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期海外游学项目实施效果调查和建议

2016-12-28许伟明林亭秀王欢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30期
关键词:效果评估

许伟明+林亭秀+王欢

[摘要] 目的 以中国-奥地利-欧盟暑期学校为例,调查短期海外游学项目实施效果,并据此提出相应建议。 方法 采用纸质版和电子版本自填式问卷,对2016年中国-奥地利-欧盟暑期学校以及2012~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参与过该项目的学生进行调查。采用频数对参与者的参与目的与收获、活动评价、活动建议进行统计。 结果 100名参与者(占总体人群的77.52%)接受了本调查。受访者认同通过参加此项目“提高了外语应用能力”“开阔了视野,体验了当地文化”“增强了沟通能力,结识了新朋友”“接触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对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满意度均较高。 结论 中国-奥地利-欧盟暑期学校项目实施效果良好。对开展类似的短期海外游学项目建议兼顾游学的学术专业性,注意进一步提高授课质量,加强沟通与交流。

[关键词] 短期海外游学;效果评估;社会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 R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0(c)-0064-04

[Abstract] Objective Taking China-Austria-EU summer school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short-term overseas tour,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Methods Participants of 2016 China-Austrian-EU summer school, as well as students from Graduate School of 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who attended program from 2012 to 2015, were both investigated by use of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survey. Frequency was used for statistics of the participation purpose and harvest, activity evaluation and suggestion in participants. Results 100 participants (77.52% of the total amount) were included in this survey. Through the program, they thought their own abilities or experiences were enriching as follow: language competence, culture experience,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thinking or teaching style. Furthermore, highly compliment was obtained on the contents and forms form this summer school program.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China-Austria-EU summer school is desirable. Most of all, more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specific major, more attention can be paid to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further effort may be made on mutual communication is also suggested in this research.

[Key words] Short-term overseas study tour; Effects evaluation; Sociological research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1],短期海外游学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教育模式(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2]在越来越多高校中广泛开展[3-4],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起到了良好效果[5-6]。中国-奥地利-欧盟暑期学校(以下简称“本项目”)由欧亚太平洋学术网和奥地利萨尔兹堡大学中国学生中心联合举办,希望给中国学生创造接触异域文化的机会[7]。本研究拟以该项目为例,从参与者角度评价其实施效果,并为更好地开展此类项目提出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6年各高校参加本项目以及2012~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参与本项目学生,且同意参与本调查者。

1.2 方法

参考对外交流项目实施效果问卷条目[8-9],经问卷研制核心工作小组反复讨论,形成“中国-奥地利-欧盟暑期学校”项目反馈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参与目的与收获、活动评估及建议,共4部分。其中,参与目的与收获从外语应用能力、开阔视野与体验当地文化、增强沟通能力与结识新朋友、接触不同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等角度设问;活动评估从行程安排、理论课程、文化交流类活动、参观游览类活动、经费等角度设问。针对2016年参与者,于项目结束前1周(2016年8月)发放纸质版问卷;针对我院2012~2015年参与者,于2016年7~8月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测评、投票平台——问卷星调查。为保证结果可靠性,每份电子问卷限定为同一设备只能提交一次。无论纸质版还是电子版问卷,填表前均向调查对象做必要的解释说明。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整理数据,利用SPSS 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频率统计。

2 结果

2016年各高校参加本项目者共84人,2012~2015年我院参与共45人,故研究总体为129人。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03份,收回102份,问卷回收率为99.03%,其中,2份问卷不完整,余100份问卷均完整,故有效而完整问卷共100份。受访者占总研究人群比例为77.52%(100/129)。

2.1 受访者一般情况

100名受访者中,女性82人。从参与年份来看,2012~2016年均有同学参与本调查,其中,2012年6人,2013年5人,2014年9人,2015年15人,2016年65人。超过一半同学(54人,占54%)参加本项目时是其第1次出国,另有29名同学是其第2、3次出国(占比29%)。从所在院校来看,我院受访者最多,为37人,其外,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其他12所高校同学也有参与。从受访者正在攻读学位来看,本科45人,硕士研究生44人,博士研究生11人。从参与者专业来看,医药相关专业41人,其余同学从事法律、语言等多个领域。

