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类人才培养中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研究

2016-12-28李高扬

当代经济 2016年23期
关键词:工程师伦理案例

李高扬

(华南农业大学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工程类人才培养中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研究

李高扬

(华南农业大学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本文从专业交流平台构建、学生资源库自建、工程伦理教学方向选择等方面探讨了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方法,以期培养出更多既具备深厚广博的专业知识,又能自觉担负起人类健康、安全和福利等责任的优秀工程师。

工程类;人才培养;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研究

目前工程类人才培养过程往往注重工程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和实用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与工程紧密相关的道德伦理培养。工程伦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在当今社会对于约束工程师的某些行为活动至关重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产生不良的工程后果。因此,这种只注重专业能力的卓越而忽视伦理道德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工程类人才对于工程伦理意识的淡漠、缺失甚至错误,使得工程类人才培养过程迫切需要加强工程伦理教育。

一、国内外工程类人才培养中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分析

1、国外现状分析

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课程中已经开始了工程伦理教育;80年代美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建议应将伦理教育内容纳入所有需要鉴定的工程教育计划中;1994年,美国工程教育协会、国家科学基金会等开始倡导工程师的伦理问题须纳入工程教育之中。加拿大的工程伦理教育主要通过面向全校工科生开设公选课。由于工科生在取得学位之后需要参加执业工程师资格考试,而工程伦理是此次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虽然工程伦理不是以必选课的形式开出,但是每个学期选课的学生都特别多。日本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体系,将社会学、伦理学等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和研究生阶段,非常重视跨学科、跨专业的素养教育,强调多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培养。德国非常重视社会继续教育对工程师的影响作用,主要借助社会继续教育推进工程技术和工程伦理教育的相互融合。

2、国内现状分析

与国外相比,我国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相对较晚,很多工程伦理教育理论体系与实践还很不成熟,急需要向学生讲授工程职业规范、职业操守、伦理准则等方面的知识,否则,学生普遍有一种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只要学好专业技术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到工作实际就行了,而对相关的职业道德、人文常识、伦理规则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目前,在工程实践中,已经逐步凸显缺乏工程伦理教育的弊端,不少学者强烈建议应该将工程伦理课程作为工程类人才培养的必选课程,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目前国内也只有极少数重点高校为本科生开设了工程伦理公共选修课。另外,在开展工程伦理的教学研究工作需要更多的一线工程人员参与进来,因为一线工程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将工程伦理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否则单纯让一些理工类高校的人文社科教师担任工程伦理教学,也只是按照课本内容照本宣科,介绍些理论知识,难以对工程伦理具有更加深层次研究,也就很难对学生进行更加的深刻教育。

二、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的方法研究

随着各种工程致使的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频繁呈现,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这一问题,采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思路,一手抓工程技术教学,一手抓工程伦理教育,从而培养既具备深厚广博的专业知识,又能自觉担负起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福利责任的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的工程师。

1、工程伦理教育需要工程类专业教学的接力

针对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升工程类人才工程伦理素养仅靠公选课的力量是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工程类专业课程中增加工程伦理相关内容。

一方面,公选课力量有限。公选课的师资力量及授课面均有限,不能惠及所有工程类学生。另外,公选课的任课教师受限于自身的工程背景,对于其他工程不够熟悉,不能从深层次挖掘工程伦理元素。因此,本文提倡在工程类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添加工程伦理相关内容,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受到专业教师在工程伦理方面的耳濡目染。引导学生能够对社会问题包括工程质量问题、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问题、工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问题等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必须区分工程伦理与科学伦理。专业教师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时传统做法是把科学领域的道德规范比如追求真理、求实严谨等照搬到工程师身上。本文把工程伦理与科学伦理区分开来,科学伦理主要培养对科学真理追求的态度,而工程伦理则要复杂得多。这是因为工程存在于复杂的社会系统中,是联结科学与生产的纽带,工程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等特性都蕴涵着丰富的伦理内容。例如,工程师大多在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等级制度较为严格的正式组织里工作,工程师与雇主之间的关系是惟命是从、惟利是图,还是坚持职业操守、保护公众安全等该类问题异常突出。因此,专业教师应当切实把握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点,培养出能够克服功利主义,能够担当社会责任的卓越工程人才。

