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我们共同的关注

2016-12-27卢江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子女心理儿童

卢江艳

随着打工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随着潮流涌入城市。他们背井离乡,远离老迈父母和年幼的儿女外出打工,为的就是改变贫困的生活状况,获取更多的钱,好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但由于积分入学政策,户籍政策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随之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障碍,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长期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亲戚生活在一起,缺乏父母亲的关爱,因此在心理和学习上存在较大问题。

一、心理问题

(一)性格内向

留守儿童从小就离开父母,父母一走就是一年,甚至是三年五载不回来。虽然有电话联系,但听到的仅仅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虽然逢年过节会寄来精美的玩具,好看的服装,但留守儿童们并不开心,其实他们想要的仅仅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的爸爸妈妈,受委屈时有个温暖的怀抱擦眼泪,摔倒时有双有力的大手来搀扶,遇到困难时有个宽大的肩膀依靠。尽管有爷爷奶奶或亲戚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不同,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二)自卑心理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仿佛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三)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不想和父母交谈,甚至和父母一说话就开嚷,最后不欢而散,因此,和父母产生的情感隔膜越来越厚,最终演变成怨恨父母。

二、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逐步取消户籍差别。政府部门应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学校不以其他名誉不收取任何形式的“赞助费”,让留守儿童随父母就近入学,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第二,加强学校管理,施以爱心。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学校教育要尽可能地关心、爱护、照顾留守儿童。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

第三,要求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时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没有什么责任。老师教得好,成绩就好,孩子考不好,就是老师不会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或者回家一人监护孩子。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学校和家长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

猜你喜欢

子女心理儿童
Tomb-sweeping Day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心理小测试
教育子女陋习
“六·一”——我们过年啦!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