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诗人生卒年补考*
——以顾豹文等八人为中心

2016-12-29朱则杰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诗人

朱则杰



清代诗人生卒年补考*
——以顾豹文等八人为中心

朱则杰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按照加速度的原理发展,至清代而达到极度繁荣。迄今仍有作品传世的清代诗人,少说也在十万人以上,超过此前历代诗人总和的若干倍。但他们的生卒年,目前能够现成查到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日后像编纂《全清诗》以及地方诗歌文献之类,这都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从有关原始资料不断补充考察清代诗人生卒年,的确很有必要。现在以顾豹文等八人为中心,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清诗;诗人;生卒年;顾豹文

历史人物的生卒年(包括更为具体的月日乃至时辰),既是人物自身生平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某些文献借以排序的一种指标。历代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作过大量研究,并且编有不少专项工具书。其中关于清代的人物,目前著录最为丰富的,是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江庆柏先生编著的《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共收25000人左右。但是,有清一代,人口最高峰时曾达到四亿多;前后近三百年时间,曾经活动过的历史人物更加不计其数。虽然其中绝大多数人物已经彻底烟消云灭,但在各个领域留有某种痕迹的人物,仍然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即以迄今仍有作品传世的诗人而论,少说也在十万人以上。而他们的生卒年,目前能够现成查到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日后像编纂《全清诗》,这就会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此,笔者拟乘读书之便,在这方面陆续做一些增补。本篇所考,以顾豹文等八人为中心。

一、顾豹文(1618-1693)

顾豹文,字秀蔚,号且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进士,官至御史。吴颢辑、吴振棫重订《国朝杭郡诗辑》,卷一录有其诗,小传并称其曾经有过《世美堂集》。①吴颢、吴振棫:《国朝杭郡诗辑》,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钱塘丁氏刻本,第19b页。

吴颢玄孙、吴振棫孙——清末民初吴庆坻所撰《蕉廊脞录》,卷六“杭州顾豹文冢”条记载:

杭州陆军协司令部,筑营于馒头山上。山旧名吴家山,其地多茔墓。内有面东一穴,圹坚固逾常。力破而入,棺木完好。棺上红帛铭旌,金书“敕授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晋封奉政大夫讳且□(按此字已模糊)顾公之柩”凡二十五字。冢内有砖刻铭一,文曰:“康熙三十一年岁次壬申,癸丑月二十七日寅时,先侍御易箦自铭。……康熙四十三年岁次甲申,十二月丙子日,不孝男之珽泣血百拜敬书,藏于吴家山之茔域。”按:顾且庵名豹文,《杭州府志》有传,先高祖《杭郡诗辑》录其诗。②吴庆坻:《蕉廊脞录》,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71页。

这按照今天流行的说法,是发现了出土文献。据此可以确切知道,顾豹文的忌日为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日(公元已入1693年,2月1日)。

又顾豹文享年为75岁,各处记载很多。例如《国朝杭郡诗辑》所附诗话,就说他“家居二十六年卒,年七十五”。①吴颢、吴振棫:《国朝杭郡诗辑》,第20a页。按照古人以农历虚岁计年龄的习惯,顾豹文当出生于明末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

关于顾豹文的这个生年,还能够找到不少佐证。例如独孤微生《泊斋别录》有一篇《顾且庵六十寿序》,②独孤微生:《泊斋别录》,《四库未收书辑刊》第5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30册,第511-512页。据题注乃作于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王嗣槐《桂山堂文选》卷一又有一篇《顾且庵侍御七十寿序》,叙及“今丁卯五月,先生年七十矣”,③王嗣槐:《桂山堂文选》,《四库未收书辑刊》第7辑,第27册,第86页。“丁卯”则为康熙二十六年(1687)。这两处逆推,顾豹文的生年同样都是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可以确信无疑。并且由王嗣槐“寿序”,还可以进一步知道顾豹文出生的月份。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曾经依据《顺治十二年乙未科会试进士履历便览》,定顾豹文生年为明崇祯三年庚午(1630)。④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24页。这与真实情况相比,可知顾豹文当时竟有意少说了12岁。假如后人不察,以此为基准再结合享年来推算卒年,那么顾豹文的生活时段也就会被整体后移12年。