2、创造交流平台或借助其他平台,尽可能丰富任课教师各类专业知识

由于工程伦理涵盖的工程种类非常多,选课学生也来自不同类型的工程专业,将来所从事的工程也各不相同。但是目前工程伦理任课教师知识背景有限,所授课的案例多取材于自身专业领域,虽然各种工程所带来的伦理问题是相通的,但是为了使课程更加丰富多彩和趣味性,教师的知识面需要进一步拓展。在遇到专业问题时,最直接的方法可从该专业的学生那里了解情况,做到教学相长。或者通过科研平台、教工俱乐部等接触不同学院的教师,进行学科交流,丰富自己本专业以外的专业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到工程现场进行实际体验,并邀请一线的专业工程人员进行现场讲解,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这些都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学生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与完备的工程素养。

3、通过拍摄微视频或PPT课堂展示等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首先,学生微视频或PPT课堂展示。由于任课教师受自身专业背景所限,不可能通晓各类工程专业知识。而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的落脚点是看课程内容与自己专业是否相关。学生在修读工程伦理相关知识告一段落之后,即可对自己专业领域发生的工程伦理问题进行分析。此时,任课教师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针对自己专业领域形成不同团队,团队成员选取专业领域的某个项目或某典型事件进行伦理分析,分析过程和结果需要在课堂上呈现给大家。呈现的方式可以是PPT汇报,也可以是微视频播放,汇报或播放的时长在5-8分钟之间。

其次,其他学生作为评委对展示结果进行评定。课堂汇报展示之后,由在座的同学投票选出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若干项,而不是由教师评定。这样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把学习过程转化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让工程伦理基本内容内化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6]在各团队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其他不同专业的同学甚至授课教师都可以从中学到更多专业外的知识,而且学生自己的作品肯定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共鸣与追捧,课堂参与度得到大大提高,学习热情得到空前高涨,对于这种效果显著的课堂教学也必然会给学生打下深刻的烙印。

4、将工程伦理教育与典型案例相结合,采用由下至上的教学方向

首先,在教学方向的起点选择方面。如果按照先学习工程伦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引入案例教学,这种由上至下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效果不理想。工程伦理学科属于哲学范畴,对于工程类学生而言,常常认为课程内容与自己专业毫无关系,并由此产生的逃课、无故请假现象屡见不鲜。任课教师学期初信心满满备课、激情澎湃上课也逐渐变得无可奈何,遭遇前所未有的挫败。而采用相反的教学起点效果反而好很多,也即是从案例教学出发,然后再提炼出工程伦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原理分析,这种由下至上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能很快引起工程类学生学习工程伦理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案例选取方面。由于授课对象是全校范围的工程类本科生,案例类别的选取也显得相当重要。教师可以尽量避开专业性太强的案例,而选取学生普遍都感兴趣的时事热点或典型案例。比如可以选取反面案例:由于政治、市场等外在因素造成的时间压力可能迫使工程师作出的工程决策损害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酿成悲剧性后果,像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我国很多“献礼”工程质量不达标等;也可展示正面案例,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成功的“模范工程”揭示出工程师高尚的执业操守,高度负责的伦理精神和道德意识。授课过程以案例分析、师生互动为主,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开展热点专题讨论,观看时事热点视频,分析案例背后的伦理价值冲突。这样选取学生共同感兴趣的案例一起讨论分析,极大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结语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急需各类优秀工程人才,作为培养未来工程师的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具备卓越工程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不仅要对其客户和雇主负责,还要对社会公众负责;不仅要追求技术水平和经济利益,还要充分考虑社会伦理因素,防止工程给社会带来灾难;不仅要对当代人负责,还要对后代人和自然环境负责;不仅是工程师个人要负起道德责任,还要工程职业整体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工程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将给社会带来广泛、有时可能是巨大的灾难性后果。因此,工程技术培养与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对未来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才能做到完整全面。

[1]肖平:工程伦理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恒力、胡新和:工程伦理学的路径选择[J].自然辨证法研究,2007,23(9).

[3]汤敏: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

[4]王正为:理工科高校自然辩证法教学中的工程伦理学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

[5]程书萍、张海斌、许婷:基于系统复杂性的大型工程综合审计模式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24(3).

[6]刘俊、陈杰:“转型期”工程伦理学教育在工科教育改革中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09,12(中).

[7]陈刚:工程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J].自然辨证法研究,2007,23(10).

[8]魏星梅:工程责任主体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9.

(责任编辑:李桐希)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工程类人才培养中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研究,编号:JG15017;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工程伦理学》精品视频公开课。

猜你喜欢

工程师伦理案例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青年工程师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