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6-12-31刘玉菊

移动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计算机专业学院

刘玉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模式研究

刘玉菊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丽江 674100

信息化市场上需要的是会创新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这就给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多数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上都存在一系列问题,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关乎所培养的计算机人才的质量。因此,学校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做到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针对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究。

计算机;学校网络系统;实验教学;应用领域;发展

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已获得空前的发展,其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计算机教育从1994年到2003年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适应了信息化社会以及市场的需要,在不到十年时间,几乎所有的本科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在校学生约有10多万,绝对数量并不少,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推广普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学和实践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与科学技术在本科专业学生能力受到另外其他专业强有力的挑战,外因和内因造成从2002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热点,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2004年开始,其发展明显变缓,和国内众多高校类似,我校计算机专业也面临很多矛盾,但IT人才供应仍是世界范围的现象,我国2005年IT人才缺口也有42.5万人之多。

1 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电气信息类主干专业之一,培养的是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理论,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和基本创新能力,同时具备计算机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工程类技术人才。但是,目前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培养存在几个问题。

1.1 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大多数是向所属高校“看齐”,或者偏向高职高专教育,这样导致培养的学生没有特点,进入社会后,要么没有社会就业竞争力,要么就是能力的偏向性比较严重。鉴于此,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介于学科研究型和职业实用型之间,也就是既不能等同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职业实用型人才,也不能太向所属高校靠拢,要使培养的学生有自己特点,重点是要比所属高校培养的人才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

1.2 专业教学依靠所属高校

所有和计算机相关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无论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是否有用,学生都需执行规定学习过程,比如学生既要学习图像处理软件,又要学习嵌入式开发,还要学习软件程序设计。整个课程体系覆盖面广,虽然具有系统性但又不能面面俱到,独立学院的学生高考分数偏低,学习能力有限,任课教师几乎是根据本科教学体系来教学,因此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跟不上。目前,独立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基本没有通过市场调研,没有针对就业市场需要或企业具体需求来进行设定,课程设置和普通本科的培养体系几乎相同,缺乏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定制”培养方案,因此导致目前培养的学生毫无特色,理论基础比不过所属高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比不过高职高专学生。

1.3 专业培养模式单一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学分总数为180学分,各学期的课程安排紧凑,课程之间环环相扣,且大部分课程教学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对偏少,同时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钩,不利于学生实践和创新实用能力的培养。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现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解决工程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和计算思维能力,具体要求如下:(1)具备建立工程数学模型能力。具有运用数理知识以及工程知识解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工程问题、建立工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的基本能力。(2)具备抽象描述、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形式化证明、建立模型、实现类计算、实现模型计算等能力。(3)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具备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1]。 目前,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在高校教学中受到广泛重视,尤其将计算机应用到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面更是教研教改热点。齐向阳等针对创新理论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在创新性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赵莉萍提出了基于创新意识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实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大多强调对编程教学加强,而对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并不常见。本文强调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运用,从而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分析、设计、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也为将来扩展到各理工科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2]。

3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研究

针对江淮学院人才培养实际目标,进一步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为提高软件项目开发人才的专业后劲和攻克技术难点的能力,把“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和分析”的课程教学内容与ACM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进行联系,选择更适宜的部分竞赛题目为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或课程设计的题目,这类题目具有趣味性、实际应用背景。

把“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安排在课堂上和课后作业中,选编更多更适宜的有关计算机系统的随卡和随软件附带的OEM原始资料作为学习资料。

4 课程实践环节改革

由于计算机专业实践性强的专业特点,作为工程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就是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创建渐进式、与企业融合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1)课程实验环节:对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课内实验,在学校的专业实验室完成,主要由实验室教师和任课教师进行指导。(2)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环节:针对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设置课程设计和实习环节,在学校的专业实验室或者企业完成,主要由参加过企业实训、有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和聘请的企业资深工程师或项目负责人进行指导。(3)企业实训环节:在大学四年级实施,根据学生的职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合作企业进行,主要由企业的项目设计与开发人员进行指导。

5 结束语

由本文分析和介绍的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可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培养具有专业动手能力和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创新应用型独立学院学生的重要作用。

[1]姬如,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0-23.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 Yuju

Lijiang Teachers college, Yunnan Lijiang 674100

The need of information on the market is a practical technology talent innovation, it brings higher requirements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teaching; but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eaching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cultivate talents of computer courses in the computer. Therefore, the school must carry on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e teaching, achiev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practice and theory teaching,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practical teaching, and explores how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mputer; school network system; experimental teaching; application field; development

G642;TP3-4

A

1009-6434(2016)10-0006-02

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云南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师范生视觉素养》,项目编号:2014Y521。

猜你喜欢

计算机科学计算机专业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Privacy Preserving Solution for the Asynchronous Localization of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
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
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效教学方法浅析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