附带关于顾豹文晚年家居的年数,上引《国朝杭郡诗辑》说是“家居二十六年卒”。但是,王嗣槐“寿序”,开头就说顾豹文“乞假归里门者二十有六年”,而当时却还只有七十岁。清末丁丙辑《武林坊巷志》“东西坊·二”所属“竹竿巷”条录有康熙《钱塘县志》顾豹文本传,有关叙述说:“豹文……遭内外艰,引病乞休,时年仅四十有九。……家居几三十年……卒年七十有五。”⑤丁丙:《武林坊巷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册,第268-269页。这里三个数字联系起来考察,顾豹文49岁那年应该是正式办理“引病乞休”的手续,而实际上其前就已经因为丁艰而“乞假归里门”数年之久。《国朝杭郡诗辑》很可能是受了“引病乞休,时年仅四十有九”与“卒年七十有五”的误导,而忽略了中间的“家居几三十年”,又偏偏王嗣槐该寿序有“……二十有六年”的近似表达,所以才会说“家居二十六年卒”。

二、姚文焱(1623-1690)

姚文焱,字彦昭,号磐青,安徽桐城人。康熙八年己酉(1669)举人,曾官江苏长洲教谕。沈德潜等辑《清诗别裁集》卷八即选有其诗,⑥沈德潜等:《清诗别裁集》,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上册,第140页。并曾经有过自撰诗歌别集。

姚文焱系姚文燮的胞兄,并且还是姚文燮从事诗歌创作的启发者。姚文燮《无异堂文集》卷一《薙簏吟自序》开头就说:“记余六龄时,兄彦昭十龄即能诗,余津津向之。”⑦姚文燮:《无异堂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06册,第88页。考姚文燮出生于明天启七年丁卯(1627)。⑧参见拙作《〈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姚孙森等十位安徽籍作家为中心》第2条,载《古籍研究》第61卷,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年版,第258-259页。姚文焱年长四岁,则其出生应在天启三年癸亥(1623)。

此外,汪孔丰先生博士学位论文《桐城麻溪姚氏家族与桐城派兴衰嬗变研究》,上编第二章《从移民之家到海内世家:麻溪姚氏的发展历程》第三节《麻溪姚氏文学世家的繁盛(十一世~十六世)》第二部分《十二世》,于姚文焱名下注有生卒年——不但生年正合,而且还有卒年“1690”(即康熙二十九年庚午)⑨汪孔丰:《桐城麻溪姚氏家族与桐城派兴衰嬗变研究》,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63页。。

三、释晓光(1643-?)

徐逢吉《清波小志》,卷下有这样一条记载:

僧晓光如晦《游南屏》诗:“手折莲花结净因,南屏洞壑可为邻。伤心何日沉楼橹,屈指今年又甲辰。铸错空劳六州铁,投竿难觅五湖莼。袈裟染尽无穷泪,满地蓬蒿不见春。”自注:“云南人,年八十有二,雍正二年行脚来湖上,题此。”予在南屏御碑亭上见此诗,记而录之,终莫测僧为何如人也。①徐逢吉:《清波小志》,《清波小志(外八种)》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3页。

这里提到一位方外诗人释晓光,字如晦,云南人。雍正二年甲辰(1724),行脚而来到浙江杭州西湖,在南屏山一带的御碑亭上题写了一首七言律诗,时年82岁。据此逆推,其生年乃在明末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

释晓光的这首诗歌,特别点出甲子一周六十年之前的那个“甲辰”,也就是康熙三年(1664)。该年南明永历朝兵部尚书张煌言被清兵捕获,英勇不屈,慷慨就义,即葬在南屏山下。诗歌所谓“何日沉楼橹”等等,都是就此而言,缅怀英烈,慨叹明朝政权的彻底灭亡。作为一个方外之人,却如此不能忘怀世事特别是60年之前的史事,可以想见释晓光的民族感情之强烈。这如果放在易代之初因亡国而寄迹方外的诗人那里,自然不足为奇;而直到雍正年间还有这样的方外诗人,就无怪乎徐逢吉感慨地说“终莫测僧为何如人也”了。

但也正是靠了徐逢吉的“记而录之”,使我们还能够读到这样一首僧诗,并大致知道作者的若干情况。这无论对研究清诗、僧诗、云南作家诗、杭州西湖诗、以及悼念明朝灭亡、凭吊爱国志士的诗歌,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寿于敏(1760-?)

