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研究

2016-12-30张洪军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信息中心会计师会计人员

张洪军

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研究

张洪军

会计信息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成熟、社会交易费用高等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与会计信息失真有关。由于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有必要研究对策措施加以防范。大数据、云计算即“大云”技术的运用,给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变革机会,也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陈年顽症”的“克星”。

一、会计信息失真及危害

会计信息是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人们通过会计信息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等会计单位主体本身,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我国会计领域屡禁不绝的顽症,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对国家经济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会计信息失真,简单地说就是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真实合法完整的可靠性原则,隐瞒事实真相或者公然违规编报会计信息,不能客观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不能正确地反映真实的经济活动和资金运动,所以极易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及相关决策。会计信息失真表现为会计凭证失真、资产计价失真、成本费用失真、往来款项失真、核算资料失真、经营成果失真、审计报告失真等。会计信息失真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认知和研判,关系到经济决策是否科学合理、正确有效, 给决策制定者带来诸多不确定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容易导致宏观决策与实际的偏离。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财会法制健全需要一个过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企业的会计信息一旦失灵,不仅削弱了国家财经法规的权威性,也会导致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出现重要偏差,甚至导致国家宏观决策与实际的偏离,导致国家重大投资的损失,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安定。

2.直接危害社会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正常发挥作用需要维护各种市场主体公平交易的秩序,市场交易必须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会计信息的质量十分重要。当前,会计市场中会计诚信问题依然是极大挑战。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无论是出于融资的目的还是逃税的目的,各种造假手段不断翻新,使得会计报告的数据不具有可靠性、真实性、有用性,不能正确反映经济活动。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更重要的是可能导致社会信用的损失,威胁市场经济秩序。

3.导致税收和国有资产的损失。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结果往往是将原本属于国家或集体或企业的资产据为小集体或个人所有。有的企业为了上市融资、获得贷款不惜财务造假;有的在会计报表上虚增支出,多列费用,少列收入,隐瞒利润,以逃避税收;有的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通过不实估价,压低国有资产价值,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

4.危害造假单位和会计人员自身。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会计法》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并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会计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5.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过审计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会计信息失真,传递错误会计信息,误导投资者的经济行为,损害相关各方利益,破坏投资环境,影响利益分配以及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助长腐败,诱发经济犯罪,甚至可能引发社会群体事件。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会计信息失真大体可以分为规范性失真、技术性失真和违法性失真三类。规范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规范不完善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既包括会计规范下生成的会计信息能否绝对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也包括会计规范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是否达到了目前供给能力的顶点。技术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会计工作需要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在会计人员素质较高的条件下,因技术性原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概率一般较小。

违法性失真是指有关单位或个人故意违反法律规章制度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也就是会计信息造假。

从以上三类会计信息失真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规范性和技术性失真主要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这类信息失真由于没有明确的利益导向,所造成的危害也相对较小,也容易被发现和纠正。违法性失真即会计信息造假则主要是由会计信息披露者主观因素造成的,有着通过操纵会计信息以便从中牟利的明确利益导向,舞弊手段很难被发现,结果往往误导相关利益者的经济决策,所造成的危害极大,也是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分析违法性失真的成因。

1.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减弱了震慑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大环境离不开政府法律法规、市场监督机制。当前,我国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现行《会计法》法律责任的安排,除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外,并没有涉及民事责任。而民事赔偿责任对造假者来说,将承担巨大的成本风险,震慑作用决不是行政处罚所能替代的。特别是有些市场主体,无论是公有经济还是私人公司,价值观没有正确树立,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制度对高级管理者激励和约束的不对称,业绩评价体系不合理,对于结果状态的偏爱和过程的忽视, 以及内部集权控制问题,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2.市场参与者不同的利益驱动极易产生利益冲突。收入分配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个体利益的不同,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由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东部与西部等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收入联系的紧密度低,对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不够,会导致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铤而走险,违反财经法纪做假账、设账外账、私设“小金库”,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治理结构和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经营者信息控制权的存在,则给经营者进行会计操纵甚至舞弊提供了机会。

3.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使监督缺位。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来看还存在着局限性,无论是追求业绩还是避税或者维护自身小利益,所有者、经营者、会计负责人利益诉求往往与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存在冲突。从外部监督来看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因为处于市场劣势地位,不正当竞争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使有些经审计的会计信息仍缺乏可靠性,不能有效发挥独立审计作用,政府审计也往往因力量不足而监督不到位。

4.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依然存在。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一些经营者和会计人员为追着利益对法律孰视无睹,法律观念极为淡薄,一些执法机构也往往有章不循,执法时随意性大,从而助长了部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朝量化方向发展。

