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秩序之争

2016-12-30

世界知识 2016年23期
关键词:亚投行中美关系气候变化

全球治理是奥巴马执政期间中美关系的重要新增角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庞中英教授梳理了过去八年中美在这一领域合作与交锋的基本线索。

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一项优先任务,奥巴马政府提升了小布什执政末期创设的二十国集团(G20)的地位,通过那一年在匹兹堡召开的峰会将G20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与此同时,为推进在竞选中提出的“无核世界”主张,奥巴马政府发起核安全峰会。这两大峰会挑战了西方七国集团的地位,却为中美协调合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新增多边框架,助推了中国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提升。

此后,包括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协调、应对气候变化、核安全等的全球治理合作成为中美关系的亮点,两国官方和学界更是把气变合作视为中美关系的“新支柱”。但这样的合作也并非易事,其间不乏基于不同利益和原则立场的分歧,对中美关系复杂性估计不足的奥巴马政府“爱恨交加”。但到了2014年,气候变化成为中美的共同挑战,气候治理成为中美共同利益,2014年11月《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2015年9月《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2015年底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巴黎协定》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开幕前夕,习近平主席、奥巴马总统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共同出席了《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

但同时要看到中美在全球治理上的冲突。在最近的历史上,围绕着治理与秩序总是充满了国际冲突。随着中国宣布要在全球治理中的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进入2013年,中国为引领全球治理改革开始发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银行,美国对中国在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之外“另起炉灶”的担忧表面化了。亚投行酝酿期间,奥巴马政府一度阻挠盟友国家加入,但从英国到德国,从新加坡到沙特阿拉伯,没有多少国家在乎美国的意见,纷纷做出了加入亚投行的决策,只有日本仍紧随美国身后抵制亚投行。阻挠亚投行未果被视为奥巴马外交的重大挫败,甚至引发了奥巴马政府外交决策圈的人事调整。

奥巴马任内,朝核问题由中美合作点滑向挑战。美国对朝实施“战略忍耐”,与朝保持特殊渠道的沟通,但却不愿放下改变朝政权的意图,同时与韩国在半岛不断开展大规模联合军演,对朝政策趋向失败,朝鲜的核导能力逼近对美国本土构成直接威慑力的“临界点”。在此情况下,美国向中国“甩包袱”的心态重新表面化,指责中国“不负责任”“管不住朝鲜”的论调在华盛顿又高涨起来。

猜你喜欢

亚投行中美关系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多赢共赢的好事情——“亚投行”探析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略论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