2.2 参与目的与收获

受访者参与本项目主要目的(多选题),94%参与者响应“开阔视野,体验多元文化”,53%参与者响应“培养外语应用能力”,51%参与者响应“增进思想交流、结交新朋友”,23%参与者响应“为以后出国留学做准备”,11%参与者响应“增长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预期目标实现程度方面,75%受访者认为“基本符合”预期目的,15%受访者认为“完全符合”预期目的,另有8%和2%受访者分别认为“稍微不符”和“完全不符合”。在具体的活动收获方面,大多数受访者表示自己“开阔了视野,体验了当地文化”“增强了沟通能力,结识了新朋友”“接触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提高了外语应用能力”,持非常同意和同意的积极态度者分别为98%、80%、75%和57%。见表1。

2.3 活动评价

在影响活动效果因素中(多选题),79%参与者响应“活动行程和内容”,66%受访者响应“主办方的组织管理水平”,54%受访者响应“行前的辅导与准备”,51%受访者响应“食宿及服务条件”,42%受访者响应“课程的师资及教学质量”。关于行程安排紧张程度,认为“非常紧张”和“有些紧张”的人数(44%)多于认为“比较轻松”和“轻松”(20%)者。经费方面,2%受访者认为“一点都不困难”,33%受访者认为“不困难”,42%受访者认为“一般”,21%受访者认为“困难”,2%受访者认为“非常困难”。参与者对活动评价满意度较高,见表2。

2.4 活动建议

在活动建议部分,针对“是否同意增加与专业相关的交流内容”,21%受访者认为“很同意”,49%受访者认为“同意”,持“一般”态度者为22%,另有5%受访者“不同意”,3%受访者“很不同意”。其中,针对41名医药相关专业同学设置“是否同意增加与医药专业交流的活动”问题(多选),92.27%受访者赞同“参观国外的医院、中医诊所、中药房等医疗服务机构”,75.61%希望与当地医药协会进行交流,73.17%受访者赞同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医学或替代医学中心进行交流,58.54%受访者同意参观医药文化展览或博物馆,58.54%受访者赞同访问当地的孔子学院或中华文化交流中心。在开放式问题“您对本次活动其他建议”部分,56.1%受访者进行了反馈,其主要反馈包括:①行程安排过紧,希望能在非常有意义的城市呆更长时间;②希望增加语言、礼仪等方面出国前学习和培训;③希望能与当地人包括普通民众有更多接触机会,建议采取住宿在当地家庭方式;④增强不同学校、老师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⑤增加能提高学术能力的活动。

3 讨论

3.1 项目实施效果及原因分析

在预期目标的实现方面,绝大多数(90%)受访者认为“完全符合”或者“基本符合”其预期目的。在具体的活动收获方面,大多数受访者表示自己“开阔了视野,体验了当地文化”“增强了沟通能力,结识了新朋友”“接触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提高了外语应用能力”[10],持非常同意和同意的积极态度者分别为98%、80%、75%和57%。可见,本项目实施效果良好,参与者收获颇丰。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主办方精心设计游学行程。游学期间,笔者有幸采访了活动主办方——萨尔兹堡大学中国学生中心主任Mag·Judith C·Suchanek,她谈及“给学生创造机会去接触异域文化,而且从更深层次、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不同的文化,促进自我反思。这绝对有别于普通的旅游和观光。”因此,整个活动过程中,访学团均是访问欧洲历史上颇负盛名的文化名城。比如奥地利萨尔兹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故乡,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人类文明保护区[11];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传统和艺术的宝库[12];又如德国海德堡,拥有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海德堡大学,至今仍然是科学与艺术的研究中心[13]。除了考察参观外,主办方还设计了哲学、历史等囊括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课程。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参与者能加深对不同文化和不同行为方式的理解,减少跨文化交际中不必要的摩擦和误会。从本调查也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授课方式和内容较为满意。

其次,充分准备也是取得良好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以我院为例,在组织学生参加暑期学校之前,在开学初就把本项目作为入学教育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活动申请者,举办面试会进行筛选。出发前,还组织专门的协调会,组织往届同学与参与者进行生活准备、游学知识储备交流。

大多数参与同学出国经历不多也可能影响对活动的评价。54%的同学参加本项目为其第1次出国,另有29%的同学是其第2次或者第3次出国。出国经历不多会对国外抱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14],渴望接触异域文化,处在跨文化交流的“蜜月期”[15],可能会影响参与同学对活动实施效果的评价。

