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有效进行数学教学

2016-12-27宋晓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交流思维

宋晓芳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以认知生活为导线,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的实经验。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新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认知生活,以及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总结与升华。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选择与学生认知生活有关的情境设计教学,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是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以挑战性问题为线索,激发孩子思维

新课标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课堂中的问题在各种水平的学生都能动脑筋、能回答的同时,为了真正起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学生智慧浪花的作用。要遵循学生思维规律,由易到难,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释放潜能的好方法。

三、以合作学习为中心,显示自我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设计中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机会去亲自探索,去与同学交流和分析探索的结果。如分小组讨论、应该怎样算等,鼓励学生主动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四、以操作、实践为主流,给予学生内在需求

学生的实践操作是学生感知知识、探索知识、掌握并创造新知识的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教学是一种智力实践渗透压缩,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条件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学习性和各种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去实践,如个体学习、分组研讨、群体交流、实验操作、示范表演、参观调查、总结归纳等等。要把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

五、以新知识突破为出口,增强学生自信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增强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与同学展开激烈的讨论与交流,找到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自觉主动中获取新知,增强自信心,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六、以创新、提高为通道,打开孩子内心世界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增加一些开放性、探索性、发展性、人文性、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去探索、去研究,思维会越来越灵活,视野会越来越开阔,创造性地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创新能力会大大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乐在其中,从中而乐”。课程改革赋予我们教师新的活力,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在成长的旅途中我们会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快乐的课堂教学中,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创造思维的空间,使学生有所创见,有所“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交流思维
如此交流,太暖!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交流”等5幅