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素质与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有很大的关系。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身份具有多重性,在履行职责时分别代表国家、所有者、经营者、员工等多方权益,当各种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难以抵抗领导权力压制。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算高,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妥善处理。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和对策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需要多措并举。除了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充分发挥问责处罚震慑作用、建立合法有效的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坚持各单位“一把手”的任期内绩效考核和离任审计制度等措施外,特别要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设立各级“经济信息中心”,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健全社会征信系统,确保各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审计报告和相关经济信息是唯一的,可以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一)加快建设各级“经济信息中心”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事业单位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软件系统处理财务事项和会计账务、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合法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按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内部稽查、核对,经过电子计算机软件系统处理,自动生成各种日记账、明细账,通过自动结账并汇总各科目总分类账、编制试算平衡表,根据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说明。各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和相关经济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直接报送上级相关部门。因此,有必要在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统计部门或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建设一个“经济信息中心”,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负责按月、季度、年度分类分块收取本辖区、本系统直属各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和相关经济信息资料,充分运用“大云”技术,进行分类、分项、分析和储存、备案,各企业事业单位报送的资料是唯一的,一旦输入“经济信息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备案加密后,任何人都不能修改。在这种情况下虚假会计信息就很难存在;因为“两套账”来回结转形成的虚假会计信息,期初期末余额不好衔接,长期虚假下去不可能自圆其说,经不起投资人、经营者、税务机关、金融机构和其它债权人相互核对。各级财政、税务、审计、证券、工商管理等部门和金融机构以及司法机关可以依法向同级“经济信息中心”直接免费调阅(或有偿使用)本辖区、本系统直属各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和相关经济信息资料,而不必要各自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再分别单独报送,确保各企业事业单位报送的资料来源是唯一的,从根本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舞弊、造假的可能性。

(二)注册会计师依法审计会计信息

各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和相关经济信息资料,如果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确认,由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或“经济信息中心”)依法统一招标委托独立审计业务,或由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中介代表”统一接受委托,从同级“经济信息中心”直接免费调阅(或有偿使用)本辖区、本系统直属各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和相关经济信息资料,依法统一招标委托独立审计业务,或恰当分类分级安排会计师事务所,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按照法定程序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面详细审计,书面通知被审计单位提供全面配合;并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对一个被审计单位的独立审计业务最多连续做三年,三年必须轮换,改由别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做。这样可以充分保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充分保证独立审计报告的质量。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在约定时限内完成独立审计业务后,应把独立审计报告和财务管理建议书直接报送本级“经济信息中心”,输入计算机系统加密储存、备案;独立审计报告和财务管理建议书也是唯一的,由使用人付费有偿使用,从根本上杜绝造假、舞弊、失真的可能性。

根据“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或“经济信息中心”)作为独立审计的委托人,应按照规定标准向中标的或受托独立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时足额付费,确保注册会计师依照约定按时取得合法收入。根据“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谁使用财务会计报告和相关经济信息资料及其独立审计报告和财务管理建议书,谁就应该付费;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或“经济信息中心”)可以通过向有偿使用各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各级各类使用人依法统一收费,确保“经济信息中心”的办公经费资金来源和周转;相关信息的使用人按规定标准付费后,才能有偿使用各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并负有保密责任。

(三)加快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建立真实、合法、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平台,是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提到一个战略高度来讨论。如果国家能够尽快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在县级以上各级政府依法建立一个“经济信息中心”这样一个唯一合法的会计信息平台,充分运用 “互联网+”系统和“大云”技术,就能够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大云”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这个“陈年顽症”的真正 “克星”,可以使企业摆脱目前“两套账”的无奈的境地,使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走出目前面临的“风险导向审计”和“审计抽样”等固有风险所造成的独立审计严重失误的尴尬局面。

各级政府部门、司法机关、金融机构等和相关投资人、债权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需要调阅本辖区、本系统直属各企业事业单位的相关信息,可以上网登陆或者到相应级别“经济信息中心”相关信息库办理调阅手续,依法按规定程序免费调阅和(按规定标准付费)有偿使用本辖区、本系统直属各企业事业单位的唯一合法的财务会计报告和相关经济信息资料及其独立审计报告和财务管理建议书,作为信息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确保调阅和使用相关信息来源是唯一的、大家看到的相关公开信息是一致的。各级用户可以依法有偿、放心使用唯一合法的财务会计报告和相关经济信息资料及其独立审计报告和财务管理建议书,实行按规定标准付费,就能够充分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使用真实、合法、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加快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信息中心会计师会计人员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素养提升策略思考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记者》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世界经济主要指标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世界经济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