3.2 对中奥暑期项目的建议

为更进一步提高活动效果,参与者切身的反馈和建议值得关注。海外游学项目还可进一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在保证开阔视野前提下,聚焦在1~2个专业领域进行深入探讨[16]。鉴于参与者超过一半为硕、博士研究生,大多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在游学中可适当考虑增加相关专业课程。如本研究针对医药专业同学进行的调查,多数参与者对与医药相关的机构抱有强烈的交流欲望,这与其他研究得出结论一致[17]。对应地,在这些专业相关高校适当延长行程,也能让行程不会如此紧张[18]。二是,授课语言应力争让参与者觉得有趣易懂,参与者自身也应做好相应准备。本次游学,英语并非本国母语,授课教授也并非全部精通英语,这就要求参与者在语言方面做好充足准备。可以有意识地对参与同学进行语言培训,让参与者在陌生的文化情境中更加自如[19]。三是,进一步丰富交流方式。交流的对象不仅是领队与同学之间,也包括同学与同学之间,甚至可以组织不同的学校团体之间的活动。当然,参与者更关注能有机会与当地普通民众深入交流[20]。

当然,在经费方面,部分同学觉得费用偏高,活动组织方可尽早确定行程,以方便学生利用互联网等提前订购机票,从这些弹性费用等方面尽可能减轻经济压力,以为部分渴望参加但又无法承担费用的学生提供机会[21]。

3.3 本次调查的优势及不足

本次调查共有77.52%总体人群参与到调查中,几乎涵盖了2016年参与本项目的所有高校,较高的人群受访比例保证了本次调查可靠性和全面性。本调查最后开放式反馈中,56.1%的受访者进行了反馈,侧面说明本调查得到了参与者积极响应。但也要看到,由于研究经费、人力成本等限制,本调查无法对其他类型海外访学进行更广泛调查。要进一步了解不同游学项目的实施效果,更大样本、更严格的社会学调查有待进一步开展[22]。

3.4 结论

中国-奥地利-欧盟暑期学校实施效果良好。对开展类似短期海外游学项目建议兼顾游学的学术专业性,注意进一步提高授课质量,加强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阴琰.我国高校教育的国际化之路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7):15-16.

[2] Sachau D,Brasher N,Fee S. Three models for short-term study abroad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10, 34(5):645-670.

[3] 吕锡於.大学生新兴自主教育方式——海外短期游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36):71-71.

[4] 周定财.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5(5):37-40.

[5] 董红梅,程伟华,姚红,等.海外修学旅行对提高学生国际化视野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作用[J].中国农业教育,2010(1):30-32.

[6] 张蕾,李晓佳,杜伟伟,等.做好短期境外交流项目培养医学生的全球视角[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2,25(6):409-411.

[7] Eurasia-Pacific Uninet. Chinese-Austrian EU Summer Schoo [J/OL](2016-09-12). http://www.eurasiapacific.net/summerschools/index.php. [2016-09-12].

[8] 张妍,青玮.国际化背景下北京市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5(2):33-36.

[9] 项凡.国际游学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8):144-145.

[10] 李艳.浅析跨文化体验的途径和面临的问题[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127-130.

[11] 桔猪.萨尔兹堡:和莫扎特聊聊天握握手[J].旅游世界,2013(6):132-133.

[12] 龚铁鹰,李玉祥.漫游在文艺复兴之城——佛罗伦萨印象[J].中华遗产,2006(1):115-125.

[13] 周丽华.海德堡大学的学术传统[J].高等教育研究,2005, 26(6):96-101.

[14] 张维. A Brief Study on Culture Shock over Overseas Students and the Solution to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s[J].海外英语,2014(23):219-220.

[15] 王玉.“美国蜜月”—中国青少年国际游学团中的中美跨文化交往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16] 高岩.大学生对海外访学的教育期待[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12):165-166.

[17] 仇峰,王婷婷,龚慕辛,等.现代医学背景下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中医药文化游学活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5, 33(21):16-18.

[18] 林心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学院校学生国际化培养的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5.

[19] 邵有学.游学英语的实施策略及其分析[J].民族论坛,2009(9):55-57.

[20] 周婷.海外游学项目跨文化沟通问题和解决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21] 黄兴.地方高校推进学生国际交流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2(7):51-53.

[22] 高永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71-78.

(收稿日期:2016-09-01 本文编辑:程 铭)

猜你喜欢

效果评估
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效果评价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成果评估
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策略探讨
“互联网+”与电路教学的优势整合
浅谈不可移动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的清洗
医疗行业百度推广的策略研究
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一种远程控制的广播频段监测接收机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