主体、运作流程、风险控制、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具体设置,平台注册应为真实信息,实现信息联通与共享,可由政府、企业、民资共同出资,经营目标介于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平台建设地点建议选择在天津,因为天津在应收账款方面经验丰富,人行征信平台都在天津,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中对天津的定位是金融创新实验基地。

王立国(天津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在金融协同创新的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的三地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完善对行业、市场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加大对风险的识别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加强各类金融牌照的分类监管,尤其是在跨境业务开放后,监管难度将加大,应建立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控,破解动态监管难题,实现全面有效的金融风险监管。强化外汇风险防范,尤其是对金融主体的监管,以大数据为依托,建立合规评价体系。防范非法资金的跨境、跨区流动,做好反洗钱、反恐怖资金监管工作。

三、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京津冀城乡协同发展

周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通过多案例的分析方法研究金融支农政策执行的悖论现象,发现金融支持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存在多目标、动机偏离、效果偏离等问题,最终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利就行、无利就不行,明显偏离忠实性原则的现象,金融支农政策被选择性执行。应对农村金融采取分类监管,对政策制定和监管部门分类考核,以照顾金融支农执行难度大的事实。在制定政策时,要制定分类、分区域、分层级的目标计划,以调和不同执行主体困难程度不同的问题。为缓解选择性执行,需要建立上层与中下层直接互动的信息基础。加强和完善对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监督,完善涉农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和会计审计工作。为改善倚重商业性金融支农本身存在的多元目标悖论,应考虑构建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建立合理分工、互为补充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重点是培育内生于农村社会经济条件的金融组织,如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供销社信用合作以及农村的互助金融组织,补足农信社商业化改革后的合作金融缺失,并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形成垂直合作、分工互补的关系。

丁振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农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承担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具备服务的基础,以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国家区域发展为战略,扶贫攻坚为主要业务,承担了一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要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银行的功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所面临的资金来源问题、风险补偿问题(长贷引发的资金流动性问题,粮储的价格下跌风险)、扶持政策问题、差别监管问题、规模控制问题,创新金融服务,从而更好地推进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发展扶贫攻坚等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促进京津冀城乡协调发展,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杨兆廷(河北金融学院副校长):从京津冀城乡协同发展的金融支持角度分析,京津冀城乡协同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国家发展战略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有中国如此规模的农村经济,房地产业发展不能带动中国发展步入中等发达国行列,相比较农村的吸引效应已经显现,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京津冀城乡协同发展中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培育农村新型企业家都需要金融支持,要明确农村金融发展的落脚点在于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要明确金融支持对象,要加强金融供给侧改革与创新,发挥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受信主体、期货市场、保险等主体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和作用,责权利统一,形成银行、企业、政府和个人担保抵押闭环硬约束系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考核金融机构第一还款来源偿还率和社会效益,三地共同建立农业发展基金、信贷担保机构、投融资平台,运用期货农业保险等金融工具创新农村金融模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五位一体”为重点,组织实施农业农村投资三年倍增行动,紧紧围绕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的总体要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扩大招商、创新驱动,引导更多的资源流向农业农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尹志超(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涉及京津冀39个区市县的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京津冀三地间及三地内部的家庭收入、财富、消费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家庭金融角度看,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缩小家庭金融差距,普惠金融发展对京津冀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从信贷规模、家庭支付方式、保险资产持有情况等金融普惠水平衡量指标来看,京津冀离共享经济较遥远,河北省在正规金融信贷、商业保险方面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即普惠金融发展空间较大。金融知识促进京津冀金融普惠,数据显示,三地金融知识水平的差异较大,其对于提高金融普惠水平影响也较大。金融设施差异较大,同样影响金融普惠水平。由此要普及金融知识释放家庭金融需求,增加金融服务设施提升金融供给,全面推行金融普惠鼓励家庭创业,推动社会扶贫和金融协调发展。

四、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实现路径

樊志刚(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及区域功能的定位,将推动区域内产业转移、生态共建、交通一体化建设,相关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将带来巨大的产业融资需求、绿色金融需求、零售金融需求,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金融机构应该充分把握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首先构建起高效的内部协同机制,打破传统管理体制下机构、部门、区域分隔,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统一战略引领下的高效协作发展新机制。金融机构从内部开展产品与服务创新、风险管理的创新、组织机构的创新,促进协同发展:产品和服务创新可围绕区域特色产品、综合服务方案、绿色金融创新等重点展开。风险管理创新应该围绕区域一体化风险管理、新型融资对象的风险研究、风险管理技术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创新等几个方面展开。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产生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很难由一类金融机构全面满足,各类金融机构协作共赢的空间广阔。要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间的协同合作,重点加强重大项目融资、公司债务重组、投贷联动、资产证券化、居民财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胡武阳(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从农村微观主体的金融需求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城乡经济金融发展差距大,因此要实现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立足于农村,应该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鼓励三产融合,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鼓励电子商务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加大农村金融创新,依托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完善已有的产品,增加新产品。

张建国(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近两年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规划和发展政策陆续公布,三地科技协同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一批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相继建立,区域内产业转移、技术交易规模不断增加,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联合科技攻关等迅速推进。河北省一区一带、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已经纳入规划发展,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首支协同创新投资基金完成注册,科技支行实现零突破。虽然京津冀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效明显,但三地间产业合作、利益分配、要素配置、人才创新、政策协同等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阻碍协同创新。应从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聚焦发力,在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国家全面创新试验区和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共同搭建创新平台。从强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力,高度分工创新研发,依托自身资源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从深化制度创新发力,整合现行的人才政策,建立京津冀区域流通的技术转移、科技咨询创新体系。从打造创新生态发力,创新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探索建立风险与收益共担的“投贷互补”机制。开展科技保险试点,鼓励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运用科技保险分散创新风险。探索试点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产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产品。

陈建华(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行长):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金融协同是重要内容,大有可为。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存在差距大的现实,在交通、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不到位,金融支持力度不足,金融产品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区域金融协同发展,应该注重金融差异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支持绿色发展项目,通过产品创新积极推动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

Focusing on Financial Reform and Innovation,Explor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ath——Survey of 2016 Forum of Coordinate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nternational Finance Research Center,Hebei Finance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金融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