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对策

2016-12-28冯严超

当代经济 2016年25期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陷阱经济

冯严超

(上海海关学院,上海 201204)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对策

冯严超

(上海海关学院,上海 201204)

本文以发展阶段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通过索洛模型进行要素分析,并结合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等最新理论动态,全面揭示我国目前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并提出规避措施。

中等收入陷阱;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2015年4月24日,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清华中国经济高层讲坛”上表示,中国在未来5年或10年有50%以上的可能性会滑入“中等收入陷阱”,并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太快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引起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楼继伟的演讲一时引起各方热议。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与内涵

2007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的概念。世界银行采用人均国民总收入指标,将经济体划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类①,其内涵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原有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难以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将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衰退。一些经济学家把“中等收入陷阱”归纳为十个主要问题,即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依照国际经验,我国要想迈向高收入国家,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而要想跨越这些“陷阱”,就不能照搬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必须要转型,要创新,将原来依赖于出口和投资的不均衡增长模式转变为由消费驱动、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

二、国际经验与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一定时期的快速增长。1960年曾有100多个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经济体,到2008年仅有13个保持继续增长,最终进入高收入国家(地区)行列②,绝大部分经济体未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长期徘徊于中等收入阶段。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一些类似的特征。

第一,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偏差。拉美国家由于受西方新自由主义影响,政府充当“守夜人”决策,缺乏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且政策缺乏稳定性,最终导致政府债台高筑、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问题。经济危机频发造成经济大幅波动,如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货币危机、2002年阿根廷经济危机,都对经济持续增长造成严重冲击。

第二,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低成本优势丧失后,由于缺乏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受阻,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地区)竞争,在中高端市场无法与高收入国家(地区)抗衡。

第三,收入差距过大。这一状况在拉美国家非常典型,多个国家的基尼系数都在0.45以上,玻利维亚、巴西、巴拿马等国甚至超过0.5③。

第四,公共服务短缺。受制于社会政策实施不利、政府财力不足等原因,一般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公共服务短缺,尤其是城市贫民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缺乏。

与部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国家不同,部分东亚经济体以强劲的势头、有效的增长创造出“东亚奇迹”,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迈入高收入国家(地区)行列。从人均收入4000美元到10000美元,日本用了9年,韩国用了6年,新加坡用了10年,中国香港用了10年,中国台湾用了6年。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抓住欧美国家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不同程度地依赖以出口为导向的低成本优势战略,但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这些国家和地区放弃了这一策略,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制度设计提高社会福利水平,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攻克的难点

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时点。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016美元,正处于由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

中国是顺利跨越还是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各方观点不一。应该承认,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涉及到的是产出的趋势性变化,更适宜采用供给侧的分析框架。而从供给侧分析经济发展趋势的经典理论就是索洛模型:Y=A.Kβ.L1-β。

其中,Y代表产出;K和L分别代表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β和1-β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的生产弹性,因为该模型假定边际收益递减,但是它所强调的技术进步因素又会使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这样使规模收益不变,即资本和劳动的生产弹性之和为1;A被定义为除劳动、资本以外的其他因素,即全要素生产率(TFP)。

该模型虽然存在某些缺陷,例如假设规模收益不变,TFP为外生变量等,但还是发现投资并非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从而纠正了在经济学界流行多年的“资本决定论”的谬误,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以下就基于索洛模型对经济发展中的失速风险进行分析。

第一,劳动力。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绝对量不小、但人均占有量较低的自然资源。中国选择与资源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相符合的产业和技术结构,不外乎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的技术含量低的产业,这样中国将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因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需求缺乏弹性,其未来市场的容量小,市场扩张难度大,贸易摩擦会加剧,导致贸易条件恶化,所以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并不可持续。

第二,资本。根据经济学家彭文生的测算,资本积累为1992—2007年间中国实际GDP增长贡献了4%。中国的资本形成主要依靠本国储蓄而非外债,因此更具可持续性。从短期看,资本市场中的一系列“摩擦”严重妨碍了资本配置的效率,形成了一部分行业(企业)“融资难”和一部分行业(企业)“重复投资”、“产能过剩”并存的独特局面,在此情况下通过加大投资为经济增长提速很可能会得不偿失。

第三,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促成了中国TFP的进步。技术进步可通过学习、技术引进或自主研发实现,在过去30余年里学习和技术引进是中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实现途径。中国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既体现为要素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移(如早年乡镇企业的兴起和持续多年的城乡劳动力转移),也体现为要素从国有部门向非国有部门的转移(如国企改制和外资企业的壮大)。

通过分析劳动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的供求关系,考虑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约束条件,面临企业效益下滑、财政收入放缓、金融风险增多以及外需不振等现状,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始终存在。采用凯恩斯的三驾马车理论是刺激需求的短期应急措施,也会影响调结构、转方式,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降低了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扩大经济较大幅度“失速”的可能性,对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向中高端买进,都构成严重挑战。

四、供给侧改革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一直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再平衡,打算将依赖于出口和投资的不均衡增长模式转变为由消费驱动、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只有转变成功,中国才有可能避开“中等收入陷阱”。据中国商务部部长介绍的2015年商务发展情况,2015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消费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比2014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国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拉动的重大转型。

中国将产业结构重心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时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建设现代化消费社会打下基础,但在拉动个人消费方面仍需努力。中国近年来服务业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例为44%,到2015年已增长到50.5%。销售业、金融和房地产业发展尤为突出。

与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不同的是,个人消费增长缓慢,持续增长的高储蓄水平反映出人们更愿意进行预防性储蓄而不是随机性消费,这源自对未来的担忧,尤其是缺乏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6年3月颁布的“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明确解决这些问题,即坚持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6.5%至7%。在新常态下,如果保持6.5%的增长速率,2022年人均GDP将达12456美元,2023年达13266美元,也就是说,在“十四五”规划中期,中国将正式成为高收入国家。但是,如果在上中等收入阶段,6.5%保不住,进入高收入行列的时间就要推迟到“十五五”规划期。所以,当前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它决定着中国能否按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注释

① 世界银行每年7月1日根据对上年人均国民总收入的估算修订对世界各经济体分类。根据2015年7月的最新标准,低收入为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在1035美元及以下,中等收入为1036—12735美元,高收入为12736美元及以上。其中,在中等收入标准中,又划分为下中等收入和上中等收入两类。前者的标准为1036—4125美元,后者为4126—12735美元。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通常又合称为发展中经济体.

② 进入高收入国家(地区)行列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以色列、波多黎各、毛里求斯及赤道几内亚.

③ 世界银行数据库显示,2011年基尼系数排名世界前10位的国家都在拉丁美洲:哥伦比亚0.535、巴西0.527、巴拿马0.519、哥斯达黎加0.486、墨西哥0.481、巴拉圭0.480、玻利维亚0.466、秘鲁0.453.

[1]程恩富: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知识产权优势理论新探——海派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J].求是学刊,2004(6).

[2]迟福林:转型抉择2020: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3]徐宪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从“十二五”看“十三五”[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5]财政部银行业务司译:东亚奇迹: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6]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7]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3.

[8]郑秉文:供给侧改革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法宝[EB/OL].参考消息网,2016-03-21.

(责任编辑:胡冬梅)

猜你喜欢

中等收入陷阱陷阱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陷阱
陷阱2
陷阱1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
甜蜜的陷阱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