寿于敏,字春亭,浙江诸暨人。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举人,曾官汤溪县教谕。潘衍桐辑《两浙轩续录》,卷二十六选有其诗,②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685册,第766页。小传并称其曾有诗集《自鸣诗草》。

寿于敏友人陈其元撰《庸闲斋笔记》,卷七“寿春亭之诙谐”条叙及:

咸丰纪元[辛亥,1851],太守和君龄府试,忽以命先生。先生大喜,向上揖谢,曰:“太尊知我尚属有用之材,不是全废之物。”众皆失笑。于是端坐堂上者竟日,不稍跛倚。时先生已九十二岁,人咸服其精神之健焉。③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71页。

据此逆推,寿于敏当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

关于陈其元,中华书局点校本《庸闲斋笔记》所添《前言》称其“生于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④同上,第1页。而原书多处叙及作者年龄,例如自序署款就说:

同治十有二年,岁在昭阳作噩[癸酉,1873],斗指南,庸闲老人漫识于行苇堂,时年六十有二。⑤同上,第2页。

据此逆推,陈其元当出生于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点校者没有注意到古人习惯于按农历虚岁计年龄,于是采用净减的方法,所以导致了这个错误。

五、汤锡蕃(1775-1814)

汤锡蕃,字昼人,一作昼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吴振棫辑《国朝杭郡诗续辑》,卷三十六录有其不少诗歌。⑥吴振棫:《国朝杭郡诗续辑》,光绪二年丙子(1876)钱塘丁氏刻本,第22a-25b页。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二“频罗庵挽寿联”条开头叙及:

山舟学士所撰挽、寿联极多,兹择其尤者敬录之:“四十年生有自来,身到蓬瀛天遽召;三千里殁而犹视,心伤桑梓母何依。”(挽汤昼人妹丈,辛未庶常,甲戌未及散馆,没于京师,年四十,生母犹在堂。)⑦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75页。

所说“频罗庵”,是梁绍壬曾伯祖梁同书(山舟其号)的室名。其为妹夫汤锡蕃而撰的挽联,自注同时交代了他的生卒年:“甲戌”为嘉庆十九年(1814),汤锡蕃谢世,享年40岁;据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至于这里的享年40岁,从挽联的正文、自注反复出现而未加任何特别说明来看,应该属于实指而非泛言。

六、周芳容(1780-1831)

钱泳《履园丛话》卷五《景贤》最末一条“书周孝子事”,①钱泳:《履园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上册,第135-143页。叙述周芳容千里寻父骨的事情,十分感人。有人将其节编为《芳容至孝》,并收入初中语文课本,作为宣传孝道以及文言文教学的材料,更加传播广泛。

周芳容不仅“至孝”,而且多才多艺。徐熊飞《白鹄山房文钞》卷二《周铁岩风木庐诗序》曾说:

铁岩精绘事,善八分书,诗之清妙又如此。分其才艺,皆可坐致盛名。而况孝行之笃,有以成其不朽哉?其为必传无疑也。②徐熊飞:《白鹄山房文钞》,《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70册,第294页。可见周芳容(铁岩其号)精于绘画,擅长隶书,并且还曾经有过诗集《风木庐诗》。因此,像陈炳华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今书画名人大辞典》,其中就有“周芳容”的条目。③陈炳华:《中国古今书画名人大辞典》,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77页。

不过,正如《古代上海艺术》第三章第五节《清朝上海的书法》将周芳容放在该节最末第六部分《清朝时期上海生卒、活动时间不明的书法家》一样,④孙杰:《古代上海艺术》,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4页。世人对周芳容的生卒年似乎都还不清楚。而就在《履园丛话》该条开头部分,曾经叙及:

其父文荣,弱冠游楚。……后八年,楚中移文至华亭,则客死归州官舍矣,实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九月十七日也。时芳容已十四岁……⑤钱泳:《履园丛话》,上册,第135页。

据此逆推,则周芳容乃出生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又池秀云先生编撰《历代名人室名别号辞典》增订本“铁岩”条说:

周芳容,字扬芬,号铁岩,清华亭籍,后寓浙江乍浦。佣书、画,得资养母。卒年52岁。⑥池秀云:《历代名人室名别号辞典》,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792页。

如此结合周芳容的生年推算,其谢世应该在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惜乎此条资料原始出处不详。

七、华文椃(1795-1831)

前及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四“艮心居士”条大略说:

艮心居士,舅氏华荔生先生别号也。先生讳文椃,字绣之,号荔生,又号冬玉。行九。少余二岁。幼与余同学。不屑沾沾于帖括,因改习名法度支,顾亦以繁重厌弃之。因小就书记,游江西,游广东,游浙江。虽各有际遇,而糊口之外,内顾维艰,以故郁郁不得志。辛卯之冬,以患发疽,卒于象山县署,时年甫三十七。无子,以兄子为嗣。生平好吟咏,所存不多。没后,为收其遗稿,残笺断楮,多半漫糊。《感怀》云……又绝句云……皆可诵也。⑦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第178页。

这相当于一篇完整的诗人传记。后来丁申、丁丙兄弟合辑《国朝杭郡诗三辑》,将华文椃录在卷三十五,⑧丁申、丁丙:《国朝杭郡诗三辑》,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刻本,第17a页。小传以及所附诗话、所选作品即都是依据此条,并明确添有籍贯浙江“仁和人”。

不过,此条关于华文椃的生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华文椃谢世的“辛卯”,为道光十一年(1831);据“年甫三十七”逆推,华文椃应该出生于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而梁绍壬出生于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⑨《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有著录,见第735页。另外可参拙作《清代女诗人生卒年丛考——以潘正心、黄巽、岳筠为中心》第2条其妻“黄巽”末尾附记,将载《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华文椃既然小于梁绍壬“二岁”,则又似乎应该出生于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曾见前及丁丙辑《武林坊巷志》“东西坊·二”所属“竹竿巷”条据《道光辛巳恩科浙江乡试同年齿录》录有梁绍壬的履历,那里按照一般有意把年龄往小里说的习惯,将其出生时间写为“乾隆癸丑年[五十八年,1793]三月二十四日生”;①丁丙:《武林坊巷志》,第7册,第247-248页。如果照此计算,华文椃倒刚好小于梁绍壬“二岁”。另外根据文字校勘的经验,这里的“二岁”之“二”为“三”字刊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不宜以该种说法作为正取。

八、释续遁(1798-1821)

邓显鹤辑《沅湘耆旧集》,卷一百九十七所录第一家为释续遁诗34首,小传说:“续遁字石舟,湘潭人。年二十四卒。诗人张谦庵刊行《三僧遗诗》之一也。”又节引张礼(谦庵其字,或作号)《三僧遗诗序》:

“三僧”者,一涤尘,一石舟,一漱石,皆余及门先后诗弟子也。涤尘殁于嘉庆辛未,才十六龄;石舟殁于道光辛巳,仅廿四岁;漱石则五旬未满,一旦先徂,呜乎恸哉!②邓显鹤:《沅湘耆旧集》,长沙:岳麓书社,2007年版,第6册,第612页。

这里前两人都同时交代有卒年与享年,生年则可以逆推:其一释觉慧(涤尘其字),生于嘉庆元年丙辰(1796),卒于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享年十六岁;其二释续遁,生于嘉庆三年戊午(1798),卒于道光元年“辛巳”(1821),享年二十四岁。

关于释觉慧的生卒年,今人有关著作如寻霖、龚笃清两位先生共同编著的《湘人著述表》“释觉慧”条,已经标注为“1796-1811”,③寻霖、龚笃清:《湘人著述表》,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版,第2册,第1142页。或即据此推算而来;但同书“释续遁”条,生卒年却仍然阙如,④同上,第2册,第1144页。则应当据此予以补充。

【责任编辑郑慧霞】

作者简介:朱则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诗歌。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YJA751074)、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136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3NDJC024Z)同名“清诗续考”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诗人
访谈:和诗人一起进入诗歌的梦
诗人的书画
诗人的书画
最帅的诗人
“诗人”老爸
愤怒